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初唐美好生活 > 第41部分(第1页)

第41部分(第1页)

的话,现在你出现在这边了,就说明你定是已经好好考虑为师这个提议的,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那你就得努力用心的去学,争取能早日继承为师的衣钵。”

魏叔玑拜了三拜,沉声道:“是,师傅。玑儿谨遵师父教诲。”

孙思邈满意的点点头,“好了,时辰不早了,跟着为师的几个道童想必已经在山下候着了,咱们还是先走吧,不然天黑了错过借宿的地方就不好了。”

魏叔玑自是应是。

裴氏却是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孙思邈见状,就说了句:“三娘,为师在殿外等你,你先跟你娘亲叙叙话吧。不过你们还是快些叙话吧。”

裴氏和魏叔玑大喜。魏叔玑忙道谢“师傅请放心,玑儿心里有数,最多一刻钟,玑儿就好。”

母女两人随便找了个角落,就嘀嘀咕咕说了起来。

裴氏抚了抚魏叔玑的头发,眼眶不由自主的红了:“三娘,你马上就得跟着你师傅走了,你以后可得好好听你师傅的话,也得好好照顾自己,知道不?别渴了饿了。如果有什么事,就给咱们府上来信,娘亲自会派人去看你的。”

魏叔玑点点头,“娘,女儿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和阿耶也要好好照顾自己啊。

几个兄长都是秉性纯良之人,现在还都未娶妻,想来不会平白有人让您受委屈。您就事事放宽心吧,至于府上的那几个铺子,除了玩偶之家,基本上都是跟人合伙的,您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就去和崔姨他们商量,应该都能解决的。至于玩偶之家,女儿前几天已经画了不少张花样,您等会回去之后交给管事,让他们负责就好。这几年玩偶之家维持现状就好,有什么别的计划,等女儿回来再说。”

魏叔玑的眼里也湿湿的,穿越到唐朝这么久,她还没有离开过裴氏身边一天,现在一下子就要离开她三年,不难过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她前世的时候,上高中和大学都是住校的,一年也难得回家几次,基本上也算是离开家门,于离别早就适应了。倒是不像裴氏那么伤心,反而转过头去不断安慰裴氏。

看的暗地里一直在观察他们的袁天罡心里不住的点头。多少也觉得好笑,别人家都是做母亲的交待女儿,到了魏三娘子这边,就成了女儿交待母亲的多了呢?心想要不是测算过自己和这魏三娘子没有师徒之缘,他早就把她抢过去做自己的徒弟了。

终于,魏叔玑在裴氏和府中众位下人极度不舍之下,背着自己的设计的大包,跟在孙思邈身后,往终南山一带走去。一路上魏叔玑都在回想这段时间看的关于终南山的书籍。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眉县,东至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

初唐美好生活84_第八十四章?远行(下)更新完毕!

第八十五章 三年后(上)

初唐美好生活85_第八十五章?三年后(上)????三年后,终南山山脚通往长安城的官道上,一个年纪尚轻的道童驾着一辆驴车慢腾腾的走着,后面坐着个十岁左右、头戴着帷帽正絮絮叨叨的跟一只样子凶恶无比、长满黑色长毛的狗说着话。搜索

这自然就是魏叔玑和将军了。话说当年她前脚跟着孙思邈去终南山修行,后脚就听道童清风看着她惊讶的叫着。她回过头,就见将军屁颠屁颠、不远不近的跟在自己的后面。她吓了一大跳,之前还没离开府中的时间,就很舍不得和将军分开,但想到她要在终南山呆上三年,也不好带上将军,就把将军托付给了几位兄长和顺娘。谁会想到将军会自己跟来,她也没办法,赶了好几次都赶不走将军,每次只要一赶走它,第二天它就会偷偷的跑来。孙思邈想了想,最终很好心的同意她把将军留在身边。她只好写封信让人带给郑国公府上,说明情况,不然估计府上的众人都要着急了。而随着将军越长越大,会时不时的在终南山逮逮野兔给她打打牙祭,不然在终南山三年,整日跟着孙思邈吃素,她可受不了沾不到半点荤腥的日子。

这三年,前两年,她紧跟着孙思邈在终南山采药,顺便背背医书,看看孙思邈之前行医时的笔记,加上前世老妈的教导,对药理医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只是由于缺少经验,辩证诊脉的本事还是差了些。到了第三年,孙思邈时不时的带着她下山去附近的庄子给普通的庄户人家诊脉。刚开始人们很不相信自己这个年纪善小的小姑娘,只是看在孙思邈的面上不显,魏叔玑自然是明白他们的顾虑,每次给他们诊过脉之后,还请孙思邈复诊一次。次数一多。人们对她的本事也开始相信了,魏叔玑的医术也慢慢的成长起来了,即使没学到孙思邈的十成本事。也学到了七八成。

这些年,孙思邈对魏叔玑越来越满意,也渐渐明白袁天罡为什么会说魏叔玑会是他的衣钵传人。魏叔玑年纪虽小。但很有悟性,除了能学透他交给她的医术。还能举一反三,提出的问题有时候还能给他以不少启示。

特别是她提出的著书立说的建议更是让他心动不已。他这些年行医的同时也写了不少笔记,倒是根本没想到就这些笔记还可以系统的整理成书。后来他下定决心要写书,还特地感谢了魏叔玑。

魏叔玑那个汗颜啊,貌似孙思邈被称为药王最主要的流传到后世的就是《千金方》。这本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和制药,还包括临床各科辩证施治。收集了不少药方。她只是稍微提醒了孙思邈一下,让他写书的时间提前了一些年,哪能当得住孙思邈这么大谢。

孙思邈却是不相信,还是郑重的谢过魏叔玑。

相比其他的,魏叔玑更关注伤科和妇科以及对气疾、心疾的治疗。关心伤科是为了程处弼一家人,总不能将来自己嫁过去,家人受了伤还得让外人查看护理吧。另外她也想培养一批懂医术、懂包扎的兵士,这样以后军中有人受了伤,也好有了合适的照料。而妇科,则是担心古代的生育水平。死于难产的人太多,所以想尽一下自己的心力。至于对气疾和心疾的关注,则是为了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这两位公主一位是自己的好朋友,一位是自己未来的嫂子。貌似两人受遗传影响,身体素质很差,她也不好漠不关心,只能尽自己所力,帮着公主们调理下身子,免得这些公主早逝。

而这三年间,她除了偶尔跟着孙思邈去山下为穷人看病,平时竟是连山都没下过,更别说回长安见自己的家人了。她知道“父母在不远游”,魏征和裴氏能同意自己一介女孩子远离家乡去学艺,算是很开明的,想必他们也会很想念她。就时不时的给府上写信,让人带回长安给他们。这样才算是对自家这三年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这几年,因为自己临走之前留下的花样图纸,玩偶之家的生意还算不错。即使坊间有了不少假冒仿制的,但一般稍微富贵一点的人家都认准了玩偶之家。管事接的订单都能排到下个季度去了。而和卢国公、魏国公合伙的家具作坊、酒作坊,生意也好的很。几个生意铺子分红所赚的银钱比魏征一年的俸禄和赏赐还多得多。倒把魏征郁闷的不行。裴氏自然乐得跟崔夫人、卢夫人更多走动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