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金梭银梭 > 第56部分(第1页)

第56部分(第1页)

杜民生和柳云涛在火车上美美的睡了大半个晚上,一觉醒来已经是大天大亮。随着火车渐行渐缓的脚步,美丽的杭州已展现在他们的眼前。杜民生赶忙掏出手机给黄全胜打电话,黄全胜乐呵呵的告诉他,自己在车站广场已等了有大半个小时了。两个人赶忙从行李架上把旅行包取了下来,没等火车停稳,就抢先挤到了火车的车门边。在火车上闷了一夜,他们早就盼着下车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了! 。。

第十六回(1) 弄潮钱塘惺惺两相惜  帆逐秦淮击楫各争先

第十六回(1)永和豆浆

杜民生和柳云涛匆匆忙忙从火车站出来后,正在东张西望地找寻着黄全胜的身影;黄全胜象条游鱼一样从川行不息的人流之中突然钻了出来;他伸手向杜民生的肩头上拍了一掌,欢声叫道:“哈哈!大驾光临,欢迎,欢迎!”

老友相见,分外相亲。一见是黄全胜,杜民生、柳云涛赶忙上前握手。杜民生摇着黄全胜的手笑道:“劳动老兄亲身来接,实在是不敢当。谢谢!谢谢!”黄全胜伸手把柳云涛提着的密码箱给接了过来,然后又转手递给了身边站着的一位年轻小伙子。笑问道:“你们老哥俩还没有吃早饭吧?咱们先找个地方填饱了肚子再说吧!”

黄全胜身材修长,举止轻捷,浑身上下散发着蓬勃的活力。他长得黄面金腈,宽大方正的前额微向前凸,显得两只眼窝似向里陷,两只略带黄晕的眼睛异常生动活泼,让人时时感受到一种热诚的友爱。

柳云涛向黄全胜身边的小伙子看了看,问道;“这位是……?”黄全胜笑道;“听说你们二位要来,我把千岛湖水产养殖公司的林总给请了过来,这位是林总的司机小孔,孔令军!”

又道;“咱们别在这儿傻站着了,快点走吧!”说着,又向杜民生抢身上背着的旅行包。

杜民声笑道;“我这包里没有什么值钱的玩意,你就不用抢了,又没有多重,我自己背着吧!”

说着话,四个人便相拥着向车站外走去。

杭州的冬季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时至腊月,还是有些寒意袭人;让刚刚从温暖的车厢里冲出来的杜,柳二人顿感脸颊生寒,便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杜民生边走边说道;“黄兄真是神通广大,连千岛湖的老总都给请出来了。怎么样,现在的鱼粉促销工作搞得怎么样了?过不了几天我们可就要兵临城下喽!”

黄全胜轻松地笑着;“你这一船鱼粉全都让我来包我是包不下来的,三两千吨的胃口还是有的,你就擎好吧!”

柳云涛惊奇道;“一个养殖企业一下子能吃这么多鱼粉?照你这么讲,千湖岛的这个养殖公司规模可够大的呀!”

黄全胜笑道:“公司的规模小倒是不小。不过,这次要来定货的可不仅仅只有他们一家。还有好几家养殖企业也想通过我们定点儿货。朋友们都说,这一阵子进口鱼粉太少,港口的鱼粉存货早就没有了。再不抓紧进点货眼下就得断顿了!”

“看来,你们浙江的养殖业还是很发达的嘛?”柳云涛有意探询地问道。

“瞧您说的!我们浙江可是个养殖大省!”黄全胜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回应道,“我们省的水资源特别丰富,不仅海岸线绵延千里,内陆淡水资源分布也很广;而且气候温和,没有结冰期,自然环境特别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沿海的滩涂养殖更为发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去看,我们省的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了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你们这里有没有搞畜牧业养殖的?”柳云涛又不失时机地追问道。

“有,有,有!”黄全胜又是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回应着,“我这两年净往下跑,接触到好多养殖企业。有饲养肉牛的,有饲养奶牛的,有养鸡、养兔、养猪的,还有养鹿的,那多了去了,分布的也很广。不过,若是和水产养殖业的总体规模相比,就相对要逊色的多了!”

“照黄老弟这样讲,你们浙江的养殖业可比我们家乡的养殖业发达多了!”柳云涛在赞叹之余,语气中流露出一种不由自主的遗憾。

杜民生见柳云涛有些失落的表情,便笑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会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这有什么值的感慨的!自古至今,人们在讲到我们江南时都会赞扬说‘锦绣江南鱼米乡’,这在历史上是早有定论的。陕北的‘南泥湾’再好,也只能说是‘赛江南’,不可以说是‘胜江南’。由此可见,我们江南的富庶是天下公认无可争议的!”

柳云涛被杜民生窥破心思,却故意笑喝道:“就是你鬼精,难道你不说我就不知道你们江南是鱼米之乡了!”继而又感奋地说道:“有这么广大的市场,黄老弟今后的事业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喽!日后我们还得多来沾沾黄老弟的光哟!”

孔令军一直随着三人前行,静默不语。走着走着,抬头见到一溜招牌林立的饭店就在眼前,便叫道:“咱们别在走了,前面就是饭店,咱们进去吃点饭吧!”

三人抬头一看,只见临近有一家小饭店,门前悬着挂着“永和豆浆”的招牌!杜民生高兴的叫道:“啊呀!这个饭店是台湾风味呀!咱们今天就在这里吃点儿吧。看看到底有什么特色!”于是便推开店门,一起走了进去。

饭店的面积并不很大,一排四五间房,不过百十平米大小,却给人一种店不大而秀雅,房不阔而清新的感觉。室内窗明几净,清洁如洗,排列整齐的长方形餐桌旁已散散落落坐了好多人。四个人在里面选了一个紧贴内墙的餐桌坐了下来。黄全胜笑着让杜、柳二人安座,便招呼着孔令军去总台买饭,各各要了一份豆浆,一份油条,又各要了一份煎蛋。

“永和豆浆”之所以驰名大江南北,关键就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品位独特,比起街边小贩卖的那种稀汤似的豆浆不知要强上多少倍。店中自炸的油条看上去又光鲜又挺脱,让人咬上去觉得又可口又实在,满口溢香,食趣顿生。能把一种普通的快速食品做到这个份上,实在是大非寻常!

置身在这温馨优雅的环境中,品尝着这爽口的美味小吃,杜民生巧嘴中的舌尖又灿出了莲花:“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这个永和豆浆的小吃还是满有特色风味的嘛!怪不得连中央电视台都替它吹捧,今天算是领教了。”他是在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上认识永和豆浆的,闻名已久。不过,光临永和豆浆做食客他这还是第一次,初次品尝,感觉不俗,忍不住便夸了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