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在马莉莉看来,那个公公就是个极其自卑的男人。有些人越是虚荣越是要面子,其实内心越是自卑到扭曲。
那样的男人对于像婆婆这种能干的女人来说,越早离婚越好。她是瞧不上那样的男人。
“唉,算了,我妈想怎么折腾就随她折腾吧!”柳林心情不好的点头。
“对喽,等妈不喜欢住在乡里老家,再接过来住就是。”
马莉莉对于婆婆的变化是看在眼里的,也喜欢现在这样的婆婆
“只能那样了。”
第二天,玉珍带着行李回乡里老宅。已经联系了省立大学建筑系,专门研究古建筑的著名教授:古教授。
家里可以住人的,原主每年夏天都回去洗洗晒晒,给家里通风,请瓦匠检修瓦片等。
占地面积大,后院还有个很大空地后院。
古教授约好明天到。
原主认识古教授,多年前古教授就带着学生下乡采风来到本市,无意中去了原主的老宅,带着学生们住了一段日子,很是惊讶原主家的老宅养护的这么好。
留下了联系方式,玉珍要修缮,自然要联系古教授,即便不是她本人出手,交给她的学生来做,古教授也会把关。
玉珍七早八早就到了家里,两个大行李箱拎进去。回到自己居住的院落的房间里,推开窗户,一个电话,村里来了几位大嫂,“玉珍,回来了?”
“九嫂子,今天麻烦你们几人了?还是老规矩,你们知道的。”玉珍笑眯眯的招呼着几人。
那位走在最前面的九嫂,乐呵呵的挥舞着自己手里的抹布,身边都带着拖把水桶之内的,“给我们挣钱的机会还麻烦啥,你放心吧,里里外外给你收拾干净。不过你真的以后不住城里了?”
九嫂子已经撩起袖子准备开干了。
“不住了,孩子小的都上了幼稚园,我也算是勉强完成了任务。人年纪越大,越发的想家。”玉珍说道。
“那倒是,还是回来好,村里老姐妹多,没事聊聊天,种种菜,再没事去赶场,比住城里好多了。巴掌大的屋子,还不串门,我可住不习惯。”九嫂子的儿女也在城里安家了,她也不习惯跟他们住。
“对呀,我就是这么想的,对了,你们先在这边忙,我去隔壁院子通风,开开门窗散散霉味儿。”
“去吧,去吧。”
柳家老宅不是北方的那种四合院,好似与本地百年前的建筑风格也不一样。
全是单独的院子,一个接一个的,一共六个院子每个院子之间都隔着一段公共区域,做成了小花园,六套院子是横三竖二,最中间的两个院落最大,占地面积最大。
每座小院落之间都有花园,进大门就是宽阔的过道,各自有抄手游廊连着前面的三个院落的门,各自有院门,但有个总的院门,院门与一长串的倒座房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房屋围墙。
说是倒座房,其实跟别的屋子一样高,门都朝里,靠外面的是大窗户。一点也不阴暗,还亮堂。
祖上阔气,那些围墙房是给下人居住的。
隔壁的院落也要收拾出来,给古教授他们来了以后居住。
人多力量大,中午时,玉珍居住的院落就收拾了出来。给自己做了一顿饭,村里买的蔬菜,买的猪肉。
夜晚,早早入睡。
第二天,下午,古教授一行十来人来到了玉珍家里。古教授的队伍中,还有熟人,是当年随古教授一起来家里住过的学生,现在也不是小年轻了,一脸笑意的与玉珍打招呼,“柳姨还记得我吧?”
看着眼前的中年人,玉珍做了一个他懂得动作,把中年人囧死在原地,古教授则是哈哈大笑。
“柳姨,您可真是?”中年人孙志杰,哭笑不得。
古教授则是给其余的双方做介绍,最后才说,“小柳,志杰现在是我女婿。”
“恭喜啊,佳婿啊。”玉珍比古教授小十来岁,因此古教授一直称呼原主小柳。
“是不错。”
柳家老宅的瓦可都是琉璃瓦,屋顶屋檐上也有瑞兽,门梁还有外面,都有一些讲究的。
与传统的老建筑不同,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在客厅坐下,玉珍说了自己的要求,要宜居,要不潮湿,防潮地暖都要做好。
还有采光要好,上下水,卫生间等等诸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