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别跟孩子过不去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别跟孩子过不去前言

常听许多的父母埋怨,如今的孩子怎么怎么不好管,怎么不懂事。甚至还有父母和孩子在某些问题上达不 成共识;而怒目相对。

作为父母;我们可能都有过这种感触:每当孩子让我们着急的时候,我们总是叹着气想:孩子小的时候多乖 ,长大了怎么就跟变了个人似的。脾气越来越大,和父母说的话越来越少,许多的东西都锁起来……

其实,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很正常的。可 是许多做父母在面对这些变化时,还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没有做到主动地和他们接触和沟通,也就不能 正确地对待孩子的种种变化。

《别跟孩子过不去》是一本关于青春期孩子教育的指导性图书。它从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从生活到 学习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结合了大量实例,希望能给广大家长带来启示与参考。

我们知道,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想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想快快长大,希 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认可,不想让别人再把自己当成孩子看待。但他们毕竟还不是真正的大人,所以会有一些 冲动、会有一些迷茫、在某些问题上很极端、叛逆,甚至还会发生越轨行为。

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能够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在学习态度 和方法上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如果一味地谴责和批评,只在乎孩子的成绩,不在乎孩子的心情,那么往往会适 得其反。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对自己也越来越没有信心……

勿庸致疑,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希望与寄托。所以,当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迷茫时,我们就应积 极地进行点拨;当他们受到挫折时,我们就应给予贴心的安慰和鼓励。即使,他们不小心走了弯路时,我们也 要尽力把他拉回来。因为,抱怨、放弃和无休止地责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这本书力图给家长朋友们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而不是空乏的言论,由于能力有限,不尽如人意的地 方,也希望读者能够给予批评指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真诚地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 成长。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些许帮助!

第一辑每个孩子都会有叛逆的心理

叛逆就是反抗,叛逆就是奋争。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他们对万事万物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 己的主见。所以,他们总觉得,长期以来,父母与师长对他们灌输的思想与理念,竟然有许多地方是“不对” 的。于是,他们就滋生了叛逆的心理,希望能得到家人与外界的认可。其实,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它不过是孩子渴望独立的信号,是一种希望得到认可的方式。

“叛逆”是渴望独立的信号

“唉,这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没法管了!……”这是许多父母经常发出的感叹 之言。是的,孩子的任性和叛逆是现在许多家长十分头疼的事情。许多家长总是很诧异,为什么孩子在小的时 候吃饱喝足了什么事也没有,孩子越大,满足得越多,孩子要求也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稍微不满足孩子 的要求,他们就跟父母对着干,无论怎样教育,都毫无成效。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当孩子从懵懂无知的孩提时代进入青春期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独立意识的增强。孩子的叛逆心理 也并非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故意和父母对着干,也不是孩子越大就越不听话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 的叛逆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渴望独立的信号。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不再对父母的话语“惟言是听”,而是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 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时候,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懂得及时沟通,及时了解,仍然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依照自 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把他们当作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就很容易使孩子听不进去,也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逆反 心理。从而使矛盾不断升级,变成和父母对着干了。

前不久,一位在北大中文系当教授的朋友和我聊起了他家的孩子。朋友的孩子今年刚满17岁,正在一所重 点中学读高三。为了使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一个锦绣的前程;朋友为孩子找来了三位辅导老师,分别对孩 子的“语数外”进行课外辅导。谁知,孩子根本不听话。每当辅导老师登门授课时,他家的孩子对辅导老师爱 理不理的,有时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就跑到外面上网去了。弄得登门的辅导老师来过几次后,就再也不愿意来 了。眼看高考即将临近了,朋友便来找我和他家的孩子谈心。下面就是我和他家孩子的对话:

“你能理解父母为你请辅导老师的用心吗?”

“这还用说吗?当然理解,只是不想说出来而已!”

“那你为什么对辅导老师,这么冷淡呢?”

“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我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干嘛还要把我当作小孩子一样呢!”

……

面对这位孩子的回答,我无言以对。

是的,朋友的孩子已经十七岁了,虽然不是特别的成熟,可他已经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了,如果做家 长的还把他当成一个需要随时呵护的人,那么,孩子肯定受不了。

由朋友家的孩子,再想起我家的女儿。我们这一代人,由于历史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多愿望都不能完成 ,因此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我全心全力地想把她打造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应该说, 我是在把她纳入自己所设计好的轨道。

因此,我为她请了手风琴教师、美术教师,我爱人亲自担任围棋教师。每天要画一幅画,要练习二至三个 小时的手风琴,一个星期和丈夫下三盘棋,这样的安排在我看来合情合理,可是女儿的行为却让我寒心,她马 马虎虎地拉些简单的曲子,一幅画简简单单,潦草了事。

当我提出质疑和批评的时候,她却总会以“老师说要先练习这些简单的打好基础”之类的话来反驳我,女 儿不像男孩子那样和我吵架,可是她的那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却让我不知所措。女儿不再听我的安排 了,我渐渐地感到再也找不回当年的那个乖乖女了,我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她现在有主见,有思想了。已经不 再是一只温顺的小猫,她开始接触世界,而她此时所接受的教育足可以让她能够初步规划出自己的目标,形成 自己的个性,她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因此,当我们的以成人化的理念和要 求与她的想法以及目标相逆时,便会产生碰撞。

别希望孩子百依百顺

孩子听话,百依百顺,对于做父母的来说,自然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可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 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他们急于在万事万物中寻找独立的方式,所以常常会表现出一副和父母格格不入的姿态。 父母说好的,他偏要说差,父母说差的,他偏要说好。

于是,“对抗”就这样发生了!孩子与家长各执一辞,完全不去考虑对方的想法,只想改变别人,不愿改 变自己。久而久之,父母便觉得,这孩子太不听话了,简直没法交流。作为孩子呢?他们也想不通:“我的父 母,为什么这么不理解我呢?”

在家庭生活中,作为父母,你也许不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并不成熟 的阶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们对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总觉得父母“跟自己过不去”,也 因此形成强烈的的逆反心理,心灵的大门朝着同龄人开放,却对成人紧闭。这时候的孩子特别需要心灵关怀, 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