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攀登:企业如何赢在风险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风险绳——企业经营的安全绳(1)

徐 进

近些年来,沉溺于企业管理繁杂事务,无心读书,偶尔翻翻几本管理著作,也发现理论与现实差距甚大,最后索性也信奉了“读书无用论”。有朋友推荐了一本企业人写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的新书《攀登企业如何赢在风险》,赠予阅读,不好推辞,草草看过几页,顿时眼前一亮,禁不住沉下心来,一气拜读一遍。

《攀登》一书中心主题是研究风险,研究企业如何在风险中获胜。何谓风险?风险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就是研究风险、驾驭风险、研究未来、把握未来。未来充满神秘。古往今来,人们都向往能预测未来。中国古代的易经八卦,就是占卜预测未来的学说,现代也有一些所谓的“未来学家”,但真正能够把握未来的人很少。研究未来和研究世界起源一样,既让人兴奋不已,又让人痛苦万分。很多科学家、哲学家都为这两个命题而归宿于神秘主义,或者干脆变成了疯子。

企业经营也要研究未来,任何企业要长远发展,都必须面向未来做战略决策,也因此要承担各种风险。面对风险,一般企业要么“杞人忧天”,畏惧不前,丧失大好机会;要么麻痹大意,变成“温水中的青蛙”,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还有些铤而走险,以赌博心态进行经营决策,最后落得破产倒闭。近几年来,风险管理开始被一些企业关注,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多进步,但总体来看仍然缺少有效的工具。正确识别风险,将风险因素纳入企业正常的管理范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命题,却也经常被管理者忽视。看来作者钟林先生是一个非常勤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人,结合多年企业管理实践,独辟蹊径从风险管理入手,解剖了企业管理的经络,让人知道如何在风险丛生中获得胜利。

企业如何赢在风险?

作者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从风险意识的思想源头起步,顺着“风险绳”诞生和应用的滚滚洪流,直奔企业胜利的汪洋大海。沿着作者的思路,跌宕起伏,拨开云雾,数见天日,数次激活了我的思考之情,也数次唤起了我的认同之感。

《攀登》一书创造性地提出了“风险绳”的概念,打破了企业管理 “瓶颈”和“木桶”等传统理论,扩展了“价值链”内涵。指出,企业能够承受的风险,取决于各个风险子绳的合力,风险子绳之间可以互相弥补不足。

“瓶颈”理论指出,企业经营是一个链条,企业的整体强度由其中强度最小的环节决定,某一环节发生断裂,将导致整个企业经营出现危机。而“木捅”理论则认为,企业销售、研发、生产等各项能力是构成一个木捅的木板,木捅装水的多少只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长出的木板是一种浪费。以上这些理论都非常有道理,也有大量鲜活的事实案例可以佐证,但是这些理论却很难解释当前中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现状。

以主流观点来看,这些中小企业,有的企业家素质平平,有些管理很不规范,有些典型的缺失某些能力,但是为什么这些企业却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力量,有些甚至发展良好,不断壮大,成为明星企业呢?

从风险绳的理论来看,虽然这些企业有些风险子绳已经不堪负重,甚至发生了断裂,但风险绳上承受的拉力并没有超过总的承受能力,因而能够继续发展,在发展中它又逐渐修复断裂的风险子绳,或者加强那些薄弱风险子绳。因此,企业看似步履蹒跚,却最终能够一步步走上良性循环。相反,有些企业看似规模很大,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良好,却可能一夜之间破产倒闭,实际上是因为风险绳承受的拉力太大,整体发生了断裂。

风险绳理论的提出,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形象的风险绳的比喻,把企业管理当中“摸不着,看不见”的风险因素化为有形的工具,是一个创造性的突破。我们可以想象,当一个人悬浮空中,或者置于黑暗之中时,就会感觉孤立无助,陷入恐慌,因为我们无法把握自己和周边环境。换个角度想,企业中最难管的往往也是无形的东西,产品开发,生产组织,这些是有形的,管理难度并不大;而像企业文化、价值观之类无形的东西,我们经常是无从下手。对于风险管理来讲,借助“风险绳”这个工具,我们就能更直观的理解风险,更客观的识别风险,更有效的控制风险。书中也举出大量实例,对“风险绳”的应用做了说明,启发我们如何“转危为安”。工具的运用略显深奥,需要用心体会。

风险绳——企业经营的安全绳(2)

本书还精辟的概括了构成企业风险的四个方面:个体、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整体与环境。譬如,“人”是企业风险绳重要的一根子绳,构成企业的是一个一个的人,人是最复杂的因素,人有知识、有技能、有情感,个体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经营。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交流合作,也有竞争对抗,这种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导致企业受损。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如何把个体利益、发展同整个企业利益和发展结合起来,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最后,企业存在于一个社会和自然环境当中,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战争###、政策法律、社会习俗都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因此,企业风险管理实际也是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的,这个论述对于管理者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也大有裨益。

我信奉“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本书的理论最适合于中国国情,本书的工具则适用于所有企业,工具的运用也许还需要完善,但作者给大家提出了自由思考的命题和创新应用的空间,启发大家从现实的繁杂工作中脱身出来,对未来进行思考,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给“行动一块奔驰的自留地”。只要用心,刚刚起步、困难重重的新公司创业者,被对手打压、被威胁困扰的小公司老板和忧患于企业安全稳定的大公司总裁都能从“风险绳”中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作为一个管理者并不轻松,管理者职位越高,基于更长的未来进行决策,风险也越大,“慎于思,敏于行”,才是君子之道。

。 想看书来

第一节  赢是什么

管理大师韦尔奇在他那本杰出的书——《赢》中说道:“企业问题成千上万,不过绝大多数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我,怎样才能赢?’。”

这句话精确地浓缩了企业存在的意义,浓缩了管理的精髓。“赢”才是企业生命的精华和价值。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年代,适者才能赢,优者才配赢。

什么是赢?已经赢过无数次,被全球企业界捧若明星的管理“大赢家”韦尔奇自有他的一番理解。中国人是如何理解的呢?翻开《汉语大词典》可以看到:“赢”字由三部分、五个字组成。“亡”字为字首,“口”字为中部,“月、贝、凡”三字为下部。“赢”字用字之繁多,组合之复杂,结构之鲜明,喻意之深刻,在浩若星辰的中国汉字中亦极为少有。看来,“赢”自有道理,不会轻松。

“亡”字—— 意思为死,与生对应。表明一种不惧死亡的态度和追求生命的渴望。显于字首,犹如在致胜道路上高悬的警示灯,提示着人们“存而思之,居安思危。”

“口”字—— 本意为嘴,其实是协调、沟通、交流的通道。

“月”字—— 来自自然,“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做事要适可而止。

“贝”字—— 指古代货币,居中喻为财富、金钱以及诸如此类追求的目标。

“凡”字—— 指平凡人、平常心。

古人睿智,一字道出“赢”的天机。那就是:

追求财富目标,要居安思危,保持平常人的平常心,矢志不移,又要适可而止,协调好了这些关系,就会获得。反之,就会失去或灭亡。“赢”就好似一个人将危险的警灯置于头顶,心怀平常心,眼睛目不斜视地盯住目标,双手不停地向目标池中灌水,灌满为止的写照。

可见,赢有五个要素:

① 平常心不可少。赢不是权贵之人的特权,凡夫俗子也可赢。

② 目标要清晰。财富、名誉、金钱、幸福、健康、成功、人心等心仪之物。

③ 把握好度。度是关键,是不过分也不缺少的结合体。

④ 沟通与协调。是成功必经的途径和必需的手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