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再婚女律师遗爱深圳:银质青春 > 第53部分(第2页)

第53部分(第2页)

赤日炎炎,多喝开水,少吹空调,低碳低调。

洪水泛滥,出行留意,灾害无情,菩萨佑你。

没事少出门,在家看看书。

暑期漫长,看好小孩,当好家长。

——《银质青春》老郭恭祝诸位开心快乐。

新书预告

在这个炎炎夏日,白天不知夜的热,老郭战高温,斗酷暑,一面修改《银质青春》,一面开始了另一部小说的艰苦劳作,估计再过几天,新书可以开始连载。

这是老郭头一次涉足官场、反腐题材,但是,并没有完全按照常规路线,我谓之为“新概念官场小说”。

小说从“董事会改选前夕,国企董事长神秘逃亡”要案写起,但是更多的笔触伸向的是他身边的秘书、司机、保姆,以及他生命中出现的数个女性,从而在复杂的人性世界中探寻冰山一角。

目前新书已经顺利完成重要的开篇部分,适当调整后即可上传。

相信,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小说!

同时,请朋友们继续支持《银质青春》,给予收藏、投票、点评。

作者题外话:。。。。。《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阅读、点评、投票。。。。。

深圳的农民房和城中村

深圳的农民房和城中村

从政府的层面看,深圳的“农民房”似乎已经成为“违建”的代名词,很敏感,也是社会治安的隐患之所在,更是城市现代化的障碍物,大有农民房一日不除,城市文明就一日不至的意味。从市民层面看,“农民房”似乎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如果你告诉别人,你租住在某一处农民房,容易招来不那么尊敬的目光。

较早以“违建”让政府不舒服的叫“城中村”,所谓城中村也就是由农民房汇聚而成的片区,是深圳原住民利用村里的地皮扩展的家屋村庄。我一直觉得,“城中村”是一个诗意盎然的词汇,也是一个最富有人文气息的社区概念。

我们要看看深圳的城市人口结构——超过1000万人口,70%为暂住,暂住人口(即无深圳户口)中,又有最少50%未进入“有房阶层”,这数百万人住哪里?

君不见,每当上下班的高峰,白石洲、大冲、岗厦、清水河……这些正在被规划“整体改造”的农民房集中区,那个人山人海。我们不禁要问,假如这些农民房全部得以改造之后,这数百万的人口住到哪里去?

廉租房、经适房太遥远,就像天上的馅饼,不知道何时掉下来,即使掉下来,又如何砸中需要安身立足的人们。商品房很近,但是它太贵,别说买下它,即使租,也是天价。

“也请千万不要跟我说那些环境优美的商品房!假如是租房,同样面积的一房一厅,在岗厦片区,商品房的租金是2300元月,而农民房却只要800元左右”叶汉东先生在《深圳房☆事》里这么比对,而他所说的岗厦片区,也行将被一个现代化城市功能区所取代。我一个朋友在白石洲沙河片区租下一套顶楼的农民房,一室一厅带厨房阳台和天台花园,一租10年,租金900元月,雷打不动。而在这个片区,商品房售价一直暴涨,早已经超过3万元平。跟它同样面积的商品房租价,是3、4千元月。在深圳有个有趣的现象是,商品房的售价呈疯狂增长之势,而农民房的租金却不涨,甚至非常富于人情味地下调。十年前我曾经在宝安租住一户农民房,当时租金是800块月(包水费),前段时间意外碰到老房东,他说现在降到650元月。在沙井、松岗等等关外街道的村里面,“农民房”以准物业的模式向外来工敞开租赁,水电网络煤气安保一应俱全,400、500元完全可以租下称心如意的安身之所——现在很多企业已经不再强求员工统一入住公司宿舍,员工自由到外面租房居住,住得起,也住得安全、舒适。

某前市长曾经饱含深情地说“我的市民们”,不知道他有没有计算过,他的“市民们”不是1000万,有数百万的的人只是在这里随便呆呆,当农民房没了,而借个地方落脚的租金超过大家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将一个个撤离这个属于别人的城市,一点也不留恋。

深圳今年迎来建市三十周年大庆,我觉得,在一面拆除“城中村”的同时,应该花点力气抢救整理城中村的记忆,它是深圳的功臣,是深圳发展中绕不开的历史,它就是北京的四合院,别等到没有它的时候,才成立“城中村考古所”——没有城中村,没有农民房,就没有深圳的三十年。

作者题外话:。。。。尊敬的读者诸君,本文或可说是对《银质青春》中涉及到的一些生活人居内容的补充解读,也是对深圳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的描述,附属于此,以飨读者,感谢您对《银质青春》的关注。。。。请收藏、投票。。。。。

期待收藏投票支持!

《银质青春》即将进入最后的攻坚卷,也是高潮卷,作者老郭非常需要动力,这个动力来自兄弟姐妹们的收藏+投票+评论支持!

在此谢过!

写了一首诗,献给诸君——

劝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