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孔明真相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劣窝ЬV莸哪康模鹤龉佟?br>

(《魏略》: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

诸葛亮想做官,这本无可厚非。但多年以后,他却在《出师表》中对刘禅说了这样的话:“我原先只是个平民,在南阳耕着田种着地。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偷生,没想过要在诸侯里扬名立万。”

(《三国志。诸葛亮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以上这句话,曾被很多人认为是诸葛亮“淡泊名利”的体现。但在当时那种背景条件下,诸葛亮实际还达不到那样的思想境界。他之所以说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为了强调自己在先主刘备眼中的重要性,目的是为了让刘禅对自己言听计从。所以,他紧接着就对刘禅说了下面的话:

。 想看书来

第一篇  卧龙之志(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国志。诸葛亮传》)

那意思便是:我本来是想隐居田园,但先主的“三顾茅庐”让我为之而感动,使我打消了隐居的计划,于是我下决心要好好报效先主。

由此可见,即便诸葛亮年轻时有过“淡泊名利”之念头,那也是非常脆弱的,是经不起“三顾茅庐”的。所以有人说,诸葛亮的“躬耕南阳”是一种雅趣,而并非其真正的志向。

形象策划

诸葛亮的确曾躬耕南阳。但躬耕不代表隐居。他实际上是躬耕南阳,志在天下。所以,人们总能听见他在吟唱着一首叫《粱父吟》的歌: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为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这首诗意在批评战国时期齐相晏婴的“二桃杀三士”。既然一代名相晏婴都被诸葛亮批判。那么诸葛亮的志向又是什么呢?

有两句话经常挂在诸葛亮嘴边,一句是:“我是卧龙”。另一句话是:“我就是管仲,我就是乐毅”。

于是,诸葛亮的志向很清楚了:第一,我是卧龙,我不会是一辈子修地球的命;第二,我要做像管仲那样伟大的政治家,我还要做像乐毅那样伟大的军事家。

那时候,几乎人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吹牛说大话,但诸葛亮的好朋友崔州平和徐元直却对此深信不疑。徐元直曾为刘备效力,他在刘备面前大加赞赏诸葛亮,他说诸葛亮是卧龙,您应该屈驾拜访他呀。这也直接促成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发生。

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还有一个人,叫司马德操。当时他是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孔明、庞统。他这样夸奖这两个人:“世间识时务的儒生精英并不多,而这精英中的精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卧龙孔明,一个是凤雏庞统。”

“卧龙孔明,凤雏庞统”是一个叫庞德公的人的发明,此人乃司马德操的好朋友,是襄阳地区的名门望族。另外他还有两个身份:诸葛亮姐姐的老公爹、庞统的亲叔父。

当然,得到庞德公的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为了结交庞德公,诸葛亮经常在其床下长拜不起。

庞德公是一个形象策划大师,他不仅包装了“卧龙孔明”和“凤雏庞统”,也包装了一个司马德操,他称司马德操为“水镜”。什么是“水镜”?像水一样透彻明净呗。也就是说司马德操善于识人。由善于识人的“水镜先生”去推荐“卧龙”、“凤雏”,又有谁能不相信呢?

(《三国志。诸葛亮专》: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三国志。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襄阳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德公,襄阳人。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令不止。)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篇  隆中对策(1)

为后人所仰视的《隆中对》,实际上很早就被诸葛亮主动放弃了,因为那里面隐藏着一个极大的军事缺陷。诸葛亮之所以打动刘备,并不是因为他能够“未出天下,而知三分”,而是因为诸葛亮第一个盘点了刘备的政治资本,使刘备对未来的疆场驰骋增添了几分信心。

在徐元直和司马德操的推荐下,刘备决定亲自拜访诸葛亮。于是便有了流传千载的“三顾茅庐”。

为什么“三顾”后才得以见到诸葛亮呢?可能是由于诸葛亮喜欢外出访友,所以不容易见面;也可能是诸葛亮想认认真真准备应对刘备的“面试”,以便给刘备一个深刻的印象吧。

刘备在见到诸葛亮后,果然抛给了诸葛亮一道面试题。这道题的大致内容是:“我不愿意看到汉室王朝大厦倾倒,所以就不自量力地去伸张正义。可惜我水平不高,智谋短浅,直到现在还一事无成。请问,面对这种情况,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三国志。诸葛亮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似乎已经准备了一份演讲报告,流传下来的报告版本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有这样的内容:“曹操实力强大,你别和他争;孙权也挺厉害,你该以他为援但千万别打他的主意。荆州和益州是两块很好的地方,它们的主子都没有什么大的能耐,所以你可以考虑从这两个地方下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