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王莽篡汉传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请皇上,恕臣无礼。”

王凤半躺在床上,小声地说。他说话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到。

卧床多日,王凤已变成是另外一个人一样。刘骜端详着他,几乎认不出来。他是那样瘦小、那样软弱无力,仿佛一阵风就可以吹起来。而往日在朝中,王凤可是以作风相当强悍著称。两相比较,刘骜不觉垂泪。

太后王政君,泪水早如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往下掉。她用衣袖擦拭眼睛,怎么也擦不完。她的几位兄长中,她和大哥王凤最亲。长兄为父,在众兄弟中,王凤是最有担当的人。而现在,他这么一副样子,还能再担当什么呢?

人总是有一死的。尘归尘,土归土。不论生前多辉煌,或者是多贫寒,最终,死是人们共同的归宿。只是每当想到自己的亲人要永远地离开时,这本来平常的事情,又变得不平常起来,毕竟,死也就只能是一回。

“大将军,若有不能言之事,平阿侯谭次将军能接替你的工作吗?”

刘骜内心虽然感伤,但国家大事,要处理好,选定谁来接替王凤的工作,是影响到国家今后10多年发展的。不过,刘骜说得很有人情味儿,很有些忌讳,没有把不该说的话都直白地说出来。但该说的,便是说了。

王夫人悄悄地走出房间外面。成帝要和夫君说正事,她觉得不便留下来。

“陛下,惹臣直言,其实,王谭不适合接替臣的工作。”

“为什么?”

刘骜大觉意外。

“王谭诸侯,虽是臣之亲弟,但他们行为奢侈僭纵,这样的一副模样,又怎能率导百姓,为百姓之榜样呢?”

“大将军觉得,在谭之外,还有更合适人选?”

“臣敢以死保荐御史大夫王音接臣的工作。”

“哦?”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就臣觉得,两人相比较,谭对臣,倨;而音对臣,敬。态度相差很远。音对臣敬,是悌孝之情;谭对臣倨,是不孝之表现。所以,臣向陛下保荐王音。”

虽然在御史大夫中,谷永是王凤一党的,与王凤更相熟。但在官员的安排上,已基本形成一个传统,官员主要来自儒家和外戚这两大集团。两大集团中,丞相用儒家,大将军用外戚。丞相地位比大将军高,而大将军实权又比丞相大,互相制衡。因此,王凤没有推荐谷永,而是推荐自己的族弟王音。

刘骜默然。

这一举荐,与他原来心目中的安排,有所矛盾。他需要时间思考一下。王凤死后,由王谭接替大将军职务,是最顺理成章的。当然,王音是王氏族弟,在这个意义上说,也是属于外戚集团的人。

“国舅的话说得很对的。仁爱是我们汉朝治理国家的根本精神。孝悌是仁爱之本。人没有孝悌之心,便会背离仁爱之本。没有孝悌这个根本,长不成仁政这棵大树。”

皇太后王政君说。她看出,刘骜并不打算爽快地接受王凤的保荐。王政君是相信王凤的眼光的。尽管,王谭是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弟弟。

“孟子说过:‘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是臣所以举荐王音的原因。陛下的大臣若都是忠诚孝廉之士,天下又何会不平,百姓又何会不安呢?”

“好的。朕会认真考虑的。”

刘骜算给了王凤一个明确的答复。

“另外,臣另外还想给陛下保荐两位年青人。他们是陛下的两位表弟。淳于长和王莽。他们在我这儿几个月了,事臣如父,谦恭如子,甚为孝廉。已经几个月了,很不容易,是可用之材。陛下可用之。”

“淳于长和王莽吗?”

“是的。他们行事谦恭,做事细致,确实是可用之材。”

王凤举荐的这两个年青人,刘骜对淳于长比较熟悉,他们幼时就一块儿玩耍,相处得还愉快。现在,淳于长任职黄门侍郎,在宫中服务,也是常见面。但对王莽,刘骜就稍陌生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