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躬身答应。
魏征等人见李世民打着为李渊尽孝的旗号来造新宫,其于情于理不好挑剔,虽心有不甘,然无法再出口反对。
三日后,龙首原上人声鼎沸,数千名工匠开始挖掘地基。
是时,王?奉旨拟出新宫名号,称为大明宫,李世民闻奏照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7)
十日后,李世民下诏让太子李承乾监国,由房玄龄、王?、温彦博等人留京辅佐。
自己带领一帮臣子,前往九成宫避暑。
为示亲切之意,李世民特旨让李靖随行,并准其弃马乘舆。
九成宫位于天台山中,这里每逢夏季,山间气候凉爽,宫室美景宜人,是皇室的避暑胜地。
李世民即位之后,因不敢造新宫,又不喜坊州仁智宫,遂将九成宫作为自己的避暑首选。
每年夏季,都要在九成宫住上一段时间。
其避暑之余,或与群臣讨论政事,或出外狩猎,日子过得很惬意。
九成宫毕竟建造已久,多处宫室显得简陋,如今又遭数年风雨侵蚀,更为不堪。
李世民初入九成宫的时候,对群臣说道:“朕不耐热,因而来此避暑。
这里宫室虽然破旧,一样能住,不求精妙。”
此后,将作监觉得这里实在不成样子,年年奏请另起新殿。
到了今年,李世民也许觉得财力许可,遂准其请。
阎立德此时为将作大匠,当即绘出图样,并前赴天台山亲自督造,三月间即将阔大新殿造成,殿内光线明亮,宽敞洁净。
李世民临行之时,令人将自己所收藏的墨宝悉数运来,意欲与群臣共同鉴赏。
李世民爱好书法,在搜求古人遗墨上,可谓不遗余力。
还在他为秦王的时候,征战之时即让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代他搜寻古人遗墨帖,若得知了一点讯息,即穷追不舍,一定要找到持墨之人,采取各种办法将此墨收购到手。
后来遭到李渊冷遇的时候,府中学士尽散,广求古代大家遗墨,似乎成了他惟一的乐趣。
当然,他最大的心力还是谋求太子之位,不能像求墨那样可以无遮拦罢了。
前代书法之人,李世民最看重的是钟繇、王羲之,其所求得的墨迹之中,以此二人的最多。
这其中,他高度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将其推举到书圣的地位,自称“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这些年,经过他以重金大加搜购王羲之故帖,已得其真迹凡一百五十卷,基本上将王羲之所留故帖囊括宫中。
王羲之是晋代杰出的书法家,擅长真、行、草书,尤善行书。
其以一生精力倾注于书法和书论,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说中仓颉造字,“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像,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所造文字除了能够记录语言之外,还因为其象形的特点在书写过程中能成纷呈各异的美丽字体,是为书法的基础。
自远古至初唐,书法已经经历了发展和成熟的两个阶段。
从殷商到西汉,为书法的发展期,其字体先后有甲骨文、金文和篆书;从东汉到南北朝,是书法的成熟期,其起讫标志为分书的诞生和楷、行、草的定型。
分书打破了原先篆书回环缭绕的写法,将浑然一体的字形割裂开来,分别部局并加以简化。
其点画在原先等粗的线条上,经过粗细长短和收放波磔的处理,产生出横、竖、撇、捺、点的不同笔法,从而将人性升华到线条的世界之中。
此一时期,以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为杰出人物。
却说李世民入九成宫之后,即令人将携来之墨帖张于新殿之中,供其朝夕观摩。
随来的臣子中,像虞世南、欧阳询已是名动天下的书法大家,褚遂良从虞世南学艺,近来其名气直追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