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故国行吟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隐决定继续在江湘一带漫游一段时间,然后再回京城去。

他循着屈原的旧迹,领略了雄奇俊秀的湖湘风光,在会昌元年的春天,终于决定向长安走去。可在半路却意外地遇到了他的老朋友刘蕡。刘蕡现在也是个贬官,正往柳州赶去,在湖南遇到李商隐分外地惊喜。刘蕡是宝历二年的进士,比李商隐大一些,他以正直敢谏著称。李商隐以前就见过刘蕡,刘蕡在李商隐到令狐家前,就已是令狐楚的幕僚。刘蕡钦佩李商隐的才华学识,而李商隐也敬佩刘蕡的为人,这次两人相见是名副其实的他乡遇故知。刘蕡现在遭贬斥是因为牛僧孺的地位已不象以前那么稳固,而且又得罪了宦官,到柳州去是做司户参军。在短暂的小聚之后,刘蕡还是和李商隐告别了,王命在身不敢拖延,李商隐也理解一个逐臣的难处,两人在湘江和洞庭湖的交汇处分了手。李商隐径直北上长安,在会昌元年的正月到达。当时岳父已经由泾原节度使调任为朝官,李商隐也一直想留在京城做官,但仍是没有实现。到了冬天,岳父又换了官职,调到了许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许昌,岳父让李商隐继续做自己的书记官。会昌二年的春天,李商隐准备到京城应吏部的考试,希望能实现从调的目的。这次考试到分外地顺利,李商隐仍被授予秘书省正字,终于他又如愿以尝地返回了长安。可是秘书省正字比之前的校书郎职位还低,是正九品下阶,别人官越做越大而自己是越当越小,不免也觉得自己可怜起来。而且京城的官场那么复杂,自己又是不谙事世的书生,只能处处碰壁,在被授予这个官职后李商隐过得并不快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履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两难天涯路(7)

——《无题》

写出这首诗,正好抵消了李商隐这个时候的苦闷。虽然李商隐看不见升迁的希望,看不到朝廷对自己的重视,但秘书省的工作安闲而舒适。可是会昌三年,李商隐的母亲在长安的樊南家中去世,按照旧时的规定,李商隐必须离职丁忧三年,三年过后才能回朝继续任职,所以一前一后在秘书省李商隐又只呆了半年时间。

回到家中李商隐正好趁这三年时间把分散在各地的祖坟都移到一起,可是这个时候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平定刘稹的叛乱。刘稹是原来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的儿子,本来这事与李商隐无甚瓜葛,可是由于战乱影响了李商隐的迁坟计划。刘从谏在会昌三年四月间病死,死前他已将泽潞镇经营了二十年,这个时候泽潞已是个树大根深的藩镇。儿子刘稹不想让父亲的基业就这样拱手相让给朝廷,于是先请求朝廷让他能世袭父亲的职位,朝廷没有理睬,只让刘稹护送刘从谏之丧回洛阳,然后再作安排。看样子朝廷想收回昭义镇了,刘稹自然不同意,于是公开和朝廷对抗。刘稹割据自立的消息传到长安,唐武宗问臣下如何办,朝臣们几乎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暂且姑息了事,李德裕主张一定要平定泽潞镇。因为此镇是京师要镇,要是泽潞不保肯定会引起大乱,武宗也就采取了李德裕的意见,对刘稹用兵。李商隐的岳父作为拥护朝廷的节度使,也起兵镇压叛乱,他一面派兵进驻前线,一面让李商隐写劝降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刘稹已横下一条心要造反,王茂元的劝降自然没有用处。可是当时朝廷很多的军队并没有王茂元那么积极,都在旁边采取观望的态势,所以与刘稹交战的主力基本上是王茂元的部下,这对于一个年迈的老将来说势必会让他虚弱的身体垮下来。当李商隐写完《与刘稹书》刚回到郑州,就接到了岳父家的来信,说王茂元已病危。等李商隐赶到怀州,王茂元已经去世。内兄告诉他王茂元临死时将奏写遗表的重任交给了李商隐,可见对这位女婿也是万分信任。李商隐娶王茂元之女并没有得到什么官禄,过的也是有些清贫的生活,只是令狐绹觉得得罪了他背恩,这也是世人对李商隐的最大误会,但李商隐已全然顾不得这些,他觉得问心无愧也就好了。

刘稹叛乱的事很快被朝廷平息了,李商隐也费尽周折将四散在各地的祖坟移到了故乡。之后,李商隐选择了到河中府永乐,也就是现在的山西芮城县内闲居,而他的妻子也随他一起来到了这里。永乐景色非常迷人,李商隐时常带着自己的妻子出去郊游,每次游玩回来就吟诗作文,日子过得恬淡而安适,在这期间李商隐写了不少好诗。可是隐士式的生活终非李商隐所愿,会昌五年,他的一位亲戚,任郑州刺史的李褒寄来一封聘书,让李商隐做自己的幕僚。李商隐到了郑州,做了一段时间幕僚后李褒透露了想要朝廷重新给予自己官职的想法,因为他曾做过中书舍人,现在外放做刺史总觉得失意。他让李商隐把这个请求写成信交给几位宰相,没过多久李褒就卸去了刺史之职,移居洛阳。当然李商隐也并不在意幕僚这个职位,现在还是丁忧期间,所以权当帮好友做事吧,他也就随着李褒一起到了洛阳,这个他从小长大的地方,这个他曾结识令狐楚和白居易的地方。在洛阳的这段时间,钩起了李商隐许多的回忆,曾经在这个地方他和令狐绹几个兄弟一起读书习文,曾经也在这里聆听过令狐楚的教诲,可是现在已物是人非,想到这就不禁伤感起来。两个多月过去,李商隐丁忧的期限也快结束了,他和妻子一起告别了洛阳的师友,到了长安。在秘书省消假后,李商隐等着吏部的批复。不久,批复下来了,李商隐又是担任他的秘书省正字,李商隐一算这次已是三进秘书省。

会昌六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同一年李商隐的妻子终于分娩,生了一个儿子。按照当时白居易的说法,李商隐又为了纪念这位自己的老师,就给刚出生的儿子起了个“白老”的名字,大名叫做衮师。白居易的死,李商隐伤心万分,但自己中年得子是件高兴的事,稍稍抵消了自己的悲伤。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两难天涯路(8)

会昌六年三月,唐宣宗即位,年号改为大中,宣宗是武宗的皇叔。二十多年来韬光养晦,终于等到了的登基的这天,他当政后一改武宗时的政策,比如武宗抑佛,宣宗偏偏要兴佛,武宗很重用李德裕,宣宗偏偏将他贬斥,故意和那位死去的皇帝侄子对着干。大中元年,李商隐竟然从秘书省辞职,决定和新任桂州刺史郑亚南去,做他的幕僚。李商隐为什么这样做这也为后人不解,家中的儿子还没满周岁,而秘书省正字的职位做了也没多久,也许他是盛情难却,或者他想到南方去看一看。

李商隐离开长安,最能证明的问题是他并没有依附于牛党和李党,照理现在李德裕遭贬斥牛党吃香,他应该留在京城依附牛党才对,但他反到没有,这证明李商隐并不是什么背恩的小人,而确实是被人误会的。在离开京城之前,李商隐的弟弟羲叟考上了进士,这颇让他感到欣慰。李商隐答应郑亚的聘请,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同乡之谊,都是荥阳人。三月初,李商隐伤心地道别妻子后,与郑亚一起南行了。他们经过郑州,然后到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襄樊。在襄州,山南东道节度使卢简盛情地接待了他们,临走李商隐留给卢简一封信,大意是让他提携自己,使自己能早日北返。这也是李商隐的矛盾之处,他想回长安,但他又主动去了桂州,走到半路他又想起了京师,这番地犹豫不绝,正是郁郁不得志的缘故。李商隐知道即使在京城做那个暗无出头日的小官,不如外出看一看走一走,也许能遇到一些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在那个晚唐乱世,李商隐去桂州能等来他的机会么,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路艰辛,他们终于到了山水如画的桂州。在刺史府上,郑亚给他的职位是观察支使、掌书记,实际上还是文书的工作,对于这些,李商隐已经轻车熟路。桂林的山水在李商隐眼中尽是诗意,在这里李商隐的诗作也写了不少,而文章写得更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那篇《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这篇文章是被贬的李德裕托郑亚写的,郑亚把重任交给了李商隐。李商隐曾经读过李德裕的所有文章,也见证了会昌年间所施行的一些政治军事措施,他对李德裕现在的遭遇非常地同情,所以文章也写得真切感人。当然李商隐也为不少牛党人氏起草过祭文,这证明李商隐是反对党争的,他觉得每一个官员都有他们的长处,他同情那些在斗争中落败的一方,无论牛党还是李党。很多人误以为他是个趋炎附势的人,可李商隐每次都站到###失利的那一边去,为他们鸣不平,外人觉得他是左右摇摆,其实他有自己的立场。这一年的十一月,李商隐受郑亚之托到江陵拜会荆南节度使郑肃,一是感谢来时在路上对自己的照应;二是郑亚和他有亲戚关系,托李商隐代行叔侄之礼。这一次出行非常地轻松,在桂林到江陵的水路上,李商隐饱览了两岸的秀丽风光,又在江陵流连了两三个月,这才返回桂林。

返回桂林后郑亚交给李商隐的另一件事,是让他做昭州的郡守。原来是这样的,昭州是桂观察使下的一个县,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平乐县。这个县在李商隐去江陵的那段日子出了件事,当地的各级官吏以为天高皇帝远,贪赃枉法虐害百姓,引起百姓的###,州刺史等官员竟然史无前例地弃官而走,政事一时无人管理。郑亚没有任命的权利,派李商隐去当然只是让他做代理的郡守,若以后做得出色,观察使可以向朝廷举荐而得到正式任命。李商隐明白昭州的现状,他担心自己未必能震慑得住,再说又不是正式任命,底气总是不足,不过既然郑亚如此抬爱,李商隐当然已不能拒绝。在昭州任上,李商隐一面惩贪一面发展农业生产,打算好好地做一番事业,从进士及第以来,他还没好好地得到过一个与自己才能相配的职位呢。他前一阵还担心自己是不是也只能象父亲一样,一辈子只做人家的幕僚呢。看来现在这些担心似乎已没必要,李商隐在昭州做得信心十足。果然没多久,昭州在他的治理下,各个部门也变得井然有序起来,百姓自然觉得这个新来的郡守确实不一样。正当李商隐要再接再厉在任上继续做下去时,郑亚又被朝廷贬谪了。郑亚的再被贬是因为牛党对他的报复,这次他调他去了循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惠州,官职是刺史。从观察使到刺史,郑亚降了好几级,最遭殃的当然是李商隐,没了郑亚这根台柱,他的昭州郡守也做不下去了。

两难天涯路(9)

郑亚询问李商隐肯不肯和自己一起去循州,或者呆在昭州任上,等朝廷派出新的官员来后再离开。这两条路李商隐都没有选择,之前做一番事业的豪情突然间被浇灭,心灰意冷地回到了桂州。他打算就此与郑亚分别北上,这李商隐寻思再三的结果,他已不愿再去惠州,而昭州的代职郡守也没继续做下去的意思了。在路上他得知曾经中进士时的主考官李回,也从成都被贬到湖南,李商隐觉得可以拜访他一下,也许李回念及师徒之恩留下自己。等李商隐到达潭州没几天,李回也到了,这次李回做的是湖南观察使,他见到李商隐这位门生时分外惊喜,将他留了下来。可是过了一两个月,李商隐觉得李回并没任用自己的意思,只是待客人似地管吃管住,李商隐决定还是继续北回。而事实上李回不任用李商隐的原因也是因为自身难保,没过多久,就被贬为贺州刺史。

大中二年末梢,京城的吏部又在调选人才。李商隐再次应试,这回被派京城附近的一个小县继续做县尉,绕了一大圈子,终点又回到起点,接到任命时真有些哭笑不得。而这年冬天,李德裕被再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牛党这样报复李德裕的意图很明显,让他呆在海南岛,永世不得回京城,可谓杀人不见血。李商隐非常同情年迈的李德裕,写了一首《李公诗》,关山重重,他并没有将信寄出: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鹄飞。

李德裕在朝时,李商隐并没有向他提出援引的需求,或者说根本就没什么接触。现在他失势了,一般的官员惟恐沾上霉运,都避之不谈,只有李商隐同情着他。要是真正的趋炎附势者,肯定会踩李德裕一脚,而在牛党的荫佑下得意地做着官呢。李商隐不是这样的人,也说明了他是不想参合进牛李党争之中的,更不是令狐公子以前说的“背恩”之人。

这年,李商隐的弟弟羲叟也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也就把家迁到了长安,和哥哥同住,这样大家庭终于团聚在一起,日子过得平静而安定。大中二年冬天,另外一个让李商隐觉得欣慰的是与杜牧的结交和酬唱。李商隐是从桂州回来,杜牧也刚刚卸去了睦州刺史的之任,入朝担任司勋员外郎兼史馆修撰。这两位晚唐诗坛,最闪亮的星辰终于靠在了一起。可是相比之下,李商隐显然更处于困境,中进士已经十二三年了,还是做着从九品的小官,郁郁而不得志。这时令狐绹已由翰林学士承旨改拜中书舍人,五月份的时候又很快地升迁为御史中丞,在三月间李商隐写了首律诗赠给了他,诗客气而委婉,他似乎想让令狐绹给予引荐。令狐绹显然没有理会李商隐的请求,当然李商隐也不是刻意地求他。随着令狐绹的官越做越大,李商隐和他也渐渐保持了距离。李商隐对令狐绹家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怀念令狐楚对自己的恩情,埋怨令狐绹的褊狭,而心里更多的是委屈。

大中三年,在离不是太远的徐州发生了兵变。朝廷委派卢弘止前往平乱并且接管军务,卢弘止还是李商隐的远亲。在这他之前做过工部侍郎,这回到徐州赴任肯定要带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得力助手去,他想到了李商隐。卢弘止给李商隐奏请了节度判官的军职,李商隐没有拒绝,与卢弘止一起前往。

在平定徐州叛乱后,李商隐的工作也渐渐清闲下来,精神也比以前好了许多,他似乎渐渐地看到了自己的希望。这次卢弘止的提携也许是自己仕途的一个大转折点,于是平时做事也异常勤勉。有时空下来也去探访一些徐州的名胜古迹,这里是汉代的古战场,刘邦的家乡,李商隐心里默默地策励自己,要更加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不知是命运使然,还是上天故意折磨李商隐,没过多久朝廷又来了一个调令,让卢弘止迁检校兵部尚书,官是升了,可没来得及赴任就在徐州任上逝去,李商隐又变成了无依靠的人,节度判官肯定也做不下去,只能再次失落地回到长安。

回到长安已是大中五年的夏天,李商隐原本以为这次可以和家人好好团聚了,可是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惨淡。他的妻子已经瘦骨嶙峋,病入膏肓,她已说不出话来,两眼含着泪水看着李商隐,见丈夫回来心里终显露出一丝高兴。李商隐伤心地拉着妻子的手,禁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他觉得愧欠妻子太多了,忽然想起十年前在泾州的新婚之夜,那时妻子是多么青春妩媚、无忧无虑,而嫁给自己后一直受着苦。自己在仕途受了挫折,只有妻子在一边安慰自己,照顾自己。而自己带给妻子的总是颠沛流离,她是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可自从嫁到李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