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师范实习生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王真翘着小山羊胡子说:“有的题像个球,怎么看都圆,怎么踢都走。”

各年级分组讨论各自的问题,高一组也是由大家共同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以求达成共识,在这里,王真的话就常常起到盖棺定论的作用。

“不研究就不会深入,你也可以对一些课题进行研究的,这样,会有助于你的提高。”王真曾对项东说。

王真这个学者型的教师,资格最老,学识也最为渊博。许多语言学家的某些观点他能随口讲出,更可贵的是能纵横捭阖,分析利弊。项东是个“问题专家”,不仅教研活动时间,平时也有不少问题,他常为这个胃部三分之二被切除的精瘦老头的学识所折服。

王萌、李芾听了王真的课,像项东一样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或许就是知识的魅力,人格的魅力吧。王真教课从不保守,似乎来自于自信,他不怕被人学了去,他似乎是一个博大的海,谁都可以从他那里舀一瓢水,但永远也舀不干。不像有些人,自己本身没多大能耐,还非得充胖头,自己只有半桶水,可不是怕被人三瓢两瓢就舀干了。

王真不光在学识上,在教育方法上也较为独到。这不,办公室里又来了个愣头青。正和宋文较劲呢。

宋文红着脸,表情有些急躁,“我是在教育你,是为你好,把你当作花园的花儿照料。”

“既然我是花朵,那你就是园丁了,你就应该浇水、施肥,而你这种批评简直就是摧残,还园丁呢?切!”

“园丁是要给花朵不断施肥,浇水,但你别忘了园丁手里还有个大剪刀,还要不断地修剪你的旁枝斜条。”

“现在时代不同了,电视上不是早就说了,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育的方法,若说以前是较为单一,甚至有些地方较为粗暴,确实有许多改进的地方。可一但否定学校的教育,哪怕是质疑,时间长了,似乎大家都成了教育的好手,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且都把自己的看法当成可让别人接受的方式。人的思想一旦放开、解放就如泄洪的水无法收回,于是千人千面,众说纷纭,真是可怜了这些教师。

宋文一楞神,学生侃侃而谈:“我就是那花园的花骨朵,我愿意按自己的个性自由生长,社会也需要不同的人才。”

宋文没办法,只得以情动人。“可老师想让你和其他同学一样成才。”

那学生根本不领情,“每个人都一个模样,还有什么个性可言。况且你们所说的成才,是就你们的眼光来观赏,花园的花木千篇一律,那还有什么特色。”

学生的振振有词,反让老师哑口无言,本以为用这个比喻能较通俗易懂说清楚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却不料反陷于此,失败到彻底。

看到那学生的无理,宋文的尴尬,王真坐不下去了,抬起身,慢慢走过去,说:“我想问一下,同学,这是角度问题,园丁培养花木,不是仅为他人观赏,二是为你成才,你这么喜欢个性与自由,不如爽性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

(1)第五章 智退情敌(8)

学生揣测不出王真的目的,或许他就是这么想的,就说,“我也这么认为。”

“个性吗?都要尊重,是不是?那老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是不是也可以?我们教育也讲究个性,教育局说我们要充分发挥老师的特点,教育也是一个百花园呀!”

“我也这么认为,不挺好吗?”

“那老师想怎样教育就怎样教育,想怎么管理就怎么样管理。你也要尊重,怎么样?”

学生茫然了:“这……这似乎不行吧?”

“那怎么办?现在咱们就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吧,既不伤你,也不伤我。就像你骑车上路想由着性子骑,他开车上路想由着性子开,都由着性子来,该怎么办?”

“那没人敢上路了。”

“是不是得有个规则?”

“是吧?!”学生虽不服气,但这句问话中,也包含了同意。

“那学校、班级要按正常的轨道行驶,是否也要遵循规则。”

“你看,你其实是个挺懂道理的孩子,也挺会分析的,那就和来世探讨一下怎么‘安全行驶’吧?”

道理的浅显,让孩子不再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是和老师商谈去了。

看在眼里,项东服在心里。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