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玄奘精神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十七年后,当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重回瓜州时,独孤达已病逝多年,李昌也已调任别处。重情重义的玄奘寻访故人不得,感慨人生无常,于是为独孤达通宵诵经,并将原本打算送给他的一尊象牙佛雕供奉在榆林窟,以示对当年襄助之恩的感激。

玄奘出发了!

没有向导,没有充足的补给,甚至不知道前方的水源在何处,陪伴他的,就剩下沉重的背囊。他的马死了,只能步行;慧威法师派来陪伴他的道整已经离开瓜州前往敦煌,剩下一个体弱怯懦的慧琳,也被玄奘打发回了凉州,顺便向慧威法师道谢。

于危难时见真性情,我们看到了一个执着、坚韧、信念坚定的年轻僧人;

洛阳、长安、凉州,都被他甩在身后,他没有选择,摆在面前的只剩下一条路……

玄奘出发了!

就是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他离开了大唐帝国西北边境最后一座城池,开始了一段偷越国境的冒险,向着玉门关和五烽前进!

※虹※桥※书※吧※。

第22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1)

第 四 章 将〃倔〃进行到底

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助,玄奘也是普通人,也有害怕和动摇的时候,但他没有别的选择;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每个人都会左右为难,只有信念和执着才能让你从困境中突围而出;

倔强有时并非坏事,面对逆境,将〃倔〃进行到底,才能让人肃然起敬,甚至是对手的尊重;

一个真实的玄奘,才是最可爱的玄奘。

身无同伴,后有追捕,玄奘不得不独自上路,却在一座寺庙中遇到了被后世看成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原型的胡人石盘陀,然而正是这个石盘陀,却对这位中土僧人起了歹心……

边关五峰,大唐王朝在河西边境的最后哨所;夺命之箭,阻断了玄奘前行的脚步。

离开大唐的最后一站,他能否安然渡过?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冬天,玄奘孤身一人离开了大唐帝国在西北边境的最后一座重镇……瓜州,独自踏上茫茫西行之路。他的前方是有重兵把守的玉门关,在没有获得〃过所〃的情况下,玄奘就只剩下偷渡一条路。

〃路在人脚下,唯一心向佛,无有它念。〃玄奘如是想。

纵使前方危险重重,他也只能一往无前!

不过玄奘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因此在上路前,他来到瓜州城郊一座破旧的寺庙里,希望佛陀能够在最为难的时候保佑自己,赐予自己继续往前走的动力。

玄奘在寺庙里供奉着的弥勒佛像前跪下,双手合什、凝神闭目,诚心祈请,希望弥勒佛能够帮自己解除苦难。就在这时,玄奘的诵经声惊动了庙里的一个胡僧。胡僧一看到玄奘,立刻惊为天人,恭恭敬敬的向玄奘行礼,还给他讲了一个梦。原来,这个胡僧名叫达摩,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姿容英挺、相貌堂堂的汉族僧人来到庙里,然后又骑在一朵白色的莲花上翩然西去,而玄奘恰好跟梦里的那个汉族僧人长得一模一样,达摩就觉得玄奘不是一般人,还把这个梦告诉了他。

对于一个前来礼佛的僧人来说,这样的梦境分明是个吉兆,但玄奘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欣喜,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梦为虚妄,何足涉言。〃而后继续诵经祈祷。

玄奘为什么会这么说,难道他内心一点都不觉得高兴吗?这恐怕要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来分析。

首先,这个胡僧应该是当地人或者来自更加遥远的西域,估计样子比较邋遢,汉语也说得不怎么样,为了让玄奘明白自己的话,可能还会手舞足蹈一番。试想一下,这样一个言行怪异的外国和尚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完完全全的信任他吗?这个胡僧难道就不会把玄奘的行踪透露出去?其次,言多必失,玄奘在凉州已经吃过苦头,所以他什么话都不敢多说,甚至连神情上都很克制,即便内心很高兴,出于安全和保密的考虑,玄奘也只是应付了这个胡僧一下。

但是事情还没完,就在他重新开始拜佛的时候,庙里又进来一个胡人。这个胡人也是个佛教徒,见玄奘跪在那儿礼佛,便双手叉腰,围着这个汉人和尚转了两三圈。玄奘觉得很奇怪,不过他不会像普通人那样觉得这胡人是个〃神经病〃,也不会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那样问〃你妈贵姓〃,而是直接问他叫什么名字,胡人回答说自己叫石槃陀。玄奘又问他为什么绕自己转三圈,石槃陀说自己信佛,希望能成为居士(居士,可以理解为佛家的俗家弟子),需要有僧人替他授戒。玄奘一听他有向佛之心,就很爽快的答应为他受戒。成为居士要受五戒,分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不论在怎样艰难的情况下,不论对方是汉人还是胡人,玄奘都一如既往的坚持着佛家〃普渡众生〃的理念……渡人向善,便是给自己积德。

石槃陀在成为居士后十分高兴,叽里咕噜的对玄奘说了几句话后转身离去,不久又转了回来,带来了一些干粮和水果,恭恭敬敬的伺候玄奘进食。当然,摆在玄奘面前最大的问题不是给多少人受戒,而是要寻找一个当地人充当向导,他第一个就想到了石盘陀。一番接触之后,玄奘觉得石槃陀不但身体健壮、脑子灵光,对待自己也十分诚心,于是就把想要西行求法、偷渡边关的意图直截了当的告诉了他。

从不信任到信任,素来小心谨慎的玄奘为何如此迅速的对石盘陀消除了戒心?

※BOOK。※虹※桥书※吧※

第23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2)

首先,玄奘迫切需要一个向导,石盘陀是胡人,应该要比当地的汉人更加熟悉西边的道路,而且相比汉人,胡人的胆子更大,也更吃得起苦;其次,石盘陀刚刚受戒成了居士,本身又信佛,玄奘相信他能够在向善之心的驱使下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最后,时间紧迫,除了石盘陀,一时间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只能姑且一用,希望他能带自己走出困境。

但这些都只是玄奘一厢情愿的想法,当时正是唐初,西北又处在临战状态,官府盘查严密,偷渡国境是死罪,协助偷渡也是死罪。石盘陀生活在边关地区,不会不知道这些,他又会怎样答复玄奘呢?岂料石槃陀竟没有半点犹豫,不但答应帮他偷渡国境,还把玄奘大大吹捧了一番。

一次不经意的礼佛,却解决了向导这个最大的难题,让玄奘觉得这就是自己诚心向佛,佛陀显灵给自己的支持,于是大喜过望,当即与石槃陀约定时间,两人分头前去准备西行事宜。

很多人认为石槃陀就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主要因为孙悟空是唐僧的第一个弟子,而且在取经路途上一直担当探路先锋的角色,与石槃陀向导的身份吻合。另外,石槃陀是由玄奘受戒成为居士,也就是胡僧,而孙悟空也是在唐僧的身边逐渐被点化,胡僧与孙悟空的本来面目……猢狲,在发音上十分接近,很有可能是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谐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