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的奇迹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我在克利夫兰所做的,以及我在这几页中试着告诉各位的,是要提醒每个人胜利的感觉有多好。

但是你知道吗?回味起胜利的快感,可真是件累人的事。试问,你上次获得胜利并感到雀跃不已是多久以前的事?有一大票人可能要伤脑筋老半天,才说得出一件。请不要放弃,继续尝试去回想,它最后会浮现你的脑海,然后请将那一刻鲜明地保存,保留住那份胜利的快乐及雀跃。

如果你已回忆起胜利的兴奋感,你可以开始向前迈步微笑。

事实上,你该大步向前迈进,并且为自己想得起而别人却想不起来,有点幸灾乐祸地暗自偷笑;这可能不是个好行为,但是它真的有医治这种健忘症的效果。

尝一尝成功的滋味现在我教各位一招重新发现“胜利”悸动的秘决,我经常用它来开始一项会议。我辑录了一卷录影带,其中搜集了许多美式足球比赛终场结束前的片段,或令人心惊动魄、热血沸腾的精彩镜头:球员们激动地冲过终点达阵线,兴奋地抛橄榄球、握着拳头互相击掌,而全场观众为之疯狂的场景。我放着带子,再配上令人热血澎湃的音乐。当带子播放完毕后,我会要求室内的每个人站起身来,彼此庆贺。”你们已经超越第一名了。你们是全美国的第一特区,庆祝吧!”

这样做效果惊人。荣耀和成长使这些一向自认拘谨的“专业人士”,几乎像疯了一样,他们雀跃、欢呼、互相拥抱。我爱这种感觉!他们也一样。

这一群人体验到了“胜利”那种冲上云霄的感觉。那感受真好!而稍后在1993 年,当代由克利夫兰转调到哥伦布时,我也将同样的方法运用到第一次会议上,而在6 个月内,整体销售业绩就开始扶摇直上,盈余更高居全美的第二位。

各位不妨试试这个方法。不过我必须先警告你,刚开始几次你绝对会很恐慌,因为他们可能会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面面相觑,怀疑你是不是疯了。

我从未遭到这种状况,别人的回应总是热烈的。不过如果现场有一丝丝沉默尴尬出现,请立刻站出来,握住最靠近你的一双手并高高地举起来,这样将可破除冰冷的场面!

认为竞争求胜的欲望是一种原始、不文明的本能,并且必须在现代文明人身上加以压制的说法,我一点也不能苟同。事实上这句话应该颠倒过来才对,然而这种观念所要对抗的,却是从幼年时期起就根植于人类心理的一种制约。许多父母、老师及雇主都认为,为了要有正确合宜且有秩序的行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压制竞争的本能,所以一顶厚重却模糊不明的大帽子,就被用来扣在“冲突”、“感情”及“动乱”等字眼的头上。他们会说,在班上被公认最聪明、跑最快,或是大喇叭吹得最好的小孩,就得意洋洋,是一种“不乖”的行为。

身为一名管理者,我所做的就是允许我的部属去竞争、去赢、去“得意洋洋”——当他们成为“最好”的时候;同时也允许在他们不是最好的时候、感到失望。

意志V。S 需要这本书原本该被名之为“我父亲的管理实务”。父亲第一次让我去竞争,并感受获取胜利的滋味,大约是在我只有6 岁大的时候。那次我和住在街尾的一个朋友一起玩,为了某种原因我们吵了起来,最后他在后面追着我跑回家。我边跑边哭,父亲听到了外面的骚动而走出家门,站在门廊上;当我跑近家门时,大叫着要他帮忙,但他所说的只是:“不要跑,回过身去面对他!”

对经理人,我也要求他们有相同的态度。他们是团队领导者,我期盼他们亦师亦友地教导同时训练周遭的工作伙伴。业务性的工作总会有“一整天不停碰钉子”的坏时光,而我想听到的,就是像我父亲所说的:“不要再跑了,回身去击倒他们!”

我将这种态度名为“求胜意志”,而不是“求胜需要”。每个人都要胜利,即便是个最懒惰、最没有动力、最悲观的人也想要成功,但他不见得会去做确使成功发生的事情。“求胜”是困难、危险十足的工作,而“不断的失败”更包含在这项工作中。

尤其是销售业务。销售业务性的工作,就像是赤手扳倒一头豪猪,到处都是刺,每根刺都代表一次拒绝或不同程度的失败,当你试着要扳倒这头豪猪时,它们便不断地刺伤你。如果你没有坚强的求胜意志,光失血过多就会置你于死地。

求胜意志初接管一个有问题的组织时,你最好先假设他们不是完全没有了求胜的意志,就是已严重折旧。以下一系列的问题检查表将会协助你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

你的人是否会迟到?

是否会早退?

业务活动的情形是活动量很低还是根本没有规律?

他们最常讨论的是所遭遇的问题、困难,及令他们失望的情形?

他们能否详细地告诉你竞争对手的行动?

相同的错误是否不断重复地发生?

你是否听过客户的赞赏、抱恕,或是什么都没听过?

现在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这些问题。经常迟到表示这个人已经失去工作热诚。当然,有时候迟到真的是因为家里有事或是路上大塞车;但如果是经常性的迟到,每周一次甚或更多,我就会认为这个人不愿意认真去思考如何改进每天早上的动作流程,例如早一点出门,或是试着解决任何横亘的问题。

就如同我先前所说的,想获致成功就必须努力工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必须努力解决它们,否则它们就会成为下面这些失败的借口:“如果不是要照顾三个小孩,我一定可以准时上班”,“路上的交通状况真是把人气坏了”。

“早退”的情况也相同,如果它发生得太频繁,我会认为这个人不是宁愿到别的地方上班,就是如前所述的,让工作以外的要求取代了工作上的需求。

我们稍后会再深入探讨这些事,但是在此我想先提出一个重要观点。身为一名经理人及领导者,当“他们是否会迟到或早退?”这样的问题的答复是“是!”的时候,千万不要就此打住,是工作真的无聊、沉重到同仁们会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这里回家去?没能让这个办公室活泼、有趣、生气蓬勃,是不是我的错?如果你和我一样认为胜利的悸动所带来的补偿,会远超过早点起床、叫孩子早一点上学,或是早一点出门上班等额外的努力付出,那你就该想想,容忍迟到早退是不是建立成功团队该有的作法。

或者迟到早退是因为你并没有成功地向部属说明你的最低要求?在明尼苏达的时候,有位经理人在我上任两个星期后就离职了,原因是她一直习惯于每天下午4 点半就早退下班,面对我的原则,她根本无法适应。我告诉她如果无法全盘投入时间,她就不是个称职的经理人——在那之前,她实际上也不是非常称职。如果我仍不在乎地让她继续早退,其实就等于是鼓励她继续失败下去,并间接促成她底下所有人的失败。

动起来业务行动力的水平高低,也是个很好的观察工具,它会让你察觉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受挫的人通常会不想活动,退缩躲在角落舔舐伤口;而胜利的人则是兴奋得动力十足,四处寻求业务机会。就业务销售而言,“接触顾客”的活动就是活生生的血源。如果你是其他行业的主管(我这本书也不单只是给业务销售人员看的)问问自己你那一行业的血源动力到底是什么。只要找出这个血源,你就会知道每天该做些什么事,以保持门庭若市。

激发行动力的第一法则是,评量目前的行动状况与应达到的行动状况(财务及销售目标)之间的落差百分比,然后将这个百分比数字乘以二。举例来说,如果销售目标落后10%,则最少心须要增加10%的行动才能达到目标;不过你最好计划将行动力提升20%,不仅以策安全同时也有超越目标的机会。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不合常理?不会!如果我每星期拜访10 位客户,就算再多拜访两位也死不了人。将这个观念扩散到全体组织内,额外的行动努力将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