除了军事物资,还可以生产其他一些类似纺织品之类的商品进行售卖,为义军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
毕竟像田家父子这样豪横的大汉奸,可不是一直有,打劫并不是长久之策。
不然他这个堂堂的大明苏松总督,岂不是要变成又一个李自成了?
另一边,夏完淳和顾炎武以及各营主将协商之后敲定了棱堡的选择。
大家一致认为田家庄其实不适合进行改建,虽然田家庄有现成的一些庄墙碉楼,但是作为核心的棱堡主题需要建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改造田家庄的难度太大,而且也会破坏田家庄内现有的一些设施。
所以大家把地点选择田家庄右侧的一块小高地上,哪里居高临下,可以和田家庄互为依托。
完成了选址后,先在田家庄外边搭建一个临时营地,然后开始在高地上清理地基。
等泥灰岩找到后,便可以将天目山的泥灰岩,烧制成水泥运回来用于修建棱堡。
现在太湖义军只是需要在嘉兴拥有一个稳固的据点,并没有必要修成一个巨大的军事要塞群。
所以修筑一个小型的可以容纳千人左右的棱堡最为合适,毕竟修建这样的要塞也是需要花费大量钱财和人力的。
接下来就是如何提升鸟铳威力的事情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火绳枪有两个致命问题。
一个是威力有限,造成了有效杀伤距离很近。
对于穿着棉甲的敌军最大有效的杀伤距离也就是30-50步(明代一步约为16米)。
超过50步的距离开火基本造不成啥伤害,面对一些身着双重棉甲的重甲八旗兵,可能要进入二十步以内才能起到有效杀伤。
鸟铳是一种火绳枪,据记载火绳铳是在永乐年间倭寇在我国沿海最猖獗时经由倭寇之手从西洋传入我国,因其枪机形似鸟嘴,故又名鸟嘴铳。
鸟铳的大致构造为,铳管,铳身,枪机,扳机,枪机可绕轴旋转,一端连着扳机,一端夹持燃烧的火绳(经过特殊处理),扣动扳机,枪机下压使火绳点燃火门击发。
火绳枪在引入明朝后被兵仗局大量仿制,逐渐成为一款明军制式火器,在万历朝鲜之战中曾与其他火器一起大败丰臣老贼的侵朝军。
鸟铳是明军一款相对比较稳定成熟的火铳。永乐时期鸟铳的各方面数据并不逊色于同时期的西方火铳。
但是这200年来,西方世界的火器在不断地提升性能,已经超过了大明火器。
大明虽然也非常重视火器,有不少火器发明,比如甚至还出现了自生铳(也就是燧发枪),但是自生铳从来就没有正式装备过明军。
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火枪的构造及制作方法,经改进后制成鲁密铳,算是鸟铳的一个重要升级版本火铳。
《武备志》中曰:“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整个鲁密铳的形制构造,由铳管、铳床、弯形枪托、龙头和扳机、火门、机轨、前口、后门,及名为照门、照星的瞄准装置等组成。
鲁密铳的射击精度更准,射程也更远,在构造上更加接近于现代步枪。
但是鲁密铳近距离造成的创伤却不及鸟铳。
两者可谓是可有千秋,但鲁密铳的枪管更长,需要用到1斤精钢(10斤粗铁可练1斤精钢),造价也更为昂贵。
所以鸟铳依然是南方明军的主要装备。
第二个问题就是射速比较慢,因为火绳枪的装填比较麻烦,严重影响了射速。
黄玉所使用的“三段击”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三队人轮流射击火力延绵不绝。
火绳枪根本达不到这个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