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玄奘精神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如果说进入印度前玄奘怀着的是一种求学求知的紧迫感,那么现在,当他站在荒草丛中那一尊尊栩栩如生形象鲜活的健陀逻佛像前面时,他的心情变得焦虑,他担心自己来晚了,担心自己错过佛教在印度的最好时光,担心所求不得,因而有了命运的紧迫感。

健陀逻国虽然衰落了,但是由迦腻色迦王所建造的佛塔和寺庙还在。这所迦腻色迦寺,还住过佛教历史上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肋尊者和如意大师。

相传胁尊者年轻时并非佛教徒,直到八十岁时方才出家。很多人觉得他是因为年纪大了想去庙里混饭吃,而不可能取得多少佛学修为。面对人们的嘲笑,肋尊者当场发誓:

〃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脱。终不以胁而至于席。〃

我如果不能透彻理解佛教三藏的含义,断不了三界欲念,不能让六神通达,使整个身心都得到解脱,这辈子我就绝不让自己的肋骨碰到席子!这个誓言在常人看来非常奇怪,普通人赌咒发誓,或者刀山火海海枯石烂,或者五雷轰顶不得好死,怎么会跟肋骨扯上关系?这当中就牵涉到一个僧人才有的习惯……僧人不能仰卧,也不能趴着睡,只能侧卧,所以肋骨一定会接触床铺;按照肋尊者的发誓,就等于不把佛经读透就不睡觉了。至于这位老人最后有没有把佛经读透,有没有不睡觉,史料没有记载,大家记住得只是这个别具一格的誓言,于是就称他为〃胁尊者〃。

肋尊者居住的房间就在寺庙三楼,而住在他楼下的,是另一位著名人物……如意法师。

这位如意法师,就是玄奘当初在龟兹与木叉毱多辩经时提到的《毗婆沙论》的撰写者。

如意法师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成名,长大后游学四方,声望日隆。有一天,如意法师来到一个国家,这里的国王名叫超日王,每天都要施舍给国家里的穷人五亿金钱。大臣们非常担心,劝国王说再这样下去国库就要空了,只能通过增加赋税来维持国家的开销,这是在逼老百姓造反啊!超日王回答说这些钱又不是他挥霍掉的,而是施舍给穷人,穷人有了钱,又怎么会造反?

后来,超日王竟然悬赏一亿金钱让人提供一只野猪的消息。就在同一天,如意法师剃了一个头,居然也给了剃头的人一亿金钱。消息一传开,超日王觉得丢了面子,又没法用世俗的办法来对付如意法师,于是就找了一百个有学问的人向如意法师挑战。谁知如意法师一口气把其中九十九个人都驳倒了,但是如意法师再厉害也是人,终于因为疲倦和大意倒在了车轮战下……他把一个词组念颠倒了。这在印度辩经中是不被允许的,国王和一百个挑战者就认为如意法师输了。如意法师功亏一篑,负气之下,竟咬断了自己的舌头,很快一病不起,并在临终前给最得意的弟子世亲留下一张字条:

◇欢◇迎◇访◇问◇BOOK。◇

第57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7)

〃党援之众,无竞大义。群迷之中,无辩正论。〃

意思是跟这些只会跟着国王起哄而不是真正追求佛法大义的糊涂人没什么好辩论的。说完,如意大师就去世了。世亲法师成名后,请求继位的国王再次召集辩论,顺利击败对手,为师父平反正名。

世亲法师也是印度佛教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人称世亲菩萨。世亲是如意法师最得意的弟子,跟他的师父一样信奉小乘佛教徒,博闻强记、悟性非凡。当世亲斗败对手为如意法师平反后,他在小乘佛教界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哥哥无著菩萨,却从小乘佛教转信大乘佛教。

世亲不明白哥哥为什么要转信大乘,于是就离开北印度前往求教。当他来到恒河边上时,无著菩萨已经等在河边一座古老的砖质佛塔里。但是无著菩萨没有马上与弟弟见面,而是让自己的弟子在当天夜里前往世亲所住的房间窗外诵读《十地经》。但凡高僧,都对佛经有着过人的直觉,世亲一听到这部佛经的内容,马上明白自己以前所信仰的小乘佛学并不完备,过去所花的很多时间精力可都白费了。作为小乘佛教的大师,世亲经常攻击大乘学说,于是他开始忏悔,想要找到一个赎罪的办法,最后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到了舌头上,并且拿出一把锋利的小刀,准备把自己的舌头割掉。一直在屋外观察的无著菩萨立刻现身阻止了他,说过去你用舌头攻击大乘,以后也可以用舌头去弘扬大乘,何必把它割掉呢?在无著的开导下,世亲就在恒河边的这座佛塔前改信大乘佛教,后来成为大乘佛教的顶尖人物。

更为凑巧的是,世亲菩萨写《阿毗达磨俱舍论》的地方就在胁尊者房间东面的老屋里。迦腻色迦寺见证了印度历史上佛教最为昌盛时代,也见证了一大批为了追求佛法真理者的动人故事。

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岁月感和人文气息的地方,玄奘驻足良久,先贤故事固然值得追忆,但重新弘扬佛法的重任,却要由后来者去完成。

求知的紧迫感,命运的紧迫感,事业的使命感,让玄奘再度起程。

◇。◇欢◇迎访◇问◇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第 九 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

在很多人眼里,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珍惜,

可在玄奘看来,信念和理想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为了信念,他愿意在钢刀下化灭,

为了理想,他可以坦然面对生死。

当奇迹发生时,他选择用宽容和博爱去感化别人……

在迦湿弥罗国,玄奘开始了一年多的〃预科班〃生活,是什么让他停下了西行的脚步?

恒河遇险,玄奘遭遇到了一生当中的最大劫难,险些成为异教徒献祭的〃人牲〃,

直面生死,是苟且偷生,还是坦然以对?

迦湿弥罗国(故都在今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的斯利那加)地处健陀逻国东北,喜马拉雅山南麓,其领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东北部,这个国家历史悠久,也被翻译成羯湿弥罗国、个湿蜜罗国、个失蜜,是玄奘西行路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玄奘在这里停留了一年多。

西行、游历、学习、辩经,玄奘离印度越来越近,名气也越来越大,他的取经队伍刚刚到达迦湿弥罗国的边境要塞石门,国王就派大队人马前往迎接,保护玄奘一行顺利通过石门,并且亲自在一个名叫达摩舍罗的地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国王和大臣高僧们带着一千多人的队伍手持鲜花等候在大道旁,玄奘一到,大家就开始撒花,还请玄奘坐上一头大象,簇拥着这位大唐高僧浩浩荡荡的往王城进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