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帝国沧桑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当初去烟台被李鸿章一顿数落,现在徐润已经自作主张交付了订金,盛宣怀完全可以一推六二五不认账,但是这笔买卖真让徐润他们做成了,自己可能就真的只能是李鸿章安插在招商局的眼线,要想有更大的作为就有点难度。回上海,盛宣怀跟张之洞打了个招呼转身就直奔上海。没想到唐廷枢先到一步,握住盛宣怀的手就一个劲地感叹,徐润做的这笔生意非常的不错,招商局一定要找回八月份在烟台失去的面子,怎么说也不能让太古把旗昌给并购了,只有招商局作到了一定规模,才能在航线上具有定价能力,太古他们才不敢独霸航运权,这是李鸿章中堂多年的宿愿。盛宣怀一看这阵势,徐润跟唐廷枢好像商量好了一样,是的,夺回航运权是李鸿章多年的宿愿,现在左宗棠在新疆节节胜利,一直主张海防的李鸿章如果能够在航运权的争夺过程中战胜洋鬼子,其功劳不逊于战场上赶走俄国老毛子,也可以为烟台遭受英国鬼的侮辱找回一点面子。盛宣怀权衡利弊得失,这一次只有拿下旗昌,才能跟太古抗衡,才能为将来稳固自己在招商局的位子打下基础,眼下唐廷枢、徐润这两个土财主可是等着自己去弄钱呢。

盛宣怀不得不佩服李鸿章的韬略,当初左宗棠为了跟李鸿章分庭对抗,在自己调任陕甘总督之前,将李鸿章的同门师兄,大英雄林则徐的女婿沈宝桢给举荐到马尾船厂,担任福州船政大臣,这样一来马尾船厂跟江南制造局就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后来何璟就希望沈宝桢站在自己一边,形成南洋跟北洋抗衡的局面。何璟后来老娘死了,大清以孝治天下,没办法,何璟何大人也只有按照祖制丁忧去了,这一走,李鸿章就开始对南洋走马换将,在左宗棠忙着在西北打仗的空挡,李鸿章将沈宝桢彻底拉到自己一边,向慈禧老娘们儿举荐沈宝桢,沈宝桢结束台湾海防钦差的使命,出任两江总督兼署南洋通商大臣,这个职务曾经湘军领袖曾国藩干过。沈宝桢在台湾建设海防、开矿的时候,盛宣怀跟沈宝桢关系走的很近,关系很铁,北洋连练饷银子都拿出来了,所以只有靠哥们沈宝桢了。

1876年12月28日,盛宣怀、唐廷枢、徐润三人进了两江总督衙门。当时沈宝桢正卧病在榻,看着三个心急火燎的家伙,沈宝桢有点疑惑,问盛宣怀:“杏荪,你不是说旗昌经营面临问题吗?再拖一拖不是更好吗?”盛宣怀一听,看来沈宝桢是不明白洋人的规矩,于是耐心细致地跟沈宝桢解释,洋人以冬至后十日为岁终,在这年便是四天以后的十一月十六。旗昌洋行主管三年更换一次,现任的主管,任期到那一天为止。过了十一月十六,新任主管一到,重新谈判,可能收购旗昌的价格就不是二百二十二万两,新来的主管完全有可能另集巨资,重整旗鼓,招商局便会遭受威胁,再说我们现在栈房码头都没有,处处受制于太古、怡和,惟有乘机归并旗昌,旗昌下面有我们华商入股的金利源码头、栈房等,这些优良资产我们一旦失去,招商局要向夺回航运权的几率就很小。经过盛宣怀这么一分析,沈宝桢觉得很在理,不断地点头,收购的钱呢?沈宝桢的仆人拿过痰盂,吐了一口痰后,沈宝桢一声叹息:“我说杏荪,并购旗昌对于我们夺回航运权是很重要,可银子是个大问题,银子哪里找去?景星挖煤都在想法通过发行股票募集银子,现在并购旗昌可要两百二十二万两,招商局的总资产也就二百一十多万两,还不及旗昌的规模呢。”盛宣怀本想打断一下沈宝桢的话,沈宝桢没有让盛宣怀有说话的机会,心里还是有些担心英国的太古,几个月前英国人就在烟台欺负了李鸿章一番,“并购了旗昌后,怡和、太古倾轧复起,我们可能遇到更大的麻烦。”盛宣怀没想到沈宝桢怎么突然变得跟当年的何璟一个样儿?这还是林则徐老英雄的侄子、女婿吗?盛宣怀颇有先见之明,知道在航运方面唐廷枢徐润是行家,所以今天来就带上二位。唐廷枢跟徐润开始了车轮战术,轮流对沈宝桢讲述并购旗昌的好处,扩大规模,拥有定价能力之后,才能从价格、运力等多方面跟洋鬼子的轮船竞争,才能夺回航运权。担任过船政大臣的沈宝桢比何璟开化多了,当初自己的老丈人是有一只铁甲战舰,也不至于最后鸦片战争失败远贬伊犁边陲,差点给冻死了。对,收购旗昌。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鲸吞洋船大鳄(14)

钱呢?一阵激动之后,沈宝桢反问盛宣怀。钱对于眼前的三位来说,找钱的门道多,尤其是眼前有这么一位位极人臣的两江总督,也属于国家领导人行列,跟李鸿章一样同属中堂大人级别,拽住沈宝桢,收购旗昌的银子就基本不愁。这下子轮到盛宣怀上场了。盛宣怀拍了拍胸脯:“沈中堂,沈大哥,收购银子有两条路子,一条路子就是靠你老兄了,先给我们挪一点官款,不多,就一百万两,其余的我们自己发行股票对外募集。”沈宝桢一听,这小子为口不小,一百万两银子才是挪一点,沈宝桢当然最关心的就是盛宣怀借用官款什么时候还清,历朝历代因为账目不清丢乌纱的多的是,由于挪用官款还不少杀头的也比比皆是。盛宣怀跟唐廷枢等人一合计,官款不用白不用,一年是个借,十年也是个借,招商局并购了旗昌之后肯定资金暂时会紧张,那就十年吧。沈宝桢让三人回上海后给自己写一个详细的书面报告,并将具体的筹款办法写清楚,这可是要给西宫太后上报的。

局终于做好了,沈宝桢浑然不觉。沈宝桢哪里知道盛宣怀死缠烂打让自己出银子背后另有一个今天阴谋,左宗棠筹借的外国贷款基本搞定,左宗棠为了节省利息,将朝廷批准的贷款额度分了一下,逐批次的贷。左宗棠还有一个算盘,当年太平军侍王李世贤攻占苏杭,杭州的府台王友龄上吊自杀,整个江浙陷入极度恐慌状态,尤其是商贾财路阻断,不少人商贾的金银珠宝、娇妻###都被上帝派来的子弟兵给掠走了,自己快马加鞭,带着浑身鲜血的湘军弟子从李鸿章的老家皖南一路杀来,将太平军驱逐出杭州城,并担任浙江巡抚,怎么说自己也是闽浙一带的父母官,巨商胡雪岩又是送棉衣送大米的,自己要跟沙俄傀儡阿古柏最后决战,江浙的这些子民们总不能干瞪着眼珠子看着自己曾经的父母官带着子弟兵们在西北挨饿受动,还要挨阿古柏的揍吧?江浙一直是历朝历代的钱袋子粮仓,商贾云集,这一次那些大老板土财主怎么着也得想办法接济两个银子。就在徐润带着收购旗昌的订金条儿找到盛宣怀的时候,盛宣怀以钱为由稳住徐润,自个儿到书房立即快马飞书李鸿章,接到书信的李鸿章赶紧回复密信,一定要找到沈宝桢,沈宝桢跟左宗棠的关系比较微妙,尤其是在马尾船厂的那一档子事,一旦左宗棠逼着沈宝桢给自己打仗筹银子,沈宝桢还真不能拉下脸,江浙的这些土财主又多,当年有救命再造之恩,加上胡雪岩一忽悠,左宗棠还真就能将江浙的银子给忽悠到西北战场上去,那样一来左宗棠在西北的胜算就有了十分,到时成了大清帝国的西北门户,自己调任沈宝桢分裂南洋势利的苦心就全白费,旗昌一定要收购,这正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好机会。李鸿章受命盛宣怀,一定要蛊动沈宝桢从地方财政、盐商、各埠商人筹措银子,江浙的商人按照点人头购买招商局股票,这样一来江浙的银子抽走一百多万两,等左宗棠伸手借银子的时候,江浙的父老乡亲想帮助这位曾经的救命恩人、父母官大人都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搞定沈宝桢,三人回到上海是通宵达旦地写报告,到了30日这一天,招商局的书面报告就送到了两江总督衙门,沈宝桢一看,他妈的,商人就是商人,无商不奸,借了朝廷的官款,还要彻彻底底地利用两江总督衙门的公信力为招商局筹银子。唐廷枢他们筹集另外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的第一条路就是劝令旗昌中的顾福昌家族等华商将其二十万股本退出,转投招商局。接下来的招术就全是打着两江总督的牌子买股票,请两江总督下令两淮盐运司,劝令两淮盐商购买招商局股票,按照登记在册的盐商测算,能有七十九点儿万两银子入账;还有下令各藩司各海关道随时劝谕各商埠富商购买招商局股票。

12月31日,书面报告得到沈宝桢的全力支持后,招商局正式向旗提出了六项交涉条款。两天后,也就是1877年元月2日,唐廷枢谕旗昌草签了购买该公司产业的契约。第二天,旗昌给招商局发来了书面函件,详细罗列了该公司出售给招商局的全部财产的账目清单。十二天后的元月15日,旗昌轮船公司举行股东大会,大会表决通过清理产业并提出了将财产出售给招商局的合同要求。就这样,横行中国内河沿海最大的殖民航运企业旗昌轮船被招商局收归囊中,早年英美大使馆降半旗致哀的顾福昌用于入股旗昌轮船公司的资产金利源码头货栈正式回归到大清帝国的怀抱。

很快,收到旗昌轮船公司股东大会决议的招商局傻眼了,在旗昌并购案的过程之中,一个巨大的阴谋正象一张大网向轮船招商局张开,旗昌、太古象地狱释放出来的幽灵,让招商局遭遇前所未有的变局。

致命的多元化(1)

盛宣怀春风得意,沈宝桢这一次真是够义气,旗昌轮船就这么乖乖地被招商局收购了,盛宣怀功莫大焉。

沈宝桢调任两江总督以来,促成了大清王朝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际并购案,为夺回中国航运权立下了不世奇功。当看到招商局并购旗昌的草约,沈宝桢捋了捋胡须,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油然感叹到:“为千百年来创见之事。”激动之余,沈总督沈中堂立即上奏皇帝给西宫太后,决定筹拨江苏藩司粮道及江海关库银五十万两、江浙筹拨二十万两、江西筹拨二十万两、湖北筹拨十万两。沈宝桢的折子一送达光绪皇帝的案头,李鸿章就跟小皇帝光绪说,皇上,这是亘古未有的大并购,也是我大清半个世纪一来第一次通过商业手段战胜洋人的商场之战,只要我们政府支持了招商局这一笔银子,我们的航运权就回来了。坐在皇帝龙椅背后,隔着帘子的西宫太后轻轻地咳嗽了一下,小光绪差点尿都吓出来了,赶紧按照之前西宫太后叮嘱的那样,有模有样的说:“准奏。”

元月十五日一大早,唐廷枢、徐润、盛宣怀三人就早早地来到了招商局办公室,三人相互道了早安之后就开始神侃。侃着侃着,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在报名贴,秋试解元公到,盛宣怀一听这话悲从心起,从1866年应童子试到现在已经考了十年,次次都是名落孙山。其父盛康跟李鸿章曾是科考联谊,没想到自己作为盛家的大公子却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烟台被李鸿章训斥一顿之后,盛宣怀到了湖北的武穴,一直希望通过仕途走进官场的盛宣怀决定回老家江苏武进参加秋试,没想到依然是名落孙山,一直跟随李鸿章这样科举仕途出生,又经历马上硝烟战争的中央领导人,盛宣怀一直内心惶惶,这也是中国###高考制度八股取士的魅力,上千年的历史证明,农民是王朝颠覆的导火索,但是真正颠覆王朝的还是那些爬格子的读书人,要想将读书人的注意力引开,让所有的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高考科举,走入官场,才有机会走进权利核心。最王八蛋的皇帝将读书人软禁在了八股之中,再也不用担心读书人嚷嚷,盛宣怀亦不能免俗,对在西方文明摧残下的八股科举依然趋之若鹜。唐廷枢是看出来了,拍了拍盛宣怀的肩膀:“杏荪呀,你看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嘛,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除了科举,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作,同样也是为朝廷争光,为子孙造福嘛。”

说话间,旗昌轮船东家旗昌洋行将股东大会决议的合同送过来了。盛宣怀一看就火了:“他妈的这些洋鬼子欺人太甚。”唐廷枢赶紧接过旗昌洋行的股东会决议合同,合同除了旗昌洋行自行规定了招商局的付款时间,还重点罗列了几条:招商局只有付清欠款后才对轮船设备等财产拥有所有权;招商局必须接纳旗昌的海事监管人员;招商局并购旗昌后,仍需遵照十年前(1867年)旗昌与怡和、琼记、省港澳等洋行的协议办事,不得利用所购的旗昌船只形式南洋航线或省港澳航线。一向精通英文的唐廷枢被旗昌洋行的这一流氓条件也给气得两眼直冒绿光,这简直就是对招商局的运营主权跟独立地位的亵渎,留下旗昌的海事监管人员,那招商局还能管理吗?一旦中美双方管理人员发生争执,美方人员开枪打死了招商局员工,到时候可能云南教案的悲剧就要重演,李鸿章大人又要去给美国人装孙子,这事肯定不能这样长久下去。还有旗昌跟怡和他们的协议那是并购之前的,招商局收购之后此前的船只都变换了主人,这坎能亨真他妈操蛋,企图想通过出售自己的产业的机会还要插手中国的航运业,用心是多么的险恶,洋鬼子这一条有点让招商局自己恶心自己,这岂不是戏耍大清王朝吗?这样的合同一旦上奏,唐廷枢想着想着,浑身一颤。

致命的多元化(2)

这份折子先送到了李鸿章的案头,李鸿章一看,洋鬼子来这么一招,不是让招商局自己跟自己打仗吗?旗昌跟怡和签订的合同是有期限的,这个好办。洋鬼子硬塞进来的海事监管人员,这玩意儿很烫手,不能留,但是全部拒绝旗昌肯定要跳起来,也得想个折衷的办法。徐润是在洋行里面混出来的暴发户,对洋人的脾气秉性摸的比较透彻。“中堂大人,我们可以把余款首期结帐日子改一改,到七月一日,过户日子还是定在三月一日,用人方面我们要在妥协中埋下伏笔,轮船的总管还是可以继续雇用,其余的什么船长、副手一类的,我们实行试用制,这一条讲清楚,不行的就让其滚蛋,免得以后洋鬼子胡扯闹事,至于跟怡和他们的合同,合同期满我们就可以派船行走了。”李鸿章微微一笑:“雨之,你果然不愧是跟洋人打交道的,就这么办,旗昌现在是急着出手,如果我们这么妥协的条件他都不能接收,那我们也就不要上赶着嘛。”

三天后的元月18日,朝廷就准了李鸿章的奏折,同意收购旗昌。这期间有人又开始出来搞事,说这就是旗昌洋鬼子的一个诡计,以二百二十二万两的价格将木质船卖给招商局,旗昌他们是想用这部分资金去重新置办新式铁甲船,这样一来旗昌不仅仅耗费了我们的大量银子,又变现了废旧资产,有了铁甲船,旗昌如果再次联手太古、怡和他们,我们的招商局就陷入被动,运费降低的情况下,还要掏出一大笔资金来维修收购过来的破船,否则我们就真的收了没用的破难,让旗昌武装了新的装备,这无疑于是作茧自缚。慈禧太后一听,这些被李鸿章斥为杂音的推理也不是毫无道理,收购旗昌的资产可以说是耗尽了招商局的资金,也倾了大清的财力,旗昌如果拿了招商局的银子卷土重来,那可就麻烦了。码头、货栈什么的,到时候旗昌勾结美国的军方,尤其是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的军人整天没事赌钱泡妞的,让美国人民很生气,派到中国来打打仗,当初自己的儿子同治死都要泡妞,更何况这些美国大兵呢?一旦旗昌的老板在美国大兵那里一忽悠,中国有大把的小脚花姑娘,那美国大兵还不流口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