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轻公司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合作伙伴的运营成本,以及降低库存,提升资金和库存的周转效率。

也有很多并非电子商务企业的轻公司,它们同样是建立一个横向的平台,通过对市场的精准把握,以互联网和IT技术进行反向的资源匹配,打造出一个高效动态的价值网络。比如利丰集团,便是通过卓越的资源组织能力,组建高效的价值网络去迎合市场需求,从而获得高速成长。

在互联网和IT技术日渐普及的今天,大量的轻公司由渠道端发起了一场新的商业革命,新的商业法则由此而逐渐形成。

追寻轻基因

对于传统企业们而言,如何才能“轻”起来?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为轻公司下了一个定义,即:无限靠近市场端,拥有强大的客户组织能力,通过互联网和IT技术,反向匹配上游产业链资源,在带动产业链高效联动的同时,以非资产方式快速成长的企业。

其实,这个定义还远远不够让我们清晰的明辨“轻公司”所具有的内涵。我们对 “轻”理解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从资产层面看,这类企业的固定资产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固定资产(有的公司几乎所有的固定资产都是IT系统和设备,堪称是技术驱动商业的典范);

从企业的规模看,这类企业的表面积不大,比如办公区域并不大,员工人数并不多,但是人均创造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同行的传统企业;

从产业链定位来看,这类企业往往定位在某一水平方向,搭建一个横向发展的平台,而非纵向一体化发展。

不过,上述的只是公司的一种外在形式的表征,这种被公司传达出来的外在信息可以由多条路径与方法来获得,通过非资本性手段控制资源只是其中之一,“轻”的特质也可以是在面对变幻的市场需求时,由迅捷的反应速度来体现。所以,我们在这一部分中,要做的是从轻公司的外在表现形态里跳出,努力去接近外在表现形式之后所掩藏的内涵。

我们会看到,优秀的轻公司往往具有高效率的供应链、灵活的市场反应速度、对商业数据的灵活运用,能带动产业链的整体提升。

第三章 源自消费端的变革(10)

要更清晰地了解“轻公司”的内涵就必须回到“公司”的本质上,看一看“公司”,或者说是“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找出可以为达到这个目的所能采取的“轻”的方法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归纳出使公司变“轻”的普遍要素。这也是我们能够在“轻”的特质背后提纯出基因的主要方法。

公司是什么?按照管理学界的大师德鲁克的观点,我们想知道公司是什么,必须首先了解公司的目的,而公司的目的在德鲁克看来,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

传统上我们认为,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德鲁克认为,利润最大化理论充其量只是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告诉了我们管理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的老话。利润最大化并没有告诉一家公司应该怎样经营,相反还造成社会和员工对利润的敌视。赢利能力本质上不是公司的目的,只是公司经营活动的结果和好坏的检验标准。所以,公司的目的就在于是持久地“创造顾客”。

德鲁克的理论实际上是一个以客户为圆心的向周遭散发的过程。顾客决定了公司存在的目的,那公司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此在运转的:顾客决定了公司是什么,决定公司生产什么,决定了公司是否能够取得好的业绩。由于顾客的需求总是潜在的,公司的功能就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激发顾客的需求。由于顾客的需求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公司需要不断提供创新性产品,改变生产过程提高效率,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所有的一切的源动力都是来源于顾客。

获得顾客需要公司组织资源生产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产品,并提供后续的产品保障服务为顾客带去价值,同时为了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需要公司随着顾客的变化而变化,这又要求公司改进自己的各种经营流程与方式……而所有的这一切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信息化时代,都是可以通过非资本性的控制——也就是“轻”的方式来解决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推广、销售等等,这些涵盖公司经营方方面面的环节在现在都能够由花费成本更少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在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里,能够做到“轻”的方式是什么?是信息传递成本的降低、是互联网双向互动的特质、是社会化大生产、是维基经济学、是长尾理论、是免费模式……所有的这一切我们都能用“轻”来进行高度概括。“轻”无所不在,它渗透于公司的方方面面。

可是,这些还都不能构成是“轻”的基因,要找到普遍的基因,我们用三个维度来寻找轻公司们所普遍具有的基因,这三个维度是:传递获取信息的规则、组织资源的能力、外界视角下的角色定位。它们涵盖了一家公司对内(与员工)的关系,对外(与合作伙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方式又决定着一家公司的价值观与信仰该以怎样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我们通过剖析那些公司新物种们,寻找到了三个可以称之为基因的要素,这三个要素决定了一家公司能否具有“轻”的特质,这三个基因是:

一、透明共享的信息机制;

二、通过借资源发展形成的开放性商业生态系统;

三、作为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的组织者应承担的责任。

在大量极具创新意识的传统企业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它们身上所具备的轻基因。这些企业不仅包括Google、苹果、亚马逊、迪士尼等知名跨国企业,也包括*、海尔、苏宁、淘宝等国内知名企业,也有很多新兴的创业型公司,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驱动下进行着商业变革,成为传统商业法则的改写者。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轻基因中,我们将渗入剖析这些企业,为大家揭示新的商业法则的内涵。

第七章  轻公司的疆界(1)

从市场端以互联网切入产业链的轻公司,逐渐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地暴露出薄弱的环节。到底是哪里出错了?说到底,是对互联网冲击下的商业环境的把握究竟有多少?

在酝酿这本书的这一年多以来,有关于轻公司的坏消息一个个传来。PPG和ITAT迅速升起却又像瞬间耗尽了能量,在过去的2008年相继陨落。

那些曾经言必称轻公司的人,如今却讳之莫及,业界关于轻公司的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风险投资商们甚至以调侃的口气提起它,仿佛这个词就是个黑色幽默,要知道当年他们热切地要约见PPG的李亮以及ITAT的创始人欧通国。

轻公司究竟怎么了?难道真的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轻公司在这条路上快速发展。在书的前面提到的各行业的轻公司们,包括戴维尼、京东商城、VANCL、红孩子等企业,它们的业务正在蓬勃上升。

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正在通过互联网和IT技术培育自己的轻基因:

零售大鳄沃尔玛这些年基于IT打造了一个开放性平台,通过数据的共享与运用,与迪士尼、宝洁等企业形成高效的战略联盟。在国内,苏宁和海尔等大型供应商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已经初见成效;

利丰集团编织了一张高效的价值网络,作为价值网络的中枢,利丰通过IT系统调配和管理企业边界之外的资源,使得整个价值网络能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