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华山气宗的形意宗师 > 第31部分(第1页)

第31部分(第1页)

就连他的两个师弟也是直愣愣的看着周不疑:“大师兄?领悟了意境?”

老祭司见周不疑背后的华山虚影竟然消失了,也把不准究竟如何,擦了擦手上的汗液,对着外面用当地土语大吼一声:“走!”

老祭司一边退一遍恶狠狠的盯着周不疑:“山岳借形,好啊!好啊!老夫眼拙竟然没看出来你竟然是那几个老怪的传人,这次算老夫栽了,下次可就没这么便宜了!”

刚才跟周不疑等三人相斗的武士巫师一下子就不知道从哪里离开了山洞。周不疑怕有诈,不敢追击。看向洞外,那群土著山民也以极快的速度,收拾好东西离开了。看着刚才还济济一堂的山洞,周不疑心中怅然所失,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那老不死的怎么前一刻还占尽上风,后来却跑掉了?看向两个师弟,那也是一眼的惊恐,周不疑连忙问道:“二位师弟,方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那老怪说的话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

哪知道两人却问道:“大师兄你何事领悟了意境?”

周不疑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我也不知,方才我感到一阵奇特的感觉,我也不知算不算是意境了。刚才我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听周不疑说到这个,卓不凡与胡不悲就争先恐后的想说个什么。周不疑听到之后脑袋发炸,感觉比刚才等死还要难受,只得阻止二人:“别闹!一个个的慢慢说。卓师弟,你说!”

卓不凡得意的看了胡不悲一眼,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周不疑:“大师兄,你真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到底发生了什么!”周不疑觉得自己脑子这就快要炸开了。

见到周不疑要发怒了,卓不凡练忙解释:“刚才大师兄你跟那老杂毛交手的时候,头上好像有了一座华山!那老杂毛的拐杖快要击中大师兄你的时候,那座华山笼罩全身,将那老杂毛的拐杖挡在了三寸之外。大师兄你真的什么都没感觉到?”最后卓不凡忍不住还是问了一句,

周不疑听完卓不凡的讲述简直不敢相信,这华岳法相,不是只有交手双方才能看得见、感受到的么?怎么旁人也能窥见?还有,这法相之术,乃是国术当中“体”、“意”、“神”、“技”四大法门中,‘意’字门练到相当境界才能有的。是借了了道门早年盛行的存思法(佛门又叫观想法)的启发,创立出的的法门。练到最为精深处,甚至可以单凭气势就彻底让敌人内心胆寒,不战自退。便是不能如此,也能让自己做出一些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常人看来便和神仙妖魔别无二致。

周不疑一直也是暗中揣测,当年创出这法门的前辈,是不是就是道门中的前辈高人?目的就是为了仗着这门神乎其技的功夫,在庙堂之上表演出来,从而引起天子王公们的注意,一下引为神仙,好传播道统、广大法门。

当年还未曾坐上明教教主之位的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张无忌,曾对人体潜能做过一番长篇大论。而周不疑前世时,相关的研究组织也做出来过相关报告,人体体内的潜能极其庞大,只是身体出于保护机制平时不能发挥,一旦遇到紧急特殊的环境,就会做出平日里难以做到的事情。这是因为极端环境下,人的意志高度集中,大脑神经传出强烈的信号,体内分泌出来平日里不会分泌或是分泌极少的化学物质,让人做出来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周不疑前世有不少自诩开明的武术家就以为‘意’字门的修炼就是如此,不过抱着此等心态修炼‘意’字门的人,却再也练不到前人的那种一眼望去几如天上神灵,山中隐仙,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了。

况且若真是研究组织所说的那样,又怎么能让对手不战自退?是以周不疑前世对此大不以为然。

周不疑有位叔父,幼年被一道人带进山中,做了道士,二十年后返**中,身上衣衫、顶上道冠虽然都只是寻常材质,可浑身却好似环绕着一股子仙气,让人怠慢不得。后来周不疑求他解说,才知道他在山中整日里对着吕祖法相观摩。周不疑这才想到是否是借着神灵法相催眠自身有关?

要知道,想施展借相之术,必须先有观想存思之范本。要想要在‘意’字门上成就为真正的高手,闭门在家里闷头苦练是不成的。难道这是一门奇特的炼神之法?转世二十年来,周不疑一直呆在华山之上,除了习武练拳,就是观想存思华山神韵,甚至不顾危险,爬上华山最高峰的封顶,去领略这西岳大山的无尽风采。这才将这门‘意’字门的功夫练到了现在的层次。

可就算是‘意’字门的法门,又怎能现出形象,让旁人看见?这应只能是由交手双方才能感知得到的。怎么?

难道自己真的领悟了意境了?周不疑试着舞了一套华山剑法,舞完之后周不疑摇了摇头,虽说速度更快,力道更强,可却也依然只是用剑罢了,没有达到父亲周清玄舞出来的那种玄之又玄,好似天地之道,尽在此中的感觉。

况且就算是意境,也不过是有形无质,又怎么能抵挡的了那老怪物的雷霆一击?难道是自己走火入魔?

周不疑越想越急,一剑就砍在了那好似鼎炉样式的泥塑上。突然周不疑脸色一变,手上的感觉不对,这才细细的观察起来了这好似泥塑的鼎炉。手上一抖,鼎炉周遭的泥块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显露出来这尊看起来像是鼎炉造型器物的真身。

第八章 骨玉老鼎

前文说道,周不疑对之前交手中所发生的事情百思不得其解,心中愤懑,一剑就砍在了那好似鼎又好似炉样式的泥塑上。砍到鼎炉后,感到手上感觉有异,轻轻一震,震落了覆盖在鼎表面上的泥土,显露出来这尊鼎炉的真身。

周不疑细细观察着这一尊骨玉老鼎。首先能够确定的是,这确实是一个鼎。折沿宽缘,曲壁深腹原底,腹部呈圆形,下承三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上面的纹饰和铭文,风格粗犷,细看之下一股蛮荒未开的古朴气息。应是三代甚至更为久远的时代的产物。鼎的浑身光洁如玉,在火光的照耀之下隐隐能看见其下一条条中空的纹路,好似人身体中的骨骼一般。鼎壁上的文字古朴,弯曲如龙,却是失传已久的上古龙文。

“这莫不是?骨玉?”周不疑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这是一尊罕见得几乎没有的用骨玉雕刻而成的老鼎,或者说是一尊天地造化而成的玉鼎,寻常骨玉,通常成人骨形状,因质地坚硬,纹路特殊,加工雕刻时一不小心便会造成破坏。只有成鼎形的骨玉,巧匠才能稍微加工,成鼎形状,据闻昔年大禹治水,得了一块大如犀兕的骨玉。后禹为天子,找来天下最好的工匠,花费十数年辰光,雕刻了一尊鼎。据闻其时,刻上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为无上护国之物,因其质地坚硬,重量较九鼎为轻,便于携带,在夏后启的心中更胜九鼎。后来后羿夺位,太康失国,正是凭借那尊玉鼎的威力,少康才得以驱逐寒浞,恢复天下。再往后来,王朝鼎革,天子易位,这尊玉鼎就落到了成汤之手,成汤六百年,有纵然是内乱不止,外患不休,可这尊玉鼎却从无遗失,一直在成汤天子手中。一直到纣王失德,周室大兴,这尊玉鼎连着九鼎一起落入了武王发的手中。也是后代无能啊,穆王之时,天子西巡东征好不威风,在往西方王母处行的途中,竟然遗失了这尊镇国之器、骨玉宝鼎,这才生出肘腋之变,昆弟父兄相互倾轧,王室中衰,道统断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