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任命原来四个首领为营长,投降过来的连长谢克伯升了营长,同时任命了两位参谋和一位秘书。
这样一来,义勇军在组织上初具规模。
义勇军全部都穿上新军装,士气昂扬。
刘伯承意识到与民为敌是北洋军的致命伤。
讨袁军兵力装备虽不如北洋军,可是只要人民群众同讨袁军亲密合作,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他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同时,严格治军,告诫义勇军对人民要公平交易,不准乱拿群众财物,违者严惩不贷。
这种治军的新思想是他“卫共和”的具体化,当然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
张明安领导的这支义勇军,在刘伯承协助下建立起良好的制度、严明的作风和坚强的纪律,在配合护国军讨袁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在游击活动中,不断地袭击、骚扰北洋军,得到发展。
由于涪陵、丰都一带军情紧急,刘伯承赶回涪陵大顺场,指挥护国军第四支队开展游击活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1)
非都战伤眼1916年3月中旬,24岁的刘伯承指挥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约400人,在丰都、涪陵一带侧击北洋军,截断长江交通,策应在泸州纳溪与北洋军激战的护国军。
17日凌晨,刘伯承率领护国军第四支队抵达丰都县城郊的新城,与北洋军遭遇,展开激战。
敌军受到痛击,死伤百余人,向城内溃逃。
拂晓,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城,在城内哥老会武装和预伏的护国军士兵配合下,里应外合,打开西门。
8时许,守敌溃逃出城。
是役,击溃北洋军李长泰师的一个加强营和一个县警备队,缴获各种枪600余支及大量军用品,俘虏并处决了袁世凯任命的县知事许石生。
丰都之战,牵制了北洋军六七个团的兵力,威震全川,有力地支援了蔡锷护国军在川南的决战。
攻克丰都,刘伯承指挥护国军第四支队追歼向江岸逃跑的敌军。
他带领士兵继续冲击,一鼓作气把敌人驱赶到城外大河坝。
突然,一股暗藏在右侧的敌人疯狂地向他们射击。
当刘伯承回头关照一个士兵的时候,一颗子弹穿过了他的颅顶,他忍着伤痛,仍顽强地挥着指挥刀,向敌人冲锋。
接着,又飞来了一颗子弹,从他右太阳穴射入,由眼眶飞出,流血不止,刘伯承当即昏倒。
经过包扎救护,开始缓缓苏醒,他还全力呼喊:“弟兄们,不要管我,追赶敌人要紧!”刘伯承被士兵们扶到大西门内的茶馆里,店主是策应护国军的开明商人,他立即找来几支“水蜡烛”(中药名蒲黄,能止血),按在伤口,并用丝帕给刘伯承包扎好,随即与几名护国军士兵把刘伯承抬到县邮政局休息。
恒春茂药房老板郑慎之是本县的名中医,立即赶来治伤,给刘伯承敷上止疼的创伤药,减轻了他的伤痛。
郑医生见到刘伯承衣着单薄,从家里抱来一床棉被盖在他的身上。
北洋军大批援军分别从重庆、万县乘舰船疾驶丰都。
牵制敌军的任务已经完成,刘伯承等率领护国军第四支队主动于3月18日撤出丰都县城,转移到涪陵、长寿、垫江、丰都四县接壤的鹤游坪。
20日,在云集场上,他带伤主持了阵亡官兵追悼会,当头包绷带的刘伯承出现时,全场震惊了,个个都为他爱兵舍命的精神所感动。
进重庆治伤为了避免与合围鹤游坪的北洋军硬拼,第四支队分遣到川东各城区展开游击活动。
负重伤的刘伯承,由康云程护理,安排到长寿县开明绅士刘云裳家里养伤。
刘云裳是老同盟会会员、四川省议员,对刘伯承至为钦佩。
刘云裳将刘伯承送到陶家岩。
由老中医龙廷辉和西医刘仿舟为他治疗创伤,刘云裳还亲自分担洗伤熬药等事务。
陶家岩地处长寿、涪陵县边境,山高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