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明朝攻略手记 > 第36部分(第2页)

第36部分(第2页)

大宁从前元开始便是蒙古族聚集之地,年初冯胜率军讨伐纳哈出,金山之役大败北元军队,名将纳哈出投降之后,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族部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才不得不归附明廷。

洪武帝的初步想法是在此分封一位骁勇善战的藩王,之后他也践行了这个想法,将非常喜爱的十七子朱权分封为宁王,治理此地。但由于洪武帝不久便开始发起第六次北伐,大宁蒙古族诸部的归属和安置问题,暂时还未纳入议程。

此时大宁主要的蒙古族部落是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部三部,这便是之后宁王手下名声赫赫的朵颜三卫的前身。

在如此敏感的时刻、如此敏感的地点,明军士兵发生了食物中毒事件,是否是这些刚刚归附,忠心尚不可测的蒙古人搞的鬼?军中上下要说没有人生出疑心,那是不可能的。

蓝玉身为主将,此刻的决断就很重要了。军医的诊断一出,蓝玉即刻便把负责粮草派给的王庚、蓝焰等人叫到了帐中。

蓝玉道:“昨天的食物派给,是谁负责的?”

“是属下。”蓝焰即刻上前一步,爽快答道。

“昨日派给之物,与平日有无区别?”几百人中毒,而且所吃的食物出自好几个伙夫之手,伙夫下毒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性还是原材料上就出了问题。

蓝焰道:“回将军,没有区别,昨日分发给伙夫的食物为大米和肉干,蔬菜则是从附近农家就地取材的,属下已经检查过,无异常。”

“蔬菜你检查过了,”蓝玉目光一冷,“那么大米和肉干你检查过了吗?”

蓝焰顿了顿,道:“不曾……但是这些都是随军带来的,有专人看管,最近一直这么派给,是以我并未细细查看。”

“军中规定,负责粮草派给之前,粮草官必须先行查验,你检查了就地取材之物,却未检查随军带来的米面,这便是你的失职,来人,把蓝焰带下去关起来,待本将调查清楚始末,再行发落。”

蓝焰咬了咬嘴唇,眼神闪烁,显得有些委屈。

“将军……”王庚上前几步,开口想要求情。规矩虽然定在那里,但是那些个干粮屯在那里放着,有人把守,粮草官也很少会每顿都去亲自检查。这几乎成了大家墨守的惯例,还未探查过是否是派发的食物有问题,将军就先行怪罪蓝焰,似乎有些武断了。

蓝玉却打断他道:“我意已决,你莫要再说!”

他这么直接拿了派发粮草之人,是想要告诉大宁的蒙古部族,自己并未对他们的归附生疑。再者,这个不听话的闺女也该管教管教了。    洪武二十年九月,朱元璋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大军十五万讨伐北元。出征前,朱元璋殷殷叮嘱,交代到——“倍道前进、直抵虏廷,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蓝玉从朱元璋手中接过梦寐以求的帅印之时,心中百感交集。他已经年逾不惑,并不年轻了。他的姐夫常遇春比他年轻十岁之时,便已经成为不世的名将,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即只要给常遇春十万人马,便无不可踏平之地。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徐达和常遇春,一人擅长谋划全盘,一人擅长奔袭突击,立下了后人无法超越的功勋。

因此,在常遇春的阴影下活了太久,蓝玉纵然再出色,也只有被称为“常遇春”第二。伯仁(常遇春的字)是不可逾越的,这一点蓝玉心里很清楚,但是,伯仁却也有未完的心愿——那便是彻底踏平北元。这一个任务交给了他,放眼大明朝,如今有能力有机会完成这个任务的人,舍他其谁?!

如果此行成功了,他的名字将会载入大明朝名将的史册中,哪怕仍是无法逾越徐达、常遇春,最后的一击是由他来完成的,那便足够了。功成名就、千古流芳在此一举。蓝玉的心中其实激动万分,但是当他站在长江边上,双手接过朱元璋交托的帅印,面对千军万马誓师的时候,他却显得面无表情。

“上下同心、扫平残元,建立不世功勋”,诸如此类的话语他思考了很多天,最后却是咽进了肚子里。手下这十五万精兵,有佩服他的,自然也有对他心存疑议的。在更多的人眼中,他蓝玉得了帅印,不过是侥幸而已。徐达死了、常遇春、李文忠也死了,傅友德老了,冯胜被排挤了,因此,帅印才落到了他蓝玉手中。

这样的情况下,多说无益,只有用手中的长|枪,用决战千里的决心和不破元廷终不休的毅力来证明,他蓝玉,完完全全当得起“大将军”这个名头。

“出发!”蓝玉饮尽杯中清酒,将酒杯一摔,只说了两个字。这两个字便是今日誓师的全部内容,没有冠冕堂皇和鼓舞人心的话语,一切……他只需用结果来证明。

此次浩浩荡荡的大军中,有两位人物甚至比主帅还要引人注目。那便是——燕王朱棣和蜀王朱椿,这两人是洪武帝亲自为蓝玉挑选的前锋。让王爷担任前锋这样危险的职责,洪武帝当真是狠得下心来。不过静心一想,却也觉得正常,他朱元璋当年就是马上打下的江山,如今储君未立,你们不是有心争储吗?那便得拿出点真本事来给老子看看。他老朱的儿子多得是,大明江山总是不愁人继承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朱元璋会挑选这两个儿子来试炼,是否表明了某些内心的倾向呢?

然而,对于皇上的这一决定,军中诸将面上不显,心中还是各有沟壑的。燕王与蜀王一个今年二十八岁,一个今年十七岁。燕王随军出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就藩七年,北元不时来北平骚扰,上几次北伐,朱棣也跟随傅友德、冯胜和蓝玉几位名将出征历练,虽然还嫩了点,老将迟暮的情况下,他来做前锋也不无不可。

而蜀王,除了两年前随傅友德大军南征云南时,任了个划水的监军,貌似没什么经验。着他做前锋,似乎还不如让晋王担任此职的好。尤其是看到他身边所带副将的时候,大家更觉得蜀王此行恐怕又是来划水的吧。

燕王此行,带了左右副将两名——朱能和张玉(1),均是武孔有力之人。而蜀王挑选的两名副将——沐晟和夏子凌,沐晟倒是军中勇人一个,年纪虽轻,不容小视,但是另外那个风吹就要倒的家伙,到底是个什么鬼啊?

其实,对于朱椿的选择,夏子凌也颇为无奈。大军出征,前锋可随意在军中挑选副将,蜀王点他做副将的时候,夏子凌便出言拒绝道:“王爷,您挑个武力值高点的不行吗?您看我这样子,您带在身边不嫌寒碜,我自己都不好意思。”

朱椿面露不耻,“你就这点出息?”

“……我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您若实在无人可用,我帐下倒是有个叫王四的,还算是勇猛善战。”此番出征,洪武帝专门把在中都阅武的朱椿叫了回来,明显有试炼之意,夏子凌觉得是个好兆头,可不能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

“本王自己就很勇猛善战了,还须要何人相助,就你了,别给我磨磨唧唧的。”

“……”自信是好事,可是自信到自恋就不太好了。朱椿虽然厉害,也要看看对手是谁啊,如果两拨竞争对手放在一起比试,朱椿应当能和燕王战个平手,沐晟随便挑朱能或是张玉,也能战个平手,但是自己呢?夏子凌左右打量朱能和张玉那身板、那气势,觉得自己貌似不管挑谁,都没有半分胜算。

但是……蜀王心意已决,他也没有办法,幸好他脑子还算好用,又有蓝玉那个私下里偏心蜀王的主帅,但愿此行能有些收获吧。

出征当日,送行的人里也有周庭。

因为呈上火铳改善之法和实物,虽然离明末的火绳枪还有些差距,改善的火铳射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