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皇族宗亲,王公勋贵们可不象文官们那样敢怒不敢言,一个个也没心思去写什么狗屁文章,立刻便开始四下里走动起来,找旗主找当红的宗室勋贵。
要说京师里最红的宗室莫过于老八、老十三、老十五几人,不过老十三胤祥、老十七胤礼为禁卫新军扩军一事忙的脚不沾地,一天泡在兵部见不着人影,老十五胤禑为京报的事情在不停的见人说事,唯有老八胤禩不是太忙,一众能够与老八搭得上话的便都赶往廉亲王府侯着。
胤禩对此早有预料,但是回到府邸见到大门外一长溜的八抬大轿,他仍是禁不住暗暗叫苦,好在老十四对他并不见疑,否则这光景得罪的人就海了,瞧今儿这架势,颇有些群情激愤,怕是又得苦口婆心的劝解了,老十四如此可着劲的折腾,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下了轿,廉亲王府知客大太监阎进便匆匆迎了上来,亦步亦趋的禀报着道:“主子,多罗顺承郡王布穆巴、裕亲王保泰、郡王五德昭、平郡王纳尔苏,贝勒满都护,公鄂伦岱、阿尔松阿。。。。。。。”
胤禩摆了摆手,道:“不用一一报名了,今日人多,都请去银安殿,本王稍事洗漱,随后便到。”
待的胤禩洗漱更衣,一路踱到银安殿,大殿里已是一片嗡嗡的议论声,见的胤禩进来,一众人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不及寒暄,阿尔松阿便直接说道:“八爷,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可不是摊丁入亩,这要推行开来,每年上缴的银子可不是一星半点。”
胤禩朝众人微微点了点头,才道:“诸位随意。”转头又对阿尔松阿道:“坐下说,不着急。”说着便径直走到主位上落座,待众人落座,他才开口道:“皇族宗亲,八旗勋贵是大清根本,皇上的新政针对的不是你们。
京报宁报这几日辩论的明朝亡国的根本原因你们难道都没看?明朝之亡,就在于朝廷没钱,明未是什么情形?平乱、赈灾、救济、兴修水利等朝廷都拿不出钱,而江南的富商却能一掷千金,穷奢极欲。民富国弱,太平尙可,一遇灾荒,外敌入侵,不亡才是咄咄怪事。
皇上推行新政,是为了保证朝廷有稳定的岁入,大清入关才多少年?七十余年,官员缙绅士子的数目就翻了两番,挂在官员缙绅士子名下不纳粮不当差的田地数目更恐怖,你们想过没有,不执行新政,再过数十年是什么光景?
朝廷没钱,拿什么供养八旗兵丁?拿什么赈济灾民?大清要是没了,你们的田产商铺都是别人的,我就不明白了,试行新政,你们会有什么意见?”
一直赋闲在家的鄂伦岱不满的说道:“八爷,这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朝廷这些年的赋税不是一直在稳定的增长吗?”
胤禩瞥了他一眼,道:“这些年朝廷的赋税是在增长,那是因为每年都有新开垦的荒地,经过这些年的开垦,如今已经没有可垦的荒地了,而八旗的数目却是在不断的扩大,况且。。。。。。。”|
微微一顿,他才沉声道:“这些年,朝廷的岁入稳定增长的是账面的数字,究竟涨没涨,要看国库的库银,那才是最实在的。”
裕亲王保泰轻咳了一声,才道:“八哥,大清现在不缺土地,新建的南洋、澳洲等三个行省皆是荒芜的肥沃之地,不存在朝廷岁入减少的威胁。”
殿中众人听的保泰这话登时就兴奋起来,布穆巴紧接着就道:“八叔,以海军开拓海外领土的速度,大清永远不用担心没有可供开垦的荒地,皇上不是还要吞并南洋诸藩属国吗,根本不用担心朝廷的岁入不能稳步增长,何苦还要在咱们头上收刮?”
“此言甚是。”立刻就有几人随声附和。
见这情形,胤禩不由暗暗叫苦,这倒是实情,大清还真是不缺土地,海外的荒地多的是,这条道理还真是站不住脚,微一沉吟,他便道:“海外领地越多,亦需要更多的兵丁驻防,海军和禁卫新军不正在大规模扩军?如今仅是八旗绿营、海军禁卫新军的军饷开支就超出了朝廷的岁入。”(未完待续)
………【第702章 密谋】………
一众旗主和王公勋贵对禁卫新军可谓是相当的反感,因为禁卫新军取代了八旗兵丁的地位,破坏了八旗的统属,随着禁卫新军的迅速崛起,八旗各旗主和王公勋贵将永无可能再收回各旗的兵权,这无疑是彻底废除了八旗兵制,胤禩话一落音,多罗顺承郡王布穆巴便闷声道:“海军尚且不说,禁卫新军实无必要如此大规模扩展,这纯粹是靡费国帑。”
“此言甚是。”鄂伦岱亦紧跟着道:“我大清能有今日这番局面,依仗的全是八旗兵制,如今天下太平不过二十余载,便将八旗兵丁置于从属地位,此举实令八旗功勋、八旗子弟齿冷心寒,长此以往,大清必然国将不国,咱们不能花钱供养禁卫新军,这实属是自掘坟墓。”
一见鄂伦岱口无遮拦,连自掘坟墓的话也敢说出口,胤禩不由盯了他一眼,又扫了众人一眼,忙喝止道:“休得胡言,禁卫新军皆是八旗子弟。”
“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鄂伦岱毫不畏惧的说道:“禁卫新军扩招的民人全部抬入汉军旗籍,海军必然也会如法炮制,以海军和禁卫新军的扩招速度,不消几年时间,大清八旗将是汉军旗的天下,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皆将落到从属地位,届时,大清或许仍是八旗的天下,却非是满州的天下。”
听得鄂伦岱这话,众人神情亦都凝重起来,民人抬籍,依照惯例都是先抬入汉军旗,满汉联姻,禁卫新军的民人抬入汉军旗,这本是无可厚非之事,众人对此亦未上心,经此一说,都才意识到如此下去汉军旗的势力将迅速膨胀。形成本末倒置的情形。
微微沉吟,信郡王德昭才迟疑着道:“民人抬籍,皆是先入汉军旗,难不成要力阻扩充八旗?”
“自然要阻止大力扩充八旗。”鄂伦岱淡淡的道:“诸位想过没有?如此扩充八旗。朝廷如何保证旗人生计?不能保证旗人生计,又将是何结局?”
“旗人入军工作坊不是已经很好的解决了旗人的生计问题?”德昭不解的问道:“况且如今八旗的兵额远甚于之前,根本就不存在旗人生计的问题。”
鄂伦岱不屑的道:“如今兵额虽多,但是八旗子弟能够通过考核披甲领饷的却并不多,再则,军工作坊的扩张速度也远远不及八旗的扩充,旗人的生计很快就会是大问题。”
胤禩听的心里不由一跳。以八旗如此大规模的扩充速度,旗人生计艰难的情形必然又将重演,老十四是如何考虑的?
“不仅是旗人生计的问题。”布穆巴接着开口道:“诸位仔细思量过没有,按照新的兵制,海军和禁卫新军是主对外扩张,大清素来最重军功,特别是开疆拓土的战功,几战下来。满朝皆是汉军旗的军功新贵,届时,满蒙勋贵如何自处?”
这话一出。在座的一众王公勋贵心里都是一沉,胤禩听的也是一愣,难道老十四真是打的这个主意?以汉军旗的新贵来制衡压制宗室满蒙勋贵?不是没这个可能,老十四虽然已经尽揽八旗兵权,但对他而言,由他一手创建的海军和禁卫新军才是他最为信赖和倚重的力量,扶持海军和禁卫新军中的新贵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真要如此,等待着宗室满蒙勋贵的下场是什么?想到这里,胤禩脑中不由自主的闪过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