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艳说大唐 > 第98部分(第1页)

第98部分(第1页)

宋朝的欧阳修写的新唐书中记载,李渊曾对突厥可汗说过,“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先不论他是否卖国,只此行径就可以看出,李阀李渊的身体里面到底有多少汉人的血统?

如果天下交给这样的人来坐江山,这实在是个笑话,可悲的笑话。当今世上,随便问一个人知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富裕的朝代,很多人回答是唐朝,稍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会说,最强大的是唐朝,最富裕的宋朝,其实,错了。

历史上最强大朝代的是隋朝,最富有的是南宋。

事实上,历史是人写出来的,后世之人只知道隋炀帝杨广的昏庸,却不知隋文帝杨坚的伟大之处,如果不是杨坚,当时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根本得不到统一,正是因为杨坚,中原结束了北周北齐时期的胡化逆流,推行汉化,为后来的唐宋汉文化奠定了基础,没有杨坚的横空出世,汉文化是否会在之后的若干年里就此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实在很难说。而隋朝的伟大也不仅于此,隋朝推行的政治制度对周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文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些国家当中包括了新罗,也就是朝鲜的三个国家之一,是的,韩国不是一直要跟咱们中国人抢粽子抢筷子抢孔子吗?他们还说韩国古代有七千年的历史,连我们中国都只敢说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他们的脸皮还真不是一般的厚,事实上,从隋朝时代起,他们的祖宗连国家制度都是剽窃我们中国人的。

而且,隋朝是唯一的让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后来的所谓强盛的唐朝也办不到。

相比之下,唐朝这个朝代,集中国所有朝代弊病于一身。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丑陋的百科全书,中国所有王朝后期的病状特点唐朝都具备。唐朝大部分时期都是一团糟,比中国哪个朝代后期都乱。第一是被异族凌辱欺负还卖国。唐朝政权屡次逃出国都,留下可怜的人民,唐朝政权还引外祸而平内乱,放任异族欺辱掠夺中国的老百姓,唐朝是第一个签定条约割地丧权辱国的朝代。第二是藩镇割据。唐朝长达一百多年都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台湾和大陆也就隔离不到百年,民心已经大不相同。大批的华北人民往当时的国外契丹跑,人民都叛逃国家了何谈爱国?这些人正是以后辽、金、蒙古对付中国的骨干力量,唐给中国造成的祸害难以估计。第三是横征暴敛人民苦不堪言。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将九百多万户的赋税负担,强加在一百多万户的身上,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为避税逃跑到深山,被吃或吃人现象家常便饭,看看历史、读读唐诗真是触目惊心。第四是宦官专权。比历史上哪个朝代都要严重,皇帝都是听太监的,唐朝大部分时期完全就是一个太监政权。第五是朋党之争。官员们分帮结派为利益胡乱的相互斗,这样的大臣能治理好国家?

杨子不想当皇帝,他没有这个野心,但他更不愿李渊李世民得到天下。在他心目中,最佳的皇帝人选就是宋阀,这个坚持汉人正统的门阀。

这场战斗虽然也损伤不小,但阵亡六个人的代价换取东海盟三百余人全军覆没,实在是一场完胜。敢于冒险出击的军事策略,优良的武器装备,训练有素、死战不退的士兵,成就了这场漂亮的胜仗。

在包括尚奎泰在内的四名将领建议下,梁都城内举行了酒宴,杨子带头向阵亡的六名士兵敬酒,令其余将士很是感动。

这一战,使得杨子威名四播,震惊天下。

对于梁都这个军事重地的入手,杨子开始考虑自己争夺天下的策略。自己从立志争霸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他本来是打算去李渊的鼻子底下发展自己的势力,但现在他重新思考自己的将来,如今李子通、杜伏威、李密等都在觊觎富饶的南方,这里究竟有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呢?是否要从梁都、彭城着手,开展自己的争霸大计呢?

现在对自己有利的唯一优势,就是竟陵的方泽滔是友好方,飞马牧场几乎就是大半个自己人,再加上东溟派可以源源不断的海运战争资源,杨子经过彻夜的思考,决定以梁都和彭城为根据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因为,他不是原著中的寇仲和徐子陵,他拥有的财富资源是寇徐两人根本无法与自己相比的。

飞马牧场的良好关系,东溟派的全力支持,和宋阀宋师道的交情以及和宋玉致这长腿妞隐隐约约的暧昧,神奇军师沈落雁的暗中筹划,唐帮旧营的秦叔宝和李靖两员猛将,再加上自己斩任少名、毙四大寇、全歼东海盟积累起来的声望,这些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天色将明,杨子白日激战,夜晚不眠,却是觉得精神奕奕,从未如此振奋过,忍不住一声长啸。

刚想出门遛遛鸟,对着明媚的太阳抒发抒发自己纯洁高尚的情怀,陈家风突然匆匆忙忙的找了来,见他神情有异,杨子吓了一跳,还以为李子通之流打了过来。

在陈家风的引领下,杨子登上梁都城头,瞠目结舌的望着进城的官道上络绎不绝的车马队和拖男带女的回城住民。杨子心中一阵无奈,自己只不过是想了一晚上准备以梁都和彭城为根据地,都还没定下来,结果这些人就跟抢超市减价货似的赶回来,这可不就是正宗的赶鸭子上架么!

原本死气沉沉的梁都在一个上午就恢复了生机。

这时候,陈家风手下的人已经代入到梁都管理者的角色,维持着乱哄哄的秩序,远处的码头原本只有十来艘船,现在也已经猛然膨胀到百多搜了,看这情形,梁都很快就要人满为患了。

男装打扮的师妃暄突然芳驾莅临,婀娜多姿的走到杨子的跟前,淡淡的道:“杨城守,恭喜你了,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一座军事重城。”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杨子苦笑道:“师小姐,喜从何来啊,梁都虽然是军事重地,但以我这区区的几百人能守得住么?随便是谁打过来,我都得逃命,这些百姓竟然还回来,我现在都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却还挖苦讽刺我。”

师妃暄淡淡的一笑,道:“我说的不是风凉话,事实上我仍是不希望你崛起,影响到中原的统一,眼下看上去,你是打败了东海盟的契丹异族,做了一件大好事,甚至为你自己赢得了声望,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否是中原百姓之福,难以定论。”

杨子笑道:“原来你还是看好李世民。”

师妃暄深深的瞧了他一眼,道:“你是否很失望?”

杨子摇头道:“我不是对你失望,而是对慈航静斋失望,我不知道为什么慈航静斋一定要选择李阀,你难道不知道李渊……”杨子突然收声,因为他现在不能确定李阀是否已经跟突厥的始毕可汗联合,如果现在说出来的话,未免令人怀疑。

事实上这个时候李渊还在厉兵秣马等待时机,他还没有和突厥进行密谋,杨子没有说出来,是明智的。

师妃暄秀眉微蹙,道:“知道李渊什么?”

杨子略一沉吟,道:“李渊在年轻的时候,曾是文帝身边的一个小侍卫,后来也不过是当了个小小的低层军官,直到炀帝杨广当上皇帝之后,李渊开始步步高升,大业初年,他就被提升为荥阳和楼烦两郡的太守,后来调任中央朝廷担任了殿内少监,成为大隋帝国权力中枢里的重要人员,又过了几年,杨广再提升他为卫尉少卿,紧接着,不断的升官,杨广一步一步把他从一个低层军官提拔到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大吏,最后,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掌管大隋边关重镇的军政大权,连边关要地杨广都能交给李渊,可见杨广有多信任他,可是,李渊是怎么报答对自己有着再造之恩的杨广的?我不明白,一个如此忘恩负义的人,为什么会被你们慈航静斋看中,这当中有什么猫腻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总之,我会阻止他。”

师妃暄轻叹一声,道:“有些事,你现在还看不明白,我也不懂,但师尊总是不会错的,劝你的话我也不说了,我是来向你辞行的。”

杨子道:“你要走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