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第三帝国的兴亡 > 第49部分(第1页)

第49部分(第1页)

柏林附近初期出过名的奥兰宁堡集中营的萨赫森豪森集中营,专门拘禁妇女的梅克伦堡的腊文斯勃鲁克集中营,还有,在1988年占领了奥地利以后,在林嗣附近的毛特豪森集中营——这些名字,同以后在波兰设立的奥斯威辛、贝尔赛克和特莱勃林卡一起,后来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地方无人不知的名字。

在这些集中营里,在它们的未日慈悲地来到以前,千百万无辜的人被杀害,另有千百万人受到了简直令人无法想像的残忍的折磨和酷刑。但是在开头,在30年代德国的纳粹集中营里的被拘禁者大概从没有超过2 万到3 万,后来由希姆莱的人员所发明和执行的许多恐怖措施当时也还不知道。灭绝营、奴隶劳动营、把被拘禁者作为豚鼠供纳粹作“医药研究”的营房,都要等到战争发生后才出现。

但是早期的集中营也并不完全是人道的。我这里有一份达豪集中营第一任长官西奥多·艾克在1933年11月1 日为达豪集中营拟订的条例的抄本,他在成为全部集中营的主管者后把这些条例在各集中营中推广施行。第十一条犯有下列罪行者以煽动者论处,一律绞死:凡??谈论政治,发表煽动言论,举行煽动集会,组织小集团,与人厮混盘桓;为了将暴行传闻供反对派宣传而收集集中营真假情报;接受、隐藏、传播、外递此类情报给外国客人等等者。

第十二条犯有下列罪行者以聚众闹事者论处,当场格杀或以后绞死:凡袭击守卫或党卫队人员,奉派值勤时拒绝服从或工作??或在途中或工作时大声咆哮、嚣叫、煽动或发表演说者。

“凡是在信函或其他文件中有毁谤国家社会主义领袖、国家和政府言论??' 或者' 颂扬马克思主义领袖或旧民主党派自由主义领袖者”则予以隔离禁闭两星期或鞭答25下,这种处罚算是较轻的。

同秘密警察相联的是保安处,它的字首缩写是5。D。。这也是'273' 使所有德国人,后来又使占领区人民望而生畏的缩写。保安处原来是由希姆莱在1932年设立的一个党卫队的情报组织,并由他任命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来领导,此人后来以“刽子手海德里希,’的外号闻名国际。保安处起初的任务是暗中监视党员和报告任何可疑的活动。在1934年它也成了秘密警察的情报单位,到了1938年,一项新法律赋予它在全国搞情报工作的任务。

海德里希以前是海军中的一个情报官员,在1931年26岁的时候因为不愿跟被他奸污的一个造船商的女儿结婚,被海军上将雷德尔所撤职。在他的老练的领导下,保安处很快就在全国遍布罗网,雇用了约10万名兼职告密者,他们奉命窥察国内的每一个公民,只要发现有被认为是不利于纳粹统治的最轻微的言论和活动,他们就报告上去。除非是笨蛋,没有人不首先看一看有没有隐藏的保安处录音器,或者有没有保安处特务在偷听,就贸然说一句可能被认为是“反纳粹”的话或者做这种事情。你的儿子,你的父亲,你的妻子,你的表亲,你的好友,你的上司,你的秘书,都可能是海德里希的组织的告密者;你决不会知道的,所以如果你聪明的话,对于无论什么事情,无论什么人都不要以为是大概没有问题的。保安处的专职密探在30年代大概从未超过3000人,他们大多数是从失意的青年知识分子中招来的,他们是找不到合适的职业或者在正常的社会中找不到着落的大学毕业生。因而,在这些专职密探中间,老是有着一种奇怪的卖弄才学的风气。他们对研究条顿族考古学、劣等种族头颅骨和主宰种族优生学这类不是他们本行的问题有着奇怪的兴趣。然而,一个外国观察家却很难接触到这些怪人,虽然海德里希本人,一个狂妄自大、冷若冰霜、残忍无情的人,倒偶尔可以在柏林的夜总会里看到,四周围坐着一些他的金头发的年轻凶徒。他们不愿引人注意,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所致,而且是因为,至少在1934年和1935年,他们中间有若干人曾因暗中监视罗姆和他的冲锋队党羽而被一个自称“为罗姆复仇者”的秘密集团所暗杀,这些暗杀者还把这个标签插在尸体上。保安处的一个令人感到兴趣的、虽然是次要的任务,是查明谁在希特勒的公民投票中投了“不同意”的票。在纽伦堡的无数文件中,有一份在科切姆的保安处关于1938年4 月10日的公民投票的秘密报告:在卡普尔投了“不同意”的票或废票的人的名单副本附后。这种控制是这样实施的:选举委员会的一些委员把全部选票都标上号码。在投票时列了'274' 一个选民名单,选票是按号码发出去的,因此后来有可能??找出投了“不同意”票或者废票的人。号码是用脱脂乳写在选票背后的。

新教牧师阿尔弗雷德·沃尔弗斯所投的票也附上。1936年6 月16日,一支全国范围的统一的警察队伍在德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来,希姆莱被任命为德国警察总监,负责领导,在此以前警察是由各邦分别设立的。这就等于把警察置于党卫队的手中,后者自从1934年镇压罗姆“反叛”后权力一直在迅速增加,党卫队已不仅是禁卫军,不仅是党的唯一武装部门,不仅是新德国的未来领袖们将从中选择的得宠精华,而且它现在还拥有了警察力量。第三帝国已变成一个警察国家,这是一切极权独裁政体的不可避免的发展。

第三帝国的政府

虽然魏玛共和国被摧毁了,但是魏玛宪法却从未被希特勒正式废除。说真的,而且说来也好笑,希特勒还以这个遭到他的轻视的共和国宪法作为他的统治的“合法性”的根据。数以千计的法令——第三帝国除此外没有别的——是明白地以兴登堡1933年2 月28日根据宪法第四十八条所签署的保护人民和国家这个总统紧急法令作为根据的。我们记得,这位年迈的总统是在国会纵火案发生后第二天受了愚弄而签署这项法令的,当时希特勒竭力使他相信有发生共产党革命的严重危险。这项停止一切公民权利的法令,在整个第三帝国期间一直有效,使得元首能够以一种长期戒严令式的办法进行统治。

国会在1933年3 月24日通过授权法,把它的立法职能交给了纳粹政府,这也是希特勒统治的“合乎宪法性”的第二个支柱。以后每过4 年,一个橡皮图章似的国会就恭顺地再把这个法案延长4 年,这位独裁者从来没有想到要取消这个一度民主的机构,因为只要使它不民主就行了。到战争发生时为止,它一共只举行过12次会议,“制定”过四项法律,没有进行过辩论或表决,而且除了希特勒发表的演说外,从未听过别的任何发言。

在1933年的头几个月以后,内阁中就不再有认真的讨论了,而在1934年8 月兴登堡逝世以后,内阁就愈来愈不经常举行会议了,在1938年2 月以后,内阁则从来没有再召开过会议。然而,内阁阁员个人却拥有很大权力,可以颁布法令,这些法令在经过元首的批准后就自动地变成了法律。

或许是为了使张伯伦首相有个印象而在1938年大吹大擂地设立了秘密内阁会议(GeheimerKabinettsrat),实际上是空有其名。它从未举行过一次会议。德国国防会议(Reichsverteidigungsrat)是在这个政权的初期成立的,由希特勒担任主席,作为一个策划战争的机构,它一共才正式举行过两次会议,虽然它的某些工作委员会倒是极度活跃的。

许多内阁职能都交给了一些特设机构,诸如元首代表(先是赫斯,后来是马丁·鲍曼)办公室,战争经济全权代表(沙赫特)办公室,行政全权代表(弗立克)办公室和四年计划代表(戈林)办公室。此外,还有所谓“最高政府机构”和“全国行政机构”等等,其中许多都是袭用共和国的。在元首直接管辖下的全国政府执行机构,一共大约有42个。

德国各邦的议会和政府,我们已经知道,在纳粹政权的第一年统一全国时就取消了,邦已沦为省的性质,邦长由希特勒任命。地方自治原来是德国人在民主方面的唯一真正进步的地方,现在也被取消了。在1933年和1935年之间发布的一连串法律剥夺了各城市的地方自治权利,把它们置于全国内政部长的直接控制下。内政部长任命它们的市长——如果它们的人口在10万以上的话——并且根据领袖原则把它们改组过。人口不满10万的城市,由邦长任命它们的市长。至于柏林、汉堡和维也纳(在1938年奥地利被占领后),希特勒保留了任命它们的市长的权利。

希特勒自己有4 个办公室,行施他的独裁权力:总统(虽然这个称号在1934年后停止存在了)府,总理(这个称号在1939年摒弃不用)府,党部,第四个叫做元首府,后者是照料他的私人事务和执行特别任务的。

老实说,希特勒对于日常政府事务是感到厌烦的,在兴登堡去世而他已巩固了他的地位后,他就把大部分例行公事交给了他的助手们去处理。像戈林、戈培尔、希姆莱、莱伊和席腊赫这样的党员老同志,希特勒听任他们自由地去分割自己的权力范围——通常也是利益范围。沙赫特在起初可以自由地用他能想到的任何手段为不断增长的政府开支筹措款项。当这些人为了争权或分赃而发生冲突时,希特勒就出来干预。发生这些争执,他并不在乎。

说实在话,他还常常促成这些争执,因为这有助于他的最高仲裁者的地位,而且可以防止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他。因此,他对于下列3 个人在外交方面互相竞争的丑态似乎觉得高兴,他们'276' 是外交部长牛赖特、党的外交事务部首脑罗森堡和里宾特洛甫,后者有自己的“里宾特洛甫办事处”来过问外交政策,3 人互相倾轧,希特勒让他们互相敌对的职位继续存在,这样来保持他们的不和,直到最后,他选择了迟钝的里宾特洛甫担任外交部长和执行他在外交方面的命令。

这就是第三帝国的政府,它由一个庞大而臃肿的官僚系统自上至下按所谓领袖原则来管理,没有什么通常被认为是德国人所特有的效率,而是贪污盛行,内讧甚剧,党领袖们的胡乱干预只有加剧了这种混乱,党卫队和秘密警察的恐怖行为更使它办事无能。

在这一个乱哄哄的人堆顶上,站着那个奥地利前流浪汉,他现在已成了除斯大林以外世界上最有权力的独裁者。正如汉斯·弗朗克博士1936年春天在一个律师会议上所说的,“德国今天只有一个权威,这就是元首的权威”。

希特勒以这种权威很快地摧毁了那些反对他的势力,把国家统一起来并且使它纳粹化,控制了全国的各种制度和文化,压制了个人自由,消灭了失业,使工商业的轮子隆隆转动起来。在当政仅仅三四年后,这是个不小的成就。现在,他转向了——事实上,他早就已经转向了——他一生中两个主要欲望:使德国的外交政策为战争和征服服务,创立一个能使他实现他的目标的强大的军事机器。

现在该来谈谈,这位领导着一个那么伟大而强有力的国家的异常人物,如何着手达到他的目的的事迹了,而这个事迹比现代史上的任何其他事迹都有更多的文件足资佐证。

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1934—1937年

口头侈谈和平,秘密准备战争,在外交政策和暗中重整军备方面做得尽量小心,以避免凡尔赛和约国家对德国采取预防性的军事行动——这就是希特勒在头两年中的策略。

1934年7 月25日纳粹在维也纳暗杀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使希特勒险些儿摔了跟斗。那一天中午,党卫队第八十九旗的154 名队员穿着奥地利陆军制服,闯进联邦总理府,在相距两英尺的地方开枪击中陶尔斐斯的喉部。

别的纳粹分子占领了几个街口以外的广播电台,广播了陶尔斐斯已辞职的消息。希特勒当时正在。拜罗伊恃一年一度的瓦格纳音乐节欣赏《莱因的黄金》(《DasRheingold》)的演奏,他听到了这个消息,感到非常兴奋,这沙伟大作曲家的孙女,坐在附近的家庭包厢里的弗雷德林·瓦格纳是个见证,她后来说,两个副官夏勃和勃鲁克纳,在她的包厢外休息室里的电话上不断听取维也纳来的消息,然后又轻声告诉希特勒。

在演奏结束后,元首极为兴奋。当他告诉我们这个可怕的消息时,他更加兴奋了??虽然希特勒简直无法掩藏他的脸上的喜色,但是他像平常一样在饭馆里讲究地点菜吃饭。

他说,“我必须过去呆一小时,让别人看到我,不然人们会以为我跟这件事有关”。

人们这样想是一点也不错的。我们记得,在《我的奋斗》的第一节里,希特勒曾写道,奥地利和德国的重新结合是一个“我们一辈子要用各种方法来实现的任务”。在他成为总理后不久,他就委任了一个国会议员西奥多·哈比希特为奥地利纳粹党督察。过了没有多久,他把流亡在外的奥地利党领袖阿尔弗雷德·法劳恩菲尔德安顿在慕尼黑,后者从那里每天晚上广播,煽动他在维'280' 也纳的同志们暗杀陶尔斐斯。在1934年7 月以前的几个月里,奥地利纳粹分子用德国接济的武器和炸药造成了一种恐怖局面,炸毁铁道。

发电厂和政府建筑物,暗杀拥护陶尔斐斯的天主教—法西斯政权的人。最后,希特勒批准了设立一个由几千人组成的奥地利军团,驻扎在沿奥地利边界的巴伐利亚境内,准备在适当时机越过边界占领奥地利。

陶尔斐斯在下午6 时左右因伤重致死,但是这次纳粹暴动却主要由于夺取总理府的阴谋分子过于笨拙而失败了。由库特·冯·许士尼格博士率领的政府部队,很快就重新控制了局势。暴动者虽然由于德国公使出面干涉得到安全引渡到德国去的诺言,后来却被逮捕了,而且其中有13个人被绞死。与此同时,墨索里尼急忙动员了4 个师,陈兵勃伦纳山口,这也使柏林感到不安。而仅仅在一个月以前,希特勒在威尼斯同墨索里尼会晤时还向他提出过不染指奥地利的诺言呢。希特勒马上就缩回去了。德国官方的通讯社德意志通讯社原来准备交报界发表的欢呼陶尔斐斯的垮台和宣称大德意志必然接着产生的消息,急忙在午夜撤回而代之以一条新消息,对“残忍的暗杀”表示遗憾,并且宣称这完全是奥地利的内政。哈比希特被撤了职,德国驻维也纳公使也被免职召回。在一个月以前清洗罗姆几乎遭到陶尔斐斯同样命运的巴本,火速被打发到维也纳去,按照希特勒的指示恢复“正常和友好的关系”。

希特勒开头时的兴高采烈情绪已为恐惧所代替。巴本说,在他和希特勒商量如何克服这个危机时,希特勒向他叫喊说:“我们面临着新的萨拉热窝!”但是这位元首学到了一个教训。纳粹在维也纳的政变,像1923年慕尼黑的啤酒馆政变一样,在时间上是不成熟的。德国还没有在军事上强大到可以用武力支持这种冒险。它在外交上也太孤立。甚至法西斯意大利也和英法一起坚持应让奥地利继续独立。此外,苏联这时正好第一次表示有意同西方一起签订一个东方洛逸诺公约,这将会妨碍德国在东方的任何行动。在秋天,它又参加了国际联盟。在整个1934年这个紧要关头的年份中,离间分化大国的前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