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清弊主 > 第167部分(第2页)

第167部分(第2页)

一听胤祯要占用他们花大价钱买来的大海船,几位皇族宗亲心里都是不爽,但谁也不敢言声,海外分封没有老十四的支持,那是不敢想象的。

显谨亲王衍潢瞥了几人一眼,心里颇为不屑,不就征用几条船嘛,至于如此为难?他当下便道:“十四叔这话甚是,阿卡普尔科港不巩固,美洲封国的将士短期内的补给就没保证,没有十四叔,就没有美洲分封,别说几条船,再多,咱们也要全力支持。”

一见显谨亲王衍潢率先表态,谁也不愿意落后,当即便纷纷出言附和,见这情形,胤祯不由暗叹,这群家伙,竟然比山西的老抠还要抠门,可得好好敲打他们一番。

略微颌首,他才道:“现在的美洲大部分都是西班牙的地盘,目前,咱们却是不宜抢占他们的地盘,毕竟美洲离着西班牙更近,而且,我们的兵力及装备短时间都跟不上,此时与西班牙在美洲开战,殊为不智。

因此,在巩固了阿卡普尔科港之后,咱们要北上南下,避开西班牙的地盘,如此,可极大的缓解与西班牙的冲突,避免西班牙人不惜代价的反攻阿卡普尔科港。

另外,不论在北美、南美,一旦站稳脚跟,要马上着手开辟新航线,北美的经日本到大清,南美的直接开辟至澳洲的航线,当然,巩固了澳洲,我也会安排人开辟澳洲至南美的航线。天津或者是上海至北美的航线也会开辟。”

海外封国在短期内是离不开大清的,开辟航线不仅是利于人口外资的往来调配,更利于输送兵力或者是获得海军的保护,因此,对于航行开辟,众人都无异议。

雅尔江阿沉吟片刻才道:“十四弟,我们如何才能避开西班牙的地盘,如何分辨西班牙的界域?”

美洲地广人稀,虽然欧洲各国都在美洲争抢殖民地,可要说国界,估计是不存在的,胤祯犹豫了下,才道:“美洲疆界很难界定,不管是北上者,还是南下者,沿海岸顺风航行半月之后,遍可沿岸寻找良好的港口,河流入海口,当然,立足之地不能是苦寒之地,灌溉便利的平原最好。”

*

听闻胤祯回京,忙的焦头烂额的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以及礼部汉尚书陈元龙亦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登府拜访,康熙下旨大办,如今这万寿庆典的规模早已超出了之前的预计,这事自然要给老十四汇报一下。

四人在恂王府门前落轿,一出轿便瞅见门口有八顶舆轿,不由心里暗暗叫苦,他们一个个现在都是忙的脚不沾地,可没时间干耗着,见老马头上前来请安,八阿哥胤禩便含笑问道:“来的是哪些人,多长时间了?”

老马头给几位爷请完安,才起身恭谨的道:“回八爷,是裕亲王保泰、简亲王雅尔江阿、显谨亲王衍潢等八位王爷,已经来了大半个时辰。”

一听是这几个人,四人心里都明白,定然是谈美洲分封的事情,大半个时辰,以老十四的风格,应该差不多了,耽搁不了多长时间。

老十胤誐大大咧咧的道:“既是谈分封的事,咱们也去听听?”

“我可没兴趣凑那热闹,又没我们的份。”老九胤禟懒洋洋的道:“有这时间,还不如喝喝茶,养养神。”

提到无缘分封这茬,胤誐也不由一阵沮丧,咕哝道:“真不知道皇阿玛怎么想的,怎得不给我们兄弟海外分封的机会?”

“你发什么牢骚?”胤禟白了他一眼,道:“五哥他们仨才叫郁闷,没见他们仨几个这段时间就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一想到五哥他们仨那副神情,胤誐就想笑,这事搁在谁身上,那都难受。

胤禩心里清楚,康熙之所以不给众皇子分封,是为防着他们在海外积蓄势力,这话只能在心里想想,可不敢说出口,他也懒的掺合,只是含笑道:“这几日都累的够呛,咱们进去闲聊。”说着,便迈步先行。

四人进府,才到二门,便遇上胤祯送裕亲王保泰、简亲王雅尔江阿等八人出府,免不了又是一番见礼,保泰等人知道胤禩他们这几日差务繁忙,略微寒暄,便告辞而出。

胤祯将四人领往书房,落座奉茶之后,胤禩便含笑道:“十四弟,您出京后,皇阿玛又召见我们,说既然是大办,索性就办成一场旷世庆典,广邀各地耆老,宣扬大清教化,宣扬大清盛世,向在京外藩使节、陪臣、传教士、商人展示大清的富庶与强盛。

并下旨着户部又拨了二百万,今年这万寿庆典方才有了这等规模,如此盛大的庆典,我等亦是头次经办,十四弟明日仔细查看一番,看有何遗漏之处。”

难怪会如此奢华,原来康熙是打的这个主意,如此旷世庆典,经来京贺寿的耆老回去一宣扬,大清盛世便将深入人心,不仅利于安抚民心,亦利于宣扬大清正统,同时,对大清的一众藩属国,欧洲各国都能起到震慑作用。

不难想象,所有有幸参与或者是见证这场旷世庆典的使臣、传教士、外国的商人都会口口相传,甚至是以文字记载下来寄回本国,这既算是奢华重威,也算是怀柔致远了。

康熙这算盘打的精,这笔银子也算是花得值了,胤祯微笑着点了点头,道:“皇阿玛圣虑深远,高瞻远瞩,事事从大局着眼,着实让人叹服。”一顿之后,他便接着道:“既是旷世庆典,自然不能有疏漏之处,京城的治安要加强,各客栈茶肆酒楼不得乘机抬价,京城内外的环境卫生清理亦要加强。

最主要的则是对外地进京的耆老要多加照顾,住宿、饮食、出行,还有健康情况,每天都要谴人了解,他们不仅是来给皇阿玛祝寿的,更是宣扬大清盛世,宣扬以孝治国的典范,另外,家境拮据的,要适当予以补贴,或者是赠送仪程。

另外,外藩使节、陪臣、传教士、商人亦要进行统计,安排他们参与到庆典中来,对他们而言,这是无上的荣耀,有了这份荣耀,他们更乐于宣扬。”(未完待续)

………【第451章 老五】………

听胤祯随口指点,竟然说的头头是道,除了治安,居然都是他们疏忽的地方,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以及礼部汉尚书陈元龙四人不仅暗道惭愧。

陈元龙这还是第二次跟胤祯打交道,心里不由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康熙邀请各地耆老进京贺寿,这背后的用意,他们不是不清楚,却没人去注意到这些个细枝末节,京师的治安、物价、清洁、礼仪等细微之处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这些耆老。

正是这些细枝末节构成了那些耆老对京城的印象,而且会随着耆老的宣扬传遍大清的各个地方,京城可是大清的首善之地,口碑的好坏可谓是影响深远。

胤禩轻叹了一声,道:“十四弟大才,这个旷世庆典,实是应该由您来负责。”说着,他又接着道:“入京的耆老皆有子侄辈照料,我们要做的无非是随时接触了解情况而已,不外乎是费点人力,补贴家境拮据的和赠送仪程,这笔开支虽然不大,但我担心那些个油滑吏员,上下其手,借机侵吞。”

正所谓吏滑如油,小吏们侵吞钱财的手段可谓层出不穷,花样百出,防不胜防,胤祯登时也不觉无语,略微沉吟,他才道:“八哥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如此旷世庆典,能尽善尽美自然更好,侵吞一点是在所难免的,却总不能因噎废食。

八哥你们先统计一下,各地耆老的人数,大致的情况,我让十五弟在京报上刊登出具体的赠送仪程数目,多少应该能够防范一些,这笔开支,我来出,不用担心。”

“这倒不用。”胤禩含笑道:“进京的耆老,我们有统计,至今不过才五千余人,加上明日的,最多亦超不过七千,一人十两,亦不过才七万。”

“主子,五爷、七爷、十五爷、十六爷来了。”门外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