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清弊主 > 第166部分(第2页)

第166部分(第2页)

老十四出资数百万为他举办万寿庆典,将他的兴头完全的钩了起来,既然是大办庆典,他索性令老八、老九、老十三兄弟和礼部的礼部满汉尚书瓦尔答、陈元龙牵头,放开手脚,将此次的万寿庆典举办成一个彰显大清繁华盛世的庆典,一则夸耀功绩,二则炫耀大清国力,震慑外藩诸国,让在京的外藩使节、陪臣和西洋的传教士将大清的富庶强盛远播各藩属国和欧洲诸国。

李德全躬着身子,脚步轻快的走了进来,轻声禀报道:“皇上,十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在外觐见。”

“恩。”康熙合上折子,含笑道:“召。”

胤祯三人进殿便利索的跪下,由胤祯牵头道:“儿臣胤祯、胤祥、胤禄恭请皇阿玛万寿圣安。”

康熙满面含笑的点了点头,道:“平身、赐座、赏茶。”

待三人落座,康熙逐一打量了三人一番,见三人精神饱满,不由微微颌首道:“老十三,身子可已无碍?”

胤祥未想到康熙竟然是先问他的病,心头一阵发热,他去年开年就已出京,之前也陛见过,康熙都未曾问起,此时问起,说明康熙心里已经隔阂尽去,他忙躬身回道:“谢皇阿玛垂询,儿臣确已无碍。”

康熙却是叮嘱道:“膝鹤风乃风寒湿邪所侵,郁而化热,极易复发,不可大意,广西所进寻骨风药材对此疾疗效甚好,朕赐你几盒,以备不时之需。”

“谢皇阿玛恩赏。”胤祥登时心花怒放,忙跪下谢恩。

康熙微微颌首,又看向胤禄,道:“老十六,在天津可还习惯?”

“谢皇阿玛垂询,儿臣一切安好。”胤禄躬身回道。

见康熙此时犹如寻常父亲一般垂询,胤祯暗道是好机会,当即便跪了下来,道:“皇阿玛六十圣寿在即,儿臣斗胆恳请皇阿玛允准大哥、二哥为皇阿玛恭贺圣寿。”

康熙闻言微微一怔,沉吟了一下,方道:“难得你时时顾念兄弟之情,允了,十七日,让他俩在御街龙棚叩拜。”说着,又道:“着胤礽长子弘晳,胤禔长子弘昱,十七日扶辇随行。”

虽说没有允准二人随班朝贺,可允准二人长子扶辇随行,这可是大好兆头,胤祯忙叩谢道:“儿臣代大哥、二哥谢皇阿玛恩典。”

康熙已是含笑道:“三日前就接到消息,你三姐、四姐和两位额驸明日也会赶到京城,你见见她们,和她们谈谈澳洲移民之事。”

荣宪、恪靖公主来了?胤祯一楞,立时大喜,这一来,澳洲的牛羊马匹和牧民就不须再用发愁,他忙欠身道:“儿臣尊旨,定然会好好招待她们。”见康熙提到澳洲移民之事,他便顺着话头道:“禀皇阿玛,澳洲移民组织上出了点小纰漏,现在滞留天津的移民数目超出预计,上海又系逆风行船不宜载粮,儿臣恳请皇阿玛能截拨天津漕粮以缓解天津窘困局面。”

天津移民出问题了?康熙一楞,怎不见张鹏翮、富宁安二人上折子?一转念,他便明白过来,这段时间都是报喜不报忧,这二人定然是怕搅了自己兴头,是以隐瞒不报,打算拖过万寿节再说,老十四一见面就谈及此事,想必事情很严重了,澳洲移民事关国策,可不能出疏漏。

想到这里,康熙沉声问道:“天津滞留了多少移民百姓?”

“二十万有余。”胤祯如实回道。

一听竟然有二十万之众,康熙眉头不由一皱,天津就在京畿之侧,稍有不慎,那就不是小事,他按捺住心头的不喜,沉声问道:“是何原因?”

详细的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胤祯才道:“如今,事态已经控制住了,移民既是踊跃前往澳洲,那能解决温饱,不发疫病,就不会有事。”

听闻又是地方官员渎职所致,康熙沉吟半晌,方才缓声说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宽严相济,方为中庸,凡施政,务求当理,朕以宽为政数十载,导致地方官员蝇营狗苟,贪贿成风,若不加以整顿,未免失之于宽,不过,事有轻急缓重,眼下远征在即,待忙完这阵再说。”

胤祥听的心里一紧,康熙这是要顺水推舟,欲放手让老十四整饬吏治?老十四这下可是揽了个天大的麻烦,还好,他将四哥送往欧洲了,否则,怕是又要起风波了。

胤祯亦未料到,康熙竟然会借题发挥,不仅要整饬吏治,而且要改宽为严,他忙欠身道:“儿臣谨记皇阿玛训诲。”

康熙话头一转,问道:“远征事宜,可曾安排妥当?”

“回皇阿玛,远征日期已初步定了下来。”胤祯忙欠身回道:“跨海远征,皆须乘风时,是故,远征美洲定于六月,远征欧洲定于九月,具体日期,还请皇阿玛定夺。”略微犹豫,他才接着道:“禀皇阿玛,儿臣近日研究海外贸易,察觉东洋日本,蠢蠢欲动,似有不轨之心,为防海军远征之后,东南沿海为日本所乘,儿臣欲在远征之前,消除后患。”

康熙闻眼不由瞅了胤祯一眼,远征之前,还要打倭子国?老十四担心什么?倭子国又有什么举动令老十四如此不安?微微一顿,他便道:“详细说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