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第三帝国的兴亡 > 第173部分(第1页)

第173部分(第1页)

艾森豪威尔现在的目的是要在马格德堡与德累斯顿之间的易北河上与俄国人会师,把德国分裂为二。虽然艾森豪威尔遭到丘吉尔和英国军事首脑们的严厉抨击,责备他没有抢在俄国人前面到达柏林,因为对他说来这本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艾森豪威尔和他的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的参谋们此时却急于要想同俄国人会合以后马上向东南进攻,以便夺取所谓“民族碉堡”。

据说希特勒正在那里聚集残部,打算在南巴伐利亚和西奥地利之间的几乎无法越逾的阿尔卑斯山中作最后抵抗。

“民族碉堡”其实只是一个幻影。它只存在于戈培尔博士的宣传中和中了这种宣传之计的艾森豪威尔总部的小心翼翼的人们的心上。早在3 月11日,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的情报就提醒艾森豪威尔说,纳粹正在策划在山区修建攻不破的堡垒,而且希特勒将要亲自从伯希特斯加登的巢窟中指挥防守。情报说,冰天雪地的山崖是“几乎攻不破”的。

[情报又说]在这里,迄今为止领导德国的那些力量,将能依靠天险和最有效的秘密武器,继续存在下来,准备东山再起。这里的轰炸不着的工厂将生产军火,粮食和设备将贮藏在巨大的地下崖洞里,经过特别选拔的年轻人将受游击战的训练,整个地下军队因此能得到装备和指导,以便从占领军手中解放德国。

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的情报处,看来几乎已经有英美侦探小说作家渗透进去了。总之,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对这份异想天开的情报是认真对待的。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比德尔·史密斯将军为“在阿尔卑斯山中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可怕的可能性大伤脑筋。他担心它会使美国人的生命遭受巨大损失而且使战争无限期拖延下去。

这是诡计多端的戈培尔博士最后一次以他的恫吓宣传成功地影响了战争的战略过程。希特勒最初诚然考虑过退到奥地利—巴伐利亚深山中去进行最后的抵抗,因为他是在那儿附近诞生的,一生中大部分的私生活是在那里度过的,他喜爱那里,在伯希特斯加登山上的上萨尔斯堡上又有那唯一可说是属于他自己的家,但是他迟疑不决,把事情耽误了。

4 月16日美军进抵纳粹党召集大会的所在地纽伦堡,同时朱可夫率领的俄国军队从奥得河上的桥头堡出击,在4 月21日进抵柏林郊区。维也纳已在4 月13日失守。4月25 日下午4 点40分美军第六十九步兵师的巡逻部队与俄军第五十八近卫师的先遣部队在柏林以南75英里的易北河上的托尔高会师。德国南北被切断了。阿道夫·希特勒被孤立在柏林。第三帝国的未日已经到来。

第三十一章 众神的末日:第三帝国的末日

希特勒原来打算在4 月20日,他56岁生日那天,离开柏林前往上萨尔斯堡,在神话般的巴巴罗沙山间堡垒中指挥第三帝国的最后决战。政府各部大部分都已南迁,汽车上满载着政府文件和拼命要离开这注定要沦陷的柏林的疯狂的官员。10天以前,元首也把他的大部分侍从人员送往伯希斯特加登,去收拾他的山间别墅伯格霍夫,专候他的到来。

然而命运已经注定他再也看不到他那心爱的阿尔卑斯山上的山间别墅了。他没有想到未日会来得这样快。美军和俄军正神速地向前推进,以会师于易北河上。英军已兵临汉堡和不来梅城下,被占领的丹麦有被切断的危险。

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已经沦陷,亚历山大率领的盟军正在向波河流域推进。

俄军在4 月13日拿下维也纳以后,沿着多瑙河挺进,而美国第三军团也在顺河而下准备和俄国人在奥地利的希特勒家乡林嗣会师。在战争期间一直在修建宏伟的大礼堂和体育场以作纳粹党的首府的古老城市纽伦堡已被包围,美国第七军团的一部正绕过纽伦堡向纳粹运动的诞生地慕尼黑挺进。柏林已听到俄国重炮的隆隆声了。

办事糊涂的财政部长、曾经在牛津大学领过罗得奖学金的施维林·冯·克罗西克伯爵,一听到布尔什维克党人要来了,便离开柏林仓皇逃向北方去了。

他在4 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整整一星期,噩耗不断传来。我国人民似乎正面临着最不幸的命运。”

希特勒是在上年11月20日由于俄军的逼近,最后一次离开他在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的大本营来到柏林的。自从东线战场战事爆发以来,他很少来柏林,如今他就一直呆在柏林了。

12月10日,他才离开那里,到瑙海姆浴场附近的泽根堡的西线大本营去指挥那场冒险的阿登战役。阿登战役失败后,他在次年1 月16日回到柏林。直到他的末日为止,他都在总理府。总理府的大理石的大厅已被盟军炸成废墟了。他就在下面50英尺深的地下避弹室中指挥他的正在崩溃的军队。

他的健康在急剧恶化。2 月间第一次见到他的一个年轻陆军上尉,后来在回忆当时他的容貌时说:他的脑袋微微晃动。他的左臂松弛地垂着,手颤动得很厉害。他的眼里射出一种无法形容的闪烁的光辉,给人以恐惧的、极不自然的感觉。他的面色和眼圈使人感到他已经精疲力竭。他的一切动作都和衰老的人一样。

自从7 月20日炸弹事件以来,他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甚至党内老伙伴也不例外。“所有的人部欺骗我”,3 月里他向一位女秘书这样发火道:我没有可以信赖的人。他们都背叛了我。这使我难过……假如我出了什么事,德国便没有领袖了。我没有继承者。赫斯疯了,戈林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希姆莱不会得到党的赞同,而且他根本不讲艺术……你去想吧,有谁能做我的继承者……

人们也许会认为,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还在大谈继承问题,未免不够实际,但在纳粹疯人国,人们却不这么想。不但元首为这个问题伤脑筋,而且我们不久将会看到,那些主要继承候选人,也为这个问题着了迷。

虽然希特勒身体已经垮了,而且由于俄国人打到了柏林和西方盟军占领了德国本土,可怕的未日已迫在眉睫,但是他和他的几个最疯狂的追随者却顽固地盼望能在最后一分钟出现奇迹,使他们得救。他们之中,戈培尔尤其如此。

4 月初的一个夜晚,戈培尔向希特勒朗读其元首喜爱的一本书:卡莱尔所著的《腓德烈大王史》。他所朗读的这一章叙述的是七年战争中最黑暗的日子,那时这位大王已感到日暮途穷,他对他的大臣们说,如果在2 月15日以前他的运气仍不好转,他就要放弃战争,服毒自杀了。这一段历史的确很合时宜,戈培尔无疑是用极其戏剧化的方式朗诵的。

“英勇的国王!' 戈培尔继续念道' 请您再等一等,您那受难的日子就要过去了。您那交好运的太阳很快就要拨云雾而升起来照耀着您了。”2 月12日,俄国女皇死了,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就出现了。

戈培尔告诉克罗西克,希特勒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这场动人的情景,我们就是从克罗西克的日记中看到的。

他们在这本英国人写的书的鼓励之下,从希姆莱的无奇不有的“研究”室的档案里调了两张预卜吉凶的星象图来研究。一张是在1933年1 月30日元首就职时为他卜算的;另一张是一位无名星象学家在1918年11月9 日魏玛共和国诞生之日为它卜算的。戈培尔把这两个非凡的文件加以重新研究以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告诉克罗西克:一个惊人的事实已经看得很清楚,两张星象图都预卜战争要在1939年爆发,并且预料到1941年以前的胜利和以后的节节失败,以及1945年初,特别是4 月的前半月的最大的打击。4 月下半月我们将要获得暂时胜利。然后是停滞状态,一直到8 月,才会有和平。在今后3 年内德国的处境很困难,但从1948年开始德国就会东山再起。

用卡莱尔和星象图的“惊人”预言所武装起来的戈培尔,在4 月6 日对败退中的士兵发出了动听的呼吁:元首宣称时来运转就在今年……天才的真正品质在于它能意识到和确知即将到来的转变。元首知道转变到来的确切时刻。命运给我们带来了这个人,因此在这内外交困的时刻,我们将要亲眼看到奇迹……

不到一个星期,4 月12日的晚上,戈培尔自信奇迹的“确切时刻”已经到来。这是情况进一步恶化的一天。美国人已经出现在德骚一柏林公路上,最高统帅部匆匆下令炸毁公路附近的两个最后剩下来的军火工厂。从此以后德军只能依靠手头现有的军火作战了。这一天,戈培尔住在布赛将军在奥得河前线的古埃斯特林的总部里。布赛对他保证说,俄国要突破防线是不可能的,又说他要坚守这道防线,“直到英国人踢我们屁股为止”。戈培尔在第二天将这些话告诉了克罗西克。

' 戈培尔重述道' 那天晚上他们一起坐在总部里,他发展了他的理论,根据历史的逻辑和正义,情况肯定是要起变化的,正如七年战争中发生了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一样。

“这一次又是哪一位俄国女皇要死掉呢?”一位军官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