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是简单越是准确。他不止一次对伯克希尔的管理人说:“投资你最熟悉的公司,就像你把钱放在一个可以信赖的管家手里一样。不管管家怎样去运作,怎样去支配,你都能够了然于胸。”

巴菲特在投资中从来不去纠缠那些不熟悉的公司。这一点,他的导师华尔街“投资教父”格雷厄姆以及另外一位华尔街“股圣”彼得·林奇都极为认可,他们都在投资中恪守这个规律。格雷厄姆更是前行者,为此取得了非凡的投资成果。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选择自己熟悉的公司来投资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首先,可以保证投资者对这个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比较清晰直观的认识,投资者有很多辨别公司情况的具体方法。尤其通过简单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就能够判断公司的销售业绩。了解了公司的销售业绩和市场占有率之后,结合产品的利润率就可以判断公司的赢利能力了。在阅读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之前,作为一个有综合能力的投资人,是能够超前发现公司的准确情况的。如果去投资一个不熟悉的公司,你就无法准确判断它的内在价值。从而很难避免投资上的失误。所以,投资者应该尽早地在财务报表公布之前,对公司的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需要投资者对公司的全面情况有详细了解,能够看到那些被修饰的痕迹来。而很难想象一个对公司的具体情况不了解的投资者,能够去做到准确评估。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即使这个公司没有采取舞弊的手段,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在公司的财务报表出来之前,就应该做好了投资决策并付诸行动。所以,投资熟悉的公司,对提升判断力和准确率无疑是更为有效的。

另一方面,投资熟悉的公司能够保证投资者对公司所经营的行业比较熟悉。这方面已经形成的分析方法是:假如一个公司所处的行业整体形势处于上升阶段,那么,公司的业绩通常也是处于上升周期,这时候它的股票必然也是稳步上升的;假如一个企业处于夕阳产业,那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它的需求的变化自然呈下降趋势。所以,尽管这时候产品有市场,经营也很稳健,但在整个萎缩的大环境中,想要保持进一步增长是极其艰难的。这样的上市公司股票只能是短期升值,长期增长不太可能。一般来讲,投资者要想熟悉一个公司,也就必须首先熟悉这个公司的产品。只有熟悉了产品,你再对公司的产品销售情况和赢利情况去进一步调查就简易多了。至少,产品在市场上的欢迎程度,市场前景等等都是能够看清的,产品的走向和公司的发展前景也是完全可以判断的。在熟悉整个行业产品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投资者作出评估和调研,肯定是方便容易的。从而也有利于进行准确的投资了。 。 想看书来

6。永远盯住自己熟悉的公司去投资(2)

在投资过程中,要加强对一个公司的熟悉是有很多办法的。巴菲特建议,投资者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程度,具体了解其真正的市场普及程度。特别是那些长期受到欢迎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有很大的赢利影响。再者,通过与一个公司的员工或者公司的管理人员接触,也能够对公司的治理和赢利能力有基本的了解。即使是公司一般员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关心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所以说他们了解公司内部的信息,而且是非常准确的。

在确定对了对哪些有发展前景的传统行业进行投资时,巴菲特还介绍了选择哪些公司投资的几条值得借鉴的方法:

首先,要寻找那些具有消费垄断性的公司。这类公司有着独特的优势,消费者容易对其产生偏爱,商品品种丰富,市场的周转期快。

其次,要寻找那些财务稳健、利润丰厚的公司。事实上,仅仅有好的产品只是一方面。公司的财务管理是保守型又是另一方面。管理层要求更要有高的素质。企业现金丰富而且没有什么长期的外债。

最后,要寻找那些能够用留存收益去再投资的公司。这是因为,他们懂得把赚钱的利润用来扩大业务或者投资在其他的项目上,而不是仅仅靠银行存款的利率。他分析:一个公司只要能够保证留存收益的利润率超过平均利润率,就应该将赢利保存在公司进行再投资。而这种额外的收益,是存款利润无法比拟的。

巴菲特的每次投资,都会选择自己了解和熟悉的行业。这是他没有走出校园的时候就形成的固有观念。恰恰是这种投资思维帮助了他。事实证明,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熟悉的公司是明智和正确的。

有一名股东曾经问巴菲特关于制药业股票的看法,巴菲特回答说:“对我来讲,它是个危险的禁区。但是,对于那些了解这一个行业的投资者来说,或者就是取胜的战场。”巴菲特还补充说:“我们的知识目前还不足以对这个行业做到熟悉和了解。但这不表示科技业和制药业不好。而是说伯克希尔的投资专长不在这方面,以后随着视野的开阔还是有可能投资的。”在巴菲特看来,只要是自己不熟悉的,就是有危险的。他完全无法预测这类公司的表现,因为他清楚自己的知识结构,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发展会更加得心应手。巴菲特表示,其他人也许对科技与制药业有较深入的认识,但是他无法确定,更不敢随意地做出判断。总之,他认为对于力求降低风险与臆测的投资人来说,这是一个危险区域。巴菲特形容说这是把石头扔进一口自己不知道深浅的池塘,还妄图能够做到随时找到石头。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华尔街的股指不断创出新高,股市火热升温,人们几乎把股市当成美元印刷厂,抢购股票成风。尤其是科技股和电子股,有的赢利高达100%,股市投机带来的巨额利润吸引着其他投资市场的投资者也加入其中。巴菲特的合伙公司的股东们也曾沉浸在这种喜悦的气氛中。他们建议抓紧跟风,购买科技股和电子股,以图获取最大利润。但是,巴菲特不为之所动,他反问这些建议者:你们知道什么是半导体,什么是集成电路?这和你们不知道很多的动物怎样去*一样。对一个不了解的项目去进行投资,不是我一贯的做法,也不是任何一个投资者的正确做法。巴菲特始终还是坚持在传统行业投资,做长期的投资。

就是在1995年到1999年的这几年里,高科技股票和网络股票急剧上涨,这时候,巴菲特一贯坚持的传统行业的股票经营业绩却一直不佳,这引起了股东的不满,纷纷建议他转向高科技股票的投资。在1999年的股东大会上,这个问题引起了更大的争议,这也是巴菲特受到有史以来最多的指责。但是,不管怎样,他依然不改初衷,对那些指责包括媒体的质疑不予理会。

巴菲特年轻的时候如此,到了年老的时候,他在选择投资的目标上依然没有变化。他一直寻找那些简单的熟悉的公司进行投资。这一点是投资界尽人皆知的。但是这却曾经成为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相识的一个障碍,因为比尔·盖茨青睐的一直是高科技公司和网络公司,而这些都是巴菲特从来不去投资的股票。在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成为要好的朋友之后,巴菲特让比尔·盖茨给他推荐股票,比尔·盖茨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自己公司和合作公司的股票。但是,巴菲特只是象征性地购买了100股,也算是对朋友有个交代而已。巴菲特理解比尔·盖茨,因为他们分别在不同领域中拥有着话语权。他深信比尔·盖茨对网络高科技等领域的把握。只是,他永远坚持自己不熟悉的不去投资。然而巴菲特不是一个守财奴,他愿意将巨额的资金投入到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中,这一点足以证明:巴菲特只是在投资的选择上有着自己不可动摇的观点和执着。

巴菲特的这种投资方式,的确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在1972年的时候,美国股市出现牛市,股价大幅度上升。大部分投资者都将资金投入到柯达、施乐、雅芳、宝丽来等市值规模较大的有名气的成长股上。因为这些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上涨了80倍,当时称呼为“漂亮50股”。这的确令很多的投资者变得疯狂。但是,这时候的巴菲特似乎找不到合适的股票去投资了,他与其他的投资者想法不一样,他觉得这些股票的股价太高了。所以,巴菲特很快将伯克希尔公司原来所拥有的一些股份出售,仅仅留下小部分。果然,第二年的时候,“漂亮50股”就一路狂跌。道·琼斯指数也从1000点跌到580点。在投资者大量出售股票,上市公司叫苦连天的惨境中,巴菲特早已经成功退身。

正是对传统行业股票的一贯坚持,才使巴菲特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能够左右投资市场上的任何变局。对于这一点,巴菲特还是非常轻松地那句话:“因为我熟悉,所以我成功。”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7。正确把握投资的时机和环境(1)

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对巴菲特来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执着,而是审慎投资的哲理。从实际情况来看,巴菲特确实是一位能正确把握市场走向的成功者。他善于在股市中寻找突发机遇,在股市动荡的时候把握有利的投资时机,利用股票的时间差获得最大的利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