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之民国明珠 > 第89部分(第1页)

第89部分(第1页)

所以只好硬撑起来,压力太大,也难怪总是会生些怪病,当一个大家族的最强力人物倒台的时候,依附的人才会树倒猢狲散,各找各的饭吃,往往也能活下来。

满清亡了才十几年,满清的王爷贝勒们,就有去拉黄包车的。满清的格格们,有去做窑子生意的。

曾经的主子奴才,如今的主子奴才,人和人,原始的本能和道德值,差别其实并不算很大。

黄四舅妈日常的娱乐就是打牌,有固定的牌友,几个智慧相当的人。每天在三尺方寸之间勾心斗角,杀来杀去。

黄小姐们自然是爱衣裳,讨论化妆品,讨论舞会,羡慕那些名头大的名媛们,名媛们要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出身高,第二必须智商高。

黄小姐们勉强也算是名媛,只是运气不算好,三流名媛。

黄五舅妈的智商明显不在线一点。她又怕输。上了牌桌不是下牌太墨迹,就是下完牌之后又反悔,所以连牌友都找不到。

在亲戚里被当成一个笑话,往往一个常来常往的小圈子里。总有一个两个的被大家当做取乐的对象。你要留心一找。必定是有的,如果实在是找不到,那么恭喜你。就是你了!

黄五舅妈每日里和女佣们斗智斗勇,又去玩些股票跑马,最后输的灰头土脸。连佣人们都看不上,如今黄五舅舅公馆的佣人,只有三五个。

黄四舅舅公馆的佣人总数也有十个,现在有点被斑鸠占雀巢的意思,张太太带了几十人过来,一下子把个黄四舅舅公馆撑到爆满。

黄四舅舅公馆从主子到厨娘,个个都是喜笑颜开的,并不觉得挤得慌,有钱有好处的时候,容忍度总是会大很多的。

张美溪也有放松的时候,听弹评,吃蛇羹,逛周庄,三两个月总会有那么一两次。

张太太是日日笙歌。她不打牌,第一爱好是跳舞,吃完了下午茶,就开始研究跳舞衣,晚餐很凑合,打扮到七点,直接出门跑国际饭店,或者六国饭店,要是有老亲的邀请,更是欢欢喜喜的过去。跳舞老派人家是看不起的,新派人家倒是能接受了,每天换个几个男人抱,偶尔还打情骂俏,也幸好没出什么事情。

张太太的穿衣戴首饰贵重也是重要的用处,人家一看就知道她是个珠光宝气的贵太太,倒是也不会特意找她麻烦沾她便宜。

到回家的时候,总是遇到时钟当当的响,到深夜十二点了。这还不算完,总要准备一场宵夜才去睡觉。

张美溪总是被拉去跳舞场作陪,她好看的含烟眉都拧来拧去,快皱成了黑八字儿。跳舞倒是小事儿。张太太还会喝酒,给张美溪讲解一些酒类的知识:

“你这个年纪也够了,总该喝一些酒,将来说出去,连酒都没有喝过,也是个笑话。”

酒品的种类很多,黄酒是花雕和香雪,葡萄酒分成红的白的,香槟也会很时髦的办法来开启,喷洒成一片酒雨。三星白兰地就有些太烈,张太太拍着手笑:

“这个是最好的,容易醉,一醉解千愁。”

张美溪劝她:

“喝醉了总是失礼的,还是算了吧。”

张太太笑:

“人生总的醉一次,我回家看着你喝。”

如此宽宏豪迈的母亲也是世间难寻,张美溪只好安慰自己,只要不吃土。吃土就是吃大烟。这是张美溪最严格的底线。幸好她母亲没这样的爱好,对烟草都没有兴趣。

要真是吃土,两个人闹翻了也是好的,可是偏偏她们母女关系还算好,张太太掏心挖肺,张美溪忍了又忍。

张太太爱跳舞,其实跳舞也花不了多少钱,相对于张家的家财来说。黄家的舅舅们玩了几十年,还没有把钱玩光,张太太才玩了几天。

每日辛苦做工赚一块钱的工人,是无法理解有钱人的生活的。

张太太跳了几天舞,她脚太小,大约是真的累了,又去包厢看戏。

张美溪只好陪着。

看戏最好的地方是光明大戏院,京剧的大家首推梅老板和孟老板。周二少爷挑了最好的包厢,得了张太太一个笑脸的夸奖。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周二少爷成了张太太最得意的狗儿腿。

京剧的配乐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的是京胡、京二胡、月琴、弦子、笛、笙、唢呐。武场的是檀板和单皮鼓、大锣、铙钹、京锣等。

如此众多几十种的乐器,吱哩哇啦,锣鼓齐鸣起来,台子上咿呀咿呀的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