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 第64部分(第1页)

第64部分(第1页)

已经到红军总司令部工作的黄可明,出发前看到这次行军的护送部队由许为新带领,高兴地跑过来相见。一路上,他一直与许为新一起走,并且与许为新讨论着近期的一些情况。因为他非常尊敬许为新的理论水准和判断能力,因此,也将自己看到了却解释不好的情况与许为新交流。

许为新也一边走,一边向黄可明询问来自中央的消息:“西北局成立后,原有的分裂危险已经消除。但现在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上级对下一步的安排有什么大意图?”

黄可明说:“听说党中央的意图还是要打通国际路线。现在抗日需要物资,而国际上能提供援助的只有苏联。必须向北占领宁夏通过外蒙,或是向西打通甘肃通过新疆与苏联连接上!” 黄可明将声音压低:“听说东北军的张学良和西北军的杨虎城都愿意同红军一起打日本,但是蒋介石盯的很紧,胡宗南大队人马也距离很近。还有青海、甘肃的马步芳和马步青,这些人的军队会是我们的麻烦。”

“原来计划的向东南发展,与中央红军靠拢,现在是如何变化的?”

黄可明有些沮丧地说:“没有原来那么乐观。现在的陕甘宁根据地,虽然东西长一千二百里,南北也有六百里,但条件不太好。山多、沟深、林稀、缺水,物产贫乏。交通困难,不适宜大部队运动。人口只有四十余万。”

许为新有些意外:“原来是这样! 我们在甘南现在占领的地区,人口有八十万。看来我们的情况还好些!”

“西北局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向西北发展,占据甘肃、宁夏和青海,另一个是向陕、豫、鄂发展。中央的答复是已经向共产国际上报的也是这两个方案。后来共产国际批准了夺取宁夏和甘西的意见。但是一方面军要保卫根据地,抽不出部队来配合作战,只能由四方面军自己打了! 徐总指挥认为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西安通兰州的大道上与胡宗南交手,敌军有汽车,增援非常快。我们很难占上风!可能也是担心这一点,前几天在岷州西北局领导开会时,为了打仗的事,张国焘主席和陈昌浩政委吵起来了!这么多年,我还是头一次看到他们吵架!陈政委主张向北,张主席主张向西!”

许为新问道:“后来呢?”

“张主席的意见被否了!大多数人支持陈政委。“

许为新小声说:“难怪! 张主席回到了漳县的四方面军总部,就把一些领导叫去开会,一上来就说,我这个主席干不了啦,让昌浩干吧!听说会上都流泪了! 还说:‘我是不行了,到陕北等着坐监狱,开除党籍。四方面军的事情,中央会交给陈昌浩搞的。’当时徐总指挥和其他领导一问情况,其实张主席也就是反对四方面军独自在西兰大道附近与敌军决战,认为这样会不利。大家都觉得张主席的这个意见有道理,认为可以再商量一下军事行动方针。于是就重新讨论起来。”

“谁都听得出来,陈政委和张主席在这个时候闹得这么僵,也许真的会‘取而代之’了”

“后来,朱总司令和陈政委到了漳县,见这边都同意了张国焘的意见,他们也就都同意了这边的意见。朱总司令要求按新的计划报告中央。”

“本来是工作中的正常分岐,却扯到了党内矛盾了。看来这后遗症还是有的! ”

“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彻底解决,部队会很危险!”许为新有些忧郁地说:“再说这分岐可能也不那么简单! 有一种可能,就是军委主要是希望在西兰大道附近重创一下敌军,特别是胡宗南的部队,然后再向北攻宁夏。而张主席可能一心想的是赶紧向西由我们打通国际通道,得到苏联的援助物资!但按常规考虑,军委即使派部队去打通国际通道,也不会派我们,至少是不会单独派我们。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后来按张主席的意见西进,走到临洮后,徐总指挥在当地了解到黄河以西气候寒冷,人稀粮缺,不宜西进。这才又转回洮州向朱老总、张主席汇报,建议取消西进。随后中央的命令也到了,明令禁止四方面军西渡,要求仍以取宁夏为目标!”

许为新说:“这才是徐总指挥的风格,要实事求是。尽管他支持西进,但看到不利条件就立即做出调整。只是原有的不利依然存在,我们可能会在河东西兰大道附近遇到很多困难!”

黄可明赞成地点点头,两人都陷入了沉思。 。 想看书来

第三十二章  三军聚会宁(2)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日,古老的会宁城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五颜六色的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鲜艳的红旗在城头上迎风飞舞。“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大会”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内召开。

红军总司令朱德和其他红军领导人洪亮的声音,伴随着红军战士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在夜空中久久回荡。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前后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工农红军终于走到了一起,迎来了共同奋斗的胜利。历史上将这一天确定为长征结束日,从此,红军的奋斗翻开了新的一页。

大会结束后,照例还上演了一些文艺节目。正赶上秋天的好时光,各单位都改善了伙食。吃饱的战士们心情大为舒畅,一起拼命为文艺表演鼓掌。

随后,各部队还开展了军事技能表演。还设置了比武擂台,在场地上,各路英雄拳打脚踢,龙争虎斗,赢来了阵阵掌声。

李正荣布置好了岗哨后,自己跟着吴小春、杨天庆到处巡视,当然也趁机看看热闹。看到了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的同志已经较量了几个回合了,双方互有胜负,本来四方面军已经占些上风了,对方却推出了一位老者参赛。李正荣一看,这位老者是很典型的西北大汉,大约有五十多岁。身材高大,体阔肩宽,身上穿的却是西北回民的装束。一方面军的同志说:这是他们的教官。老者开始还一个劲推辞,后来看到大家一起要求,无奈地挥挥手上场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