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不关情处 林红叶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作者:林红叶

本书下载于26TXT好看小说 ,如需更多好书,请访问:。26TXT。

版权归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果觉得本书不,请购买正版书籍,感谢对作者的支持

闲话

却说这大知国,与咱中土不同。女子为天,男子为地。女子在外操烦奔走,男子家中育子持家。然虽如此,大知国物产丰饶,诗书礼乐之声不绝。女子多以十年寒窗功名为上,男子多坚贞自好。凡一有头脸之人家,男子下地及锁于深闺。授其诗书,教与才艺。有那德言容功具全之男子,长成后寻得妻家,从此以妻为天,依妻所归。

然领南舒家,人称世代诗书之家。舒家女子多温文儒雅,学问渊博。虽处岭南,但世代太女伴读、太傅少保,多为舒家所出。舒家男子多幼承闺训,知书达礼。凡舒家男子,落地起外亲不见。每日保父公公带着习练针黹,洒扫庭院。百年舒家,男子虽可列席听书,但《男儿经》与《治家格言》却更是要每日查考修习。是以于清佳四年前,岭南舒家便出过十三名宰相、位极人臣者无数。舒家男子代代皆有入宫者,虽未及皇夫,但也有十七名贵君。赞一句百年簪缨,也实非虚言。

然而,清佳四年,舒家受奸臣构陷。百年世家,毁于一夕之间。时舒家大公子一十三岁,连夜携妹出逃,拼死留存舒家最后一滴血脉。然而,两生于保父绮罗中的孩子,怎生应对世间冷暖?万般无奈下,昔日舒家大公子,一纸契书,卖身勾栏。大公子有言,舒玉不过一介男儿,重振家声,无舒容则不可行。百年舒家,若要洗清冤屈,当科考入仕,于金銮殿前,告明主以惩奸臣。身为男子,舒玉能不拖累幼妹,已是万幸。舒容当十年寒窗,专心苦读,以期复兴舒家。其它竟可不问。可怜舒容,肩负重责,只得含泪任其兄长离去。念及兄长苦海沉沦,舒容日夜苦读,终于五年后考入两榜进士。金銮殿上,哀陈冤屈。时新帝登极,勃然大怒。特令皇十三女衡查证舒家遗孤所言是否属实。然舒家冤屈,举世皆知。皇十三女百折不挠,终使舒家清誉重见天日。于是奸臣伏法,舒家重立。舒容于帝前哀诉若无长兄亡身相护,舒家重振不可得。而道她长兄是谁?乃鸣凤楼头号清倌人,一手琴艺天下绝伦的玉公子。白璧蒙尘,只为庇妹兴家,朝野为之震动。今上为之泪下。然舒玉却拒迎圣旨旌表,自言身为舒家男子,德性有亏已愧对先人。如今但求一死,以全舒家清誉。言罢,舒玉横刀自刎。万幸皇十三女拦阻,延揽名医良药诊治。舒容长跪于其兄床前,不饮不食,只为使兄长回心转意。而后,舒玉长叹三声,转而上书请求遁入空门,长伴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今上朱笔批示不准,言舒家满门忠烈,惨遭灭门已是帝德不足所致。如今舒容身为两榜进士,御笔探花,当兄以妹荣,为其择取良妻。若不然,于京城重赐舒园,舒玉可带发修行。出家之请,切无再提。舒容并尊其兄长,视其如父。舒家故事,遂传为美谈。世家弟子,多有不以舒玉过往为耻,欲以其为嫡君者。但自重入舒园后,舒玉即潜心向佛,不问世事。小楼琢玉,匆匆四期寒暑。

(壹)十年心事入琵琶(1)

舒家车马缓步进京城。

看着眼前,总是一贯温文和煦的舒容不断地探出头;十三皇女衡,不禁有些哑然失笑。

「我说我的少傅,这会儿都进城了,再挂念一会儿也就见到了。当心妳这么个泼猴样,妳哥哥要知道了,又把自个儿关进佛堂里。我去请皇姊倒没有什么,妳哥哥那脾性妳是知道的,几个月不让妳舒心过日子,妳早见到了人也欢喜不起来。」

「这不都还是为了他的病。」转过头来,一提到她那兄长,向来无所畏惧、正直敢言的太子少傅也不禁有些气弱。一年前,朝堂之上,今上欲使她,少傅舒容,与十三皇女──如今该是定邦郡王,但十三皇女的名头实在太响,世人多半不改旧称。──一同前往北方六州宣德扬化。十三皇女虽愿,但顾及舒家复立不久,舒玉体弱,不欲使舒容离家万里。今上当朝查问舒容,舒容虽口称并无不愿,但顾念其乃兄之情,溢于言表。今上乃慨曰「如今如舒卿贤孝之人少尔。」于是撤回成命。怎知消息传至舒玉耳中;待得舒容回府,准备问兄长安,却是发现兄长已替他备车备人。舒玉并有言:忠孝二字,忠在孝前。他虽一介男儿,这点子浅薄道理却是懂得。舒容堂堂女儿,自是以君上之忧为先。怎可因私避公?舒容虽然挂心兄长,但却不敢有半句申辩。盖因舒家重立之初,舒容念及兄长为他吃苦多年,意欲辞官侍奉兄长。但舒玉闻言,却是勃然大怒;一入佛堂,三月不见乃妹。如今既然兄长开口劝戒,她也不欲逆弗兄长之意。怎知虽兄长月月写信,报知安好,但十三皇女府却急信告知,舒玉偶感风寒,高烧不退。舒容心里着急,但兄长不松口,她也不敢造次。如今终得回京,怎叫她不心急如焚?

「皇姊旨意里都说啦,病都要好全了,现下只需徐徐调养,便能云开月明。就妳想不开,连得本王都被妳连累。」

打了个呵欠,伸得一个懒腰,当今最宠爱的皇妹,定邦郡王──武书衡,忍不住要开口调侃眼前的年轻少傅。这妮子,打从知晓兄长患病起,便无一日安宁。虽然仍是日日讲学,但夜夜辗转难眠,到现在人都瘦脱了一圈去。别说她那哥哥忍心,那只是嘴上。昔年卖身庇妹,今日说以忠孝,那都是打从心里疼她。说透了,舒家男子从不捣鼓什么小玩意儿小温存。人说娶君尚贤,若得舒家一夫郎,那是妻家百年修来的福气。

过玄武桥,照例是要先向皇宫行,拜见今上。然而,今日车驾却是径往舒园去。舒容不无疑惑地看了武书衡一眼。

「别看了,皇姊的意思,妳先回家去看看,否则心不定,仔细君前失仪。」

听得武书衡这么一说,舒容的眼都亮了起来。但她随即敛下了眉眼,看起来有些沮丧。

「还是先去面君吧,不然哥哥会不高兴的。」

「皇姊早就想到了。」

忍着不对她的少傅翻白眼,武书衡从怀里掏出一纸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少傅舒容先行返家省亲,怎么样?对付妳那兄长,这玩意儿应该够了吧?」

然而,即便武书衡嘴里念着够了够了,终究也还是给舒容给拉回舒园去。举朝皆知,舒玉虽为一男儿,但极重礼法。若非如此,也不会有昔日轻生之举。若舒容真真以为一纸圣旨便能说服长兄,她也就枉为人妹二十一载。拉了郡王来,不看僧面看佛面。哥哥也能够理解吧。

再说……

轻瞥了十三皇女。舒容很明白,这世界,除她以外,能够与哥哥说上话的,也就这位十三皇女,定邦郡王了。十三皇女于舒家有恩,哥哥也对郡王另眼相待。否则等闲女子,莫说哥哥不予近身。连带她,都是不许。

她的哥哥,要许一个好女子。要知他懂他,能够怜惜他半生凄苦才好。否则、否则哥哥便真是太可怜了。想到这里,舒容也不禁红了眼眶。

──若按大知风俗仪礼,男子嫁前从母、出嫁从妻、妻死从女。是谓三从。若无妻家,死后则无人供奉。舒玉今年已然二十有二,大多数的大知男儿,此时都已是两三孩子的爹。但舒玉因早年遭遇,早已死了嫁人为夫的心。虽说按理,舒容是能够为舒玉作主的。但一来,在鸣凤楼,舒玉已然经过许多常人难忍之事。舒容虽知妻家对男子的重要性,但她不希望哥哥在脱离苦海后,仍不能活得称心自在。二来,要什么样的女子,她才能安心地将自己的兄长托付出去?舒容非常了解舒玉。大凡世人皆以为,要迎进家里当嫡君的男儿,家世那是其次。身家清白,性情温顺,这才是顶顶要紧的。她想过了,要是她真把哥哥给了出去当嫡君,怕是底下的小爷陪寝都爬到这位嫡君公子的头上,哥哥也不会吭一句。要给哥哥当小爷?那怎么舍得!舒家未灭前,哥哥虽然身受严父督促,但那份娇宠娘给,也给得起。舒家复兴后,她把哥哥当成父亲敬畏。整个舒园,胆敢对舒大公子不敬,那犯的不是家法,是王法。当年哥哥不要名、不要利。今上遂颁旨,舒氏大公子虽白璧蒙尘,但无损其行孝烈,堪为世间男子楷模。兼之教妹有方,为国栽培栋梁。特令:凡舒氏家奴欺主,以犯王族论处。然而男子一但嫁至妻家,连同陪嫁僮仆都是妻家家奴。若妻家不肖──生生打了个冷颤。舒容马上便告诉自己,她的兄长必须做嫡君。妻家要纳爷纳郎也无不可,但她的兄长,必得做一个货真价实的『嫡君』才行。

然当今定邦郡王、十三皇女则迟迟尚未婚配。今上急,皇夫急,皇太夫也急。不急的,也就郡王自个儿吧。将眼前的恩人、也是她的至交好友翻来覆去地瞧了好几眼。没错,她不否认自己也对郡王上了心──为了她的兄长。这郡王说,缘分未到,急来何用?这她信得及。但郡王与她同年哪,二十二年,多少好男子被送到她的面前,她当真从未动心?

「我说,少傅大人,我那皇姊该不会请了妳来当媒人老公吧?」

武书衡哼了哼。舒容也不怕她,干脆点了点头。这没得说;当今皇太夫,昔年也曾与先帝舒贵君交好。若不是舒家遭难,皇太夫是真把舒贵君当作兄弟照顾。舒家复兴后,为感念当年的老兄弟,皇太夫可以说是倾皇家之力,给了舒氏大公子在郎君们之间的地位。为免生事,舒氏大公子往常是连琢玉楼都很少出。这次北行,皇太夫是特特儿把她那兄长请到宫里头去。没别的,便是要让大公子叮嘱舒少傅,到北方去,可得让十三皇女看看北方世家的好男儿。嫡庶都不要紧,只要人品出众,身家清白的就行。眼见兄长的面色严重,她也只能藏起自己的小心思。北方六州,十七世家的好男儿,她变着法子,几乎都让这位十三皇女看遍了。但皇女如今仍空手而返,别说是对皇太夫,对哥哥,她都很难交代哪。

「皇上有旨意,皇夫与皇太夫都下凤旨。我哥哥也说了,对舒家,郡王恩情大过天去。如今可是那几位──」一拱手,「都瞅着您,盼着这回有没有个十三驸马跟着回宫哪。」小爷也行。今上交代过,有个开端,之后要办事就容易多了。虽是她多少也些……怅惘吧,但她也明白,十三皇女、定邦郡王的身分贵不可言。哥哥要始终都是舒家大公子,配上郡王也是绰绰有余。

但,都是为了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