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跑回到指挥部,李正荣已经气喘吁吁了。许为新看到他很惊奇,赶紧问:“情况怎样?”李正荣喘着气汇报了情况:“……秦连长说,他们可以将绳梯放下来,请领导考虑增加那边的攻击力量,可以一举消灭敌人!”

许为新一听,重重地拍了一下李正荣的肩膀,对一旁的张宗玉团长说:“太好了!张团长,你派主力部队从绳梯连夜上去,拂晓我们发起佯攻后,你们做为主攻部队开始进攻。我们会全力配合你们的。”张宗玉说:“是!”立即去布置了。许为新转身对李正荣说:“你带领部队到达绳梯后,立即返回!”李正荣意外地问:“为什么?”许为新说:“回来再说!”李正荣犹豫了一下,还是说:“我想参加战斗!”许为新严肃地说:“少废话,执行!”李正荣不再敢坚持,闷闷不乐地带着部队走了。

李正荣一边走一边想,最近许参谋长总是那么严肃,对自己也变得很严厉,一定还是心情不好的关系,自己不能再惹他生气了。这么一想,心里也就顺气了。 。。

第十二章  进军再进军(1)

李正荣没能参加对金城寨的最后进攻,他回到指挥部后,许为新派他参加一支骑兵侦察分队,去执行侦察任务。

侦察分队由师部的参谋肖林带领,共有五个人,李正荣只认得吴小春。他们的任务是向南部县一带侦察,确定敌人的兵力部署和主要的据点变化情况。

天亮后,只听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起,进攻开始了。李正荣恋恋不舍地望着战场的方向,心里惦记着自己班里的伙伴。但他还是随侦察分队一行人骑上马,朝南部县疾驰而去。

南部与仪陇县城同样位于嘉陵江的东岸,距离有八十多里路。侦察分队很快就到达了南部县境内。肖林按照上级的布置,在楠木镇附近找到了地下党的秘密农会会长吴桂民。吴桂民高兴地将他们领到了一个院子里,他们惊奇地看到,院子里竟聚集着四十多个青壮年农民,手里拿着土枪和长矛。看着红军战士们牵着马进来,大家一起欢呼起来。

原来,南部一带有地下党的组织,过去也搞过农民暴动。这次听说红军要来,农民协会动员了大量的秘密农会会员,四处袭敌、扰敌。搞得红军未到,敌军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一些地主恶霸纷纷带上细软,西渡嘉陵江逃窜。南部县主城区在江西岸,而红军要的只是东岸南部的产盐区。这一带敌军的防守意识并不强烈,没有重兵和难以攻克的堡垒。肖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心里大致就放心了。他对吴会长说:“太谢谢你们了!我们要了解的情况你们都提供了,我们只要再核实一下,红军马上就会来了。”吴会长是一九二七年入党的老党员,他对肖林说:“我们盼着红军来,已经很多年了,今天红军真的要来了,我们当然要卖力了。”

肖林布置了战士们分头出去查看敌情,傍晚大家一起回到了吴桂民的农会。大家将情况集中了一下,肖林认为吴会长讲的情况完全属实。晚上,吴会长找了几位农会的妇女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请战士们吃,肖林百般推辞。但吴会长说:“这是恶霸逃走了,从他们家抢得来的!我们已经按上级要求将粮食和浮财封存,等红军来了再处理,我们自己也要庆祝翻身!”肖林只好同意了。几位农会干部都一起坐到了桌子前,吴会长拿出了几坛白酒,一开封,一股香气飘满房间里每一个角落。肖林吃惊地问:“这是什么酒?怎么这么香?”肖林在安徽老家家里就是酿洒的,对酒有些研究,却没有喝过川酒。

吴会长说:“这是剑南春,产自绵竹。苏轼曾说这酒‘三日开瓮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你们远来是客,就尝尝吧!”肖林说:“我知道这是好酒,但我们执行任务是不能喝酒的!”吴会长说:“今天晚上我已经布置人在这十几里内站岗巡逻,不会有事的!再说,这点酒也醉不倒人。”肖林说:“吴会长,我们真的不能喝酒!”吴会长和几位农会干部哪里肯依,他们将酒倒在碗里,举起碗对肖林说:“干!干!”肖林为难地看着战士们,突然他说:“李正荣,你今晚没有任何任务了!明天你回去送信,晚上你不用站岗。你来代表我们跟吴会长喝酒。”李正荣惊慌地说:“我不会喝酒呀!”

肖林没有别的办法,他严肃地对李正荣说:“喝!这是命令。”李正荣苦着脸,只好端起了酒碗。他从小在家乡一些穷乡亲到过年时也有凑在一起喝几杯的,但都是些劣质的土烧酒。他也看到过大户人家的酒宴,那倒与今天的丰盛饭菜有得一比。不过那时随便什么场合,都轮不到他喝。今天让他代表战士们喝,虽然让他为难,竟也让他有几分兴奋。他根据记忆中大人们的举止,也象模象样地端起了酒碗,将自己的声音压低说:“感谢吴大叔和其他地方上的各位领导!本来我们执行任务是不能喝酒的,但我们肖队长下了命令,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我就必须完成任务!我代表我们肖队长和各位同志敬吴大叔和各位农会的同志!”各位农会干部竟一起叫好,端起碗就喝。

李正荣开始将酒向嘴里倒,刚入口就辣得皱起了眉头,眼泪就流出来了。他硬着头皮喝,喉咙又被呛了一下。就在这时,他居然感觉到一股奇异的芳香让他的全部味蕾神经都为之一振。他不停地喝着,竟将一小碗白酒全都喝下了肚,尽管最后呛了一口,还是全都喝下去了。他胜利地将酒碗倒过来给大家看,那些农会干部都惊奇地叫好!吴会长说:“不得了!看来红军个个是好汉。这么个小兄弟,我以为敢沾一下就不简单了,竟然能一口喝干。好!好!”肖林和其他的战士们也都惊奇,这么一来红军们都挺有面子,至少今天的场面是撑住了。大家累了一天,早就饿了,也就不再讲什么谦让,开始大快朵颐。吴会长将一个肥鸡腿放在李正荣的碗中,对李正荣说:“来,多吃些压压酒。咱们慢慢喝!”说完又给李正荣满上了。

李正荣感到意气上扬,伸手去抓起了鸡腿,一口就咬去了半边。肥嫰的鸡腿肉配合残留在口中的酒香,让他好象第一次体验到了美味佳肴的快感。他禁不住抓起了酒碗,又喝了一大口,喝完还不望举了一下酒碗对吴会长表示敬意。几位农会干部也都受到了鼓舞,大口喝酒、大口吃菜。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跟红军讲起了军阀、地主、恶霸、土匪对他们的欺压、盘剥、抢掠和杀戮,讲起了他们艰难人生的苦痛和受尽压迫的屈辱。他们也讲到这些天来开始造反的欢喜和打倒恶霸的畅快。战士们虽然不能喝酒,但因为家里也都是苦出身,这些农民的遭遇几乎也就是他们家时曾经有过的遭遇。因此,如同酒逢知己,大家都交谈的痛快淋漓。只是不一会,这些实际上长这么大也没喝过这么多酒的农会干部,一个个都东倒西歪,有的已经趴在桌子上醉倒了!

第十二章  进军再进军(2)

吴会长与肖林说的正热烈,却发现他们有的人已经醉了,感觉面子上有点难看!吴会长早年读过书,在江湖上闯荡过,在城里也做过事儿,见识很广。他吃尽了辛苦最终才选定了革命道路,回到家乡办农会。他觉得今天正是农会就要在地方上一炮打响的时机,不能让红军的同志小瞧了。可是手下的干部都是些几乎没吃过饱饭的农民兄弟,竟然这么就都醉倒了。他笑了笑:“肖……肖林兄弟,让……让你见笑了。我们……这些同志都……都是受苦人,要不是……要不是跟……跟着共产党搞农会,这剑南春只……只怕一辈子也只能闻闻味。”肖林说:“等到天下都是我们的,这酒大家都能喝到的!”吴会长又转向李正荣:“这……这位小兄弟真是海……量,我再敬……敬你一碗!”他颤颤巍巍地又将他的碗和李正荣的碗倒上酒:“来,干!”李正荣其实早就已经喝多了,但他仍然记得肖林的命令,几乎是机械地在不停地吃喝。听到吴会长的邀请,他不假思索地举起酒碗,“咕咚”一声就喝下了肚。吴会长倒是很吃惊,他也机械地抓起碗,“咕咚”一声就喝了下去,然后扔掉碗,就趴在了桌子上。

肖林觉得挺可笑,就哈哈地笑了起来,战士们也哈哈笑了起来。肖林一扳脸:“笑什么?吃够了没有?”吴小春说:“我还能吃!”肖林说:“那就别费话,抓紧时间吃!下次想吃这样的饭菜还不知得什么时候。不过我告诉你们,别撑坏了!谁撑坏了影响执行任务,我当场枪毙!”他一转头:“李正荣,你小子真行?喝得怎么样?”李正荣站起来,好象是想立正:“酒……酒可真好喝呀!”说完,整个人一下子倒下去了。

旁边的吴小春早就看出李正荣不对劲,因此李正荣刚倒下就被吴小春抱住了。肖林笑道:“这小子是天生的酒量,今天他真管用了!”战士们将喝醉的农会干部架到其他的房间放到床上,将李正荣也架着回到了农会安排给他们住的房间。

李正荣一沾床就发出了鼾声,他好象从没睡得这样沉,甚至连梦都没做一个。直到他突然醒来,他感觉已经睡了很久。他急忙坐起来,看到窗外已经透出了黎明的曙光,昨天晚上的一切突然清晰而又混沌地出现在记忆中。身旁的红军战士还在沉睡,李正荣却想不起来自己是如何到床上的。他起来走到院子里,在井台边打了一桶水,脱掉外衣,在夏日的酷热中,将清凉的井水浇到身上,这让他完全清醒了。他穿好了军装,将枪支重新检查了一下。吴小春从院外回来,他站的黎明前的最后一班岗。看到李正荣正在整理行装,他赶过来对李正荣说:“真有你的,昨天你把他们全喝倒了,原来你会喝酒!”李正荣伸了个懒腰说:“我是第一次喝!”吴小春吐了吐舌头:“你小子天生就是酒桶!”李正荣说:“我再不喝了!”

肖林从屋内走出来,他看见李正荣已经在整理马鞍。就对他说:“你昨天醉成那个样子,还骑得了马吗?” 李正荣说:“我现在就走了!趁早晨没太阳多赶些路。”肖林递给李正荣一封信,然后说:“告诉领导,这边可以长驱直入。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靠近阆中的徐子辉民团。不过他们没有太大战斗力,只要跟他们打起来,他们决不是对手。要注意别吃他们的暗亏!”李正荣收好信,飞身上马,然后调转马头,向仪陇方向飞奔而去。

李正荣回到仪陇时,仪陇已经被红军攻克。他找到指挥部,将肖林的信交给了许为新,然后回答了许为新的一些提问。许为新对他们的行动很满意,让他先回班里休息。

班里的小战士们见到李正荣,都兴高采烈地跟他讲起对金城寨的最后进攻。按他们所说,当红军突破了地势上的屏障后,那群敌兵简直就成了丧家之犬,只会象没头的苍蝇一样乱跑。可是四周都被红军包围了能往哪跑呢?本班的小战士们光俘虏就抓了四十多个。只是让大家扫兴的是,在搜索中抓到的敌兵,枪都扔掉了,结果有的部队虽然俘虏抓得少,可是枪却捡了许多。经过攻城锻练的小战士们似乎已经成了老兵,他们都忘记了每个人战前的恐惧。

对南部县的进攻确实与肖林预见的一样。红军的大部队几乎没有受到有效的抵抗,第九军的部队长驱直入,直到阆中和南部交界的大佛寺,遇到了徐子辉民团。由于红军早有准备,而且双方作战能力也差得太多,红军干净利落地全歼了这伙民团。四天后,九军已将嘉陵江东岸的南部产盐区全部占领。在当地地下党的帮助下,九十多口盐井开始连续生产,而且又开凿了六七十口新井。生产出的食盐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后方,根据地的盐荒很快就基本解决了。

在半个多月的仪南战役中,红军总共歼敌三千多人。同时,由于三十军和三十一军的配合进攻,解放了从陕西宁强、到四川广元、昭化、仓溪、阆中、南部这一线即嘉陵江东岸的广大地区。 。。

第十二章  进军再进军(3)

经过短暂的休整,九月底,九军奉命配合三十军向驻扎在营山、渠县的四川军阀杨森的部队进攻。经过仪南战役的锻练,李正荣觉得自己班上的新兵都完全锻练出来了。他在连里开会时,向秦浩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秦浩说:徐总指挥说过,培养战士的最好课堂就是上战场。经过战火洗礼的战士,才算是真正的战士。秦浩正式任命李正荣为八班长。但是他又说,李正荣班战士的年龄都太小,一般不担任攻坚作战,按上级安排,主要仍做为师部通信班听候调用。

营山距离仪陇只有六七十里路,九军主力回师后直奔营山。李正荣带领本班的小战士,随着大队人*行军。这时,正赶上川北地区的雨季,在泥泞的路上,红军队伍在顽强地前进着。终于,师指挥部驻扎下来了。但李正荣和他的战士们却开始了日常的艰苦工作:每天都不停地向军部、向各团传达各种信息。

许为新最为担心的是杨森又调来了两个混成旅来增援营山守敌,因此,他让李正荣送信到三八七团。李正荣紧张得透不过气来,他冒着大雨骑着马向三八七团拼命地跑,等见到张宗玉团长后,才发现张团长却很平静。他过李正荣递上的信,看完后对李正荣说:不用紧张,我们的兵力占优势。战斗马上就开始了!你不要走,就在这儿看着,看完了再回去报告。张团长带着吴小春顶着雨就冲了出去。李正荣跟着下到团里的肖林一起登到高处,用肖林的望远镜观察。

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到敌军设下有多道工事,但三八七团利用雨天敌军视线不好的条件,利用火力压制敌军,然后勇猛地冲上去与敌军肉搏。在三八七团的连续攻击下,敌军的防线一道道地被摧毁。当天傍晚,九军已经攻克了营山。

当李正荣回到师部,才听说消息:四军十一师已经攻占了石河桥,逼迫渠县。营渠战役已经结束,共歼敌三千多人,缴获了两千多支枪。许为新要到总部汇报工作,让李正荣随行。

四方面军总部当时正在的地点在双凤场。许为新和李正荣到得较晚,胡乱找个地方睡了一觉,就起来去吃饭。许为新与总部的后勤人员很熟,他们见许为新只带了一个随行人员,就干脆让他们与总部机关的人员一起吃饭。

李正荣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了方面军的首长,他瞪大眼睛看着这些人,他们都是在乡亲们嘴里传颂的大英雄。许为新只是简单地告诉他,哪一个是徐向前,哪一个是陈昌浩。但到了要吃饭前,他才发现,这些领导其它与大家也没有太大区别:先是所有人员,包括首长、参谋、警卫等在一起按大小个排队,大个排在前面先盛饭。然后就是大家随便坐下,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李正荣人个子较矮,只好排到后面。但他后面没人,盛饭的炊事员就多给了他一勺。这让李正荣很高兴,他找到了许为新,就在许为新身后悄悄坐下,只顾自己吃了起来,但也想听着那些首长和领导都在说些什么。只是由于距离较远,而大家说话的声音都不大,因此实际上也听不清。

突然,有一位干部的声音高了起来,显然发生了争论。这位干部三十多岁,说起话来很较真:“我们与杨森之间有协议,不应该打人家。挖肉补疮,得不偿失。军事上是取得了大胜,政治上却是大败!”

“杨森两面三刀,一边与我‘互不侵犯’、‘互建联军’,一边在其防区内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革命群众,并与刘湘等众军阀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