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五)未按规定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政府上网”工程;

(六)擅离岗位、擅离职守或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求有功就是有过(2)

(七)工作日中餐饮酒的(接待省外客人除外);

(八)在公务活动中接受当事人宴请和礼品、礼金;

(九)对管理和服务对象态度冷漠生硬,言行举止不文明礼貌;

(十)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在规定时限内不完成工作任务;

(十一)对应该办理的事项不办理或者有其他不作为行为;

(十二)其他影响机关效能的行为。

但是,要想政府职能的转变远非出台一些政策就可以马上解决问题的。出台这些措施,从反映政府的意愿和改革方向的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实行起来,并不容易。任何细节上的疏忽,都会使禁令流于形式。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会而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威望。

所以说,治理庸官必须要用“制度”,一定不能采取“人治”的办法。根治庸官这一“疑难杂症”,从制度治理入手,让治庸与治腐一样成为常态,这样才不会像一阵风暴,刮过之后一切依旧。靠制度清除庸官生存的土壤,庸官就会无处藏身,才能树立起一个高效能的政府。什么是庸官,应该怎样处理,一切都应该说得清楚、明白,一切都要按照所定的“制度”办事;谁“犯了事”,都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天皇老子来说情都不能理。一旦“因人而异”、“因背景而异”,那么,治庸就会变成官场制度中的装饰品。

所幸的是,我们还是有一大批尽职尽责的好干部,他们无论做人还是做官,都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努力为百姓造福。就像任长霞、牛玉儒等,

他们以一颗平常心、平和心;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平凡事、平常事。

牛玉儒是这样理解官员职责的:“执政为民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抓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定

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实惠。”

牛玉儒上任不久就表示希望自己能和百姓保持亲近、亲密的关系,而不是做一个高高在上、呼风唤雨的领导。他经常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直接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

在呼和浩特当市委书记一年多的时间,牛玉儒经常步行或自己乘出租车在大街小巷、居民社区等地方与许多普通市民都有过直接的接触。在百姓眼里,牛玉儒没有官架子,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好领导。

刚上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就听人说呼和浩特市像农村的一个村子,他就下定决心要用招商引资的办法,加快城市建设,改变城市面貌。五天飞了五个地方,走了成都、深圳、珠海、银川,在晚上又考察了乌海的城市建设情况后坐火车返回呼市,比他年龄小20多岁的随行工作人员都累趴下了,而他连家也没回就进了办公室,准备召开下午的干部会了。

2003年,呼和浩特全市GDP超过4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台湾汉鼎、台湾合谦、香港兴达、石家庄制药、三联化工等一大批企业相继落户呼市。城市居民收入也有显著增长。有人做了这样的统计,在牛玉儒到呼市后的一年多里,全市机关干部平均工资增长800多元钱,每个干部每天平均长元。

“他没事就到处走走,城市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他比我们都清楚。”市建委主任孙建华说,有一天晚上,牛玉儒打电话让他过去,

一起开车到一个小巷子里。巷子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牛玉儒说:“学生们下晚自习回来,多不安全。我数了一下,一共有46条这样的小街巷,你们要全部给装上路灯。”

按照呼市建委的统计,一年以来,呼市共开工建设了48幢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新建1000万平方米公园绿地,主要道路都已拓宽成了八车

道、六车道,所有公园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牛玉儒一般不发火,但发起火来很大,而这些事一般都是“小事”。比如看到一个下水井没盖井盖,看到盲道上戳着一根电线杆,都会发很大

的火,说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怎么能这么干呢!发火时眉毛立起来,嗓门很大,如果拿着电话,“恨不得把电话咬碎。”

不过,牛玉儒有时也会流泪。1999年12月17日,土右旗一辆接送学生上下学的班车发生着火事故,造成多名学生被烧死烧伤。处理完事故,

牛玉儒回到办公室里失声痛哭,说自己有责任,有失误,为此负疚难平。当夜,牛玉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两天未合眼。

牛玉儒高度的责任感来自于他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为了群众的 的执政理念。

有人说:一个仅仅负责任的领导干部,有什么好歌功颂德的?

然而我要说:和那些贪官、庸官相比,牛玉儒的这种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高贵品质,难道还不值得歌颂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追求长远之策,放弃急功近利

——吃祖宗遗产,砸子孙饭碗,几乎成了一些地方的“发展模式”。 某些地区的“长官经济”所催生出来的环境灾害,往往需要几倍乃至几十

倍于经济发展的成本和几代人的时间来偿还。春天的季节,本来应该是草长莺歌、千花竞放的季节,可是2006 年的春天,整个北方却迎来了漫天的黄沙,不是降温,就是沙尘暴。4月18日,北京市区降土30万吨,沙尘暴大的惊人,前所未有。并且连续几天有沙尘天气,整个北京直至整个北方无不黄沙漫漫。让人直接感受到了环境恶化的后果。

我看到这样一份资料:沙尘暴在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过5次,60年代有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有14次,90年代220多次。沙尘暴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全世界每年因沙尘暴损失480亿美元,我国的损失达65亿美元。

由此我想到去年,我随同汪中求先生去山西大同讲课,因为离北京不远,又想看看塞外风光,所以就开着车去了。可是,让我们大失所望的是,一路上只见光秃秃的黄土,几乎见不到一片成片的树林。

我就在想,国家年年都在进行沙漠治理,每年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可是这些林都造到了哪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