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第三帝国的兴亡 > 第178部分(第1页)

第178部分(第1页)

帝是不会抛弃我们的。”

这些都是空话。邓尼茨知道德国的抵抗已经到了头了。4 月29日,希特勒自杀的前一天,在意大利的德军已经无条件投降。由于通讯设备受到破坏,元首未能获悉这项消息,这就使得他的最后几小时能够舒服一点,不然的话,他就更加不能忍受了。5 月4 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所有在德国西北部、丹麦和荷兰的德军向蒙哥马利元帅投降。第二天凯塞林的G集团军,包括驻在阿尔卑斯山北部的德国第一军团和第九军团在内,都投降了。

同一天,即5 月5 日,新任德国海军总司令汉斯·冯·弗雷德堡海军上将来到设在莱姆斯的艾森豪威尔的总部接洽投降。从最高统帅部的最后文件中可以清楚看出,德国的目的是想拖延几天,以便争取时间尽量把德国军队和难民从俄国进军的道路上撤出,使他们能够向西方盟军投降。约德尔将军第二天也来到莱姆斯,帮助他的海军同僚进行策划。但这是徒劳的,文森豪威尔看穿了这个诡计。

[他后来写道]我命令史密斯将军通知约德尔,除非他们立即停止一切的借口和拖延,我将封锁整个盟军战线,并用武力阻止任何德国难民进入我们的防线。我不容许进一步的拖延。

5 月7 日凌晨1 点半钟,邓尼茨接到约德尔向他报告的艾森豪威尔的要求后,从丹麦边境的弗伦斯堡新成立的总部打电报给约德尔,授以全权在无条件投降文件上签字。他们的花招失败了。

[1139]1945年5 月7 日凌晨2 点41分,在艾森豪威尔总部——莱姆斯的一所学校里,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这个学校不大,房子是红色的。代表盟军在文件上签字的是瓦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代表俄国作为见证人签字的是伊凡·苏斯洛巴罗夫将军,代表法国作为见证人签字的是弗朗索瓦·赛维兹将军。代表德国签字的是海军上将弗雷德堡和约德尔将军。

约德尔要求讲话,得到了允许。

这次签字以后,德国人民和德国武装部队的祸福吉凶,已交由胜利者决定了……在这个时刻,我只能表示希望胜利者会宽大地对待他们。

盟军方面对此没有反应。但是约德尔也许卧亿起5 年前双方所演的角色与这次正好相反的另一个场合。当年一位法国将军在贡比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后,也曾发出类似的呼吁——结果毫无用处。

1945年5 月8 日午夜,欧洲的炮火和轰炸停止了。自从1939年9 月1 日以来在欧洲整个大陆上第一次出现令人感到有点异样、但受到欢迎的平静。在这5 年8 个月零7 天中,在800 个战场上,在1000个被轰炸的城镇中,有千百万的男女被屠杀;更多的人在纳粹毒气室里和党卫队特别行动队在俄国和波兰的死人坑的边沿上被杀害——这一切都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征服野心所造成的结果。绝大多数的欧洲古城,都遭到破坏。天气暖和以后,无数没有葬埋的尸体从瓦砾堆中发出了令人恶心的臭味。

在德国的大街上,再也没有穿长统靴的冲锋队齐步前进的声音了,再也没有成群结队、身穿褐衫的人们的喧闹声了,再也没有元首从扩音器里发出的尖叫声了。

经过12年4 个月零8 天之后,这个“千秋帝国”已寿终正寝了。除了一伙德国人之外,这段时期对于所有的人都是黑暗时代,而现在这个黑暗时代也在凄凉的暮色中结束了。这个“千秋帝国”,正如我们所见到的,曾将这个伟大的民族,这个富有才智但又极易被引上歧途的人民,带到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权力和征服的高峰,现在它却土崩瓦解了,其突然和彻底,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1918年德国在最后的败北以后,德皇逃跑,帝制崩溃,但支撑这个国家的其他传统机构依然保留下来。一个人民选出的政府。一支德国军队的核心和参谋总部仍继续起着作用。但是1945年的春天,第三帝国却根本不存在了。无论哪一级的德国政权都不存在了,千百万三军将士在本土上变成了战俘。千百万居民,一直到乡村的农民,全被占领军统治,他们不但要依靠占领军维持法律和秩序,而且从1945年的夏季到严冬都要依靠占领军所供给的粮食和燃料过活。这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愚蠢给他们带来的结果,也是他们自己那样盲目、那样死心塌地地追随他的结果,虽然在1945年秋天我回到德国的时候,发现人们对希特勒并不怎么痛恨。

人民还活着,土地也还在。但人民却茫茫然,流着血,挨着饿。当冬天到来时,他们在轰炸的劫后残垣中,穿着破烂的衣服不停地打着哆嗦;土地也一片荒芜,到处是瓦砾成堆。曾经企图毁灭其他许多民族的希特勒,在战争最后失败的时候也想要毁灭德国人民,但与他的愿望相反,德国人民并没有被毁灭。

只有第三帝国成了历史陈迹。

简短的尾声

那年秋天,我回到那曾经不可一世的国家,在第三帝国的短短的年代中,我曾在那里呆过很久。一切都难于辨认出来了。我曾在另一本书中谈到这次见闻。这里还要做的只是把这本书中出现过的其他突出人物的命运交代一下。

在丹麦边境弗伦斯堡成立的邓尼茨残余政府1945年5 月23日被盟军解散了,全体成员均被逮捕。5 月6 日,在莱姆斯投降的前夕,邓尼茨解除了希姆莱的职务,打算借此来赢得盟军的好感。这个曾对千百万欧洲人民长期操生杀大权并经常行使这项大权的党卫队头子,在弗伦斯堡附近流浪了一个时期,5 月21日,他同11名党卫队军官企图通过英美防线回到他的故乡巴伐利亚去。希姆莱剃去、了短胡子——这一定使他很苦恼——左眼上贴着一个黑眼罩,换上了陆军士兵制服。这帮人头一天就在汉堡与不来梅港之间英国的一个哨所上被抓住了。经过盘问之后,希姆莱向一位英国陆军上尉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于是他就被押到在卢纳堡的第二军团总部。他在那里被剥去衣服进行搜查,然后给他换上一套英国陆军制眼,以免他可能在他的衣服里暗藏毒药。但是搜查得不够彻底。希姆莱将氰化钾胶羹藏在他牙龈上的一个小洞里。当5 月23日从蒙哥马利总部来的另一位英国情报官员命令军医官检查犯人口腔时,希姆莱咬破了胶囊,在12分钟内便一命呜呼了,虽然用洗胃和灌呕吐剂的办法尽力想使他活命,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希特勒的其余亲密伙伴的寿命比较长一些。我到纽伦堡去看过他们。在他们赫赫不可一世的时候,我常在这个城市里举行的纳粹党年会上看到他们。现在在国际军事法庭的被告席上,他们'1142'的样子大不相同了。他们完全变了样。他们穿着敝旧的衣服,心神不宁地坐在位子上,再也没有从前做领导人物时那种傲慢神气了。他们看起来像一群碌碌的庸才。似乎很难想象,这些人在上次看到的时候曾经掌握过那样巨大的权力,居然能够征服一个伟大的民族和绝大部分的欧洲。

在被告席上共有21个人。* 戈林比我上次看见他时体重减少了80磅,他穿着一套褪了色的没有肩章的德国空军制服。他由于坐在被告席的首位上显然很高兴,这是在希特勒死后对戈林在纳粹政权中的地位的一种为时已晚的承认。在飞往伦敦以前曾经是第三号人物的鲁道夫·赫斯现在形容惟淬,凹下去的眼睛失神地瞪着前方。他装作健忘的样子,但是一望而知是个垮了的人。里宾特洛甫的傲慢自大的神气终于完全消失了,低垂着头,面色苍白,神情沮丧。凯特尔的趾高气扬也不见了。那位头脑糊涂的纳粹“哲学家”罗森堡,看来也终于对现实有所醒悟了,这是把他带到这个地方来的客观事件的功劳。

纽伦堡的犹太人陷害者尤利乌斯·施特莱彻也在那里。我曾看见他从前在这个古城的大街上挥舞着鞭子昂首阔步,这个有虐待狂和色情狂的人看来颇为颓丧。现在他已是一个衰弱的秃顶老头,满头大汗地坐着,眼睛瞪着那些法官,心想这班人一定都是犹太人(这是一个警卫后来告诉我的)。第三帝国负责奴隶劳动的头子弗里茨·沙克尔也在被告席上,眼睛眯成一条缝,活像一头猪。他显得很紧张,身子不停地前后摇摆。坐在他旁边的是巴尔《柏林日记的结尾》。

杜·冯·席腊赫,他先是希特勒青年团的头子,后来又成为维也纳的党领袖。

他的美国血统比德国的还多,看上去很像一个因为犯了某种过失被学校开除的大学生。在被告席上还有沙赫特的继任者,目无定睛、其貌不扬的瓦尔特·丰克。沙赫特博士也在那里,在第三帝国最后的几个月中,他曾被他所敬重过的元首关进集中营,随时都在担心被处死刑。现在他非常气恼的是,盟军竟会把他也当作战犯审问。弗朗兹·冯·巴本对希特勒的上台比其他任何德国人都要负更大的责任,现在也被抓来当被告。他似乎老多了,不过他的曾经多次侥幸脱险的老狐狸的神情,仍然刻画在他那干瘪的老脸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