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逼上滕王阁 > 第35部分(第1页)

第35部分(第1页)

武后这才转过身来,狠狠盯着胆怯了的李弘良久,不露声色平淡的问:“近来你很关心招贤纳士的事务了,是吗?”

李弘心悸地答:“母后是指吴子璋?他是父王……。”

武后依然平淡地说:“这已经是皇历上过去的轶事旧闻。近日满城风雨的新闻,传说你给礼部尚书王福畤府上,亲笔书写,赐对联,赠匾额,好不热闹。”

“这……这是遵听母后一贯的教诲。”李弘灵机一动立刻狡辩:“欲天下大治,必须武安邦,文治国。首先要尊儒重道,招贤纳士,才能广揽俊彦,使天下人心归向…”

“好了。”武后堵住陈词滥调:“在那么多位太子太师、太傅的教导下,你确实懂得了如要拢络民心,先要归顺士心。朝野中你那忠孝仁义的美名已经超过了你父王了。”

“儿臣不敢!”李弘被惊住了。

“不敢!”武后有份量地言道:“你好一副对联啊,祖孙七进士,兄弟五登科。你这样给文中子的后代锦上添花,有多光彩。文中子桃李满天下。你这壮举不仅让文中子的徒子徒孙闻风来投,只怕天下士人都要来投奔你这当代的孟尝君了。我得尽快奏明皇上为你扩建东宫太子府,否则容不下你三千食客,我将罪莫大焉!”

李弘感到事态严重,急忙跪下:“儿臣知罪!”

“起来听着!”李弘站了起来,武后又款款问道:“王勃可曾经过科举赴考?”

李弘恭敬回答:“未曾。”

“王勃可曾有了金榜题名?”

“没有。”

“未经科举怎进士,金榜无名怎登科。他王家那来这祖孙七进士?兄弟五登科?”

李弘将过错推向武后:“儿臣,这样题字也是为颂扬母后为国选才的美德。”

武后一时也蒙了:“这怎么成了我的美德了。”

李弘有根有据答道:“母后秉承大唐祖训,榜外拾遗,降旨全国幽素举贤,父王有病,是母后亲临策问,慧眼独具选中王勃等人,其中王勃更是学识渊博,人所共知。他虽非正式科举,未上金榜,论文才,凭学识,胜过了及第状元。他经老相国和母后亲自遴选,完全可以任职重用。儿臣赞他是登了科的进士,实实是敬慕母后为国求贤的美德!”

武后这才由衷的笑道:“你若真能理解为娘的用意,也不辜负娘多年来辅保你位居东宫,册立为皇太子的苦心。”

李弘以为心计得逞故作亲切道:“母后政务繁忙,儿臣无知少尽孝道,还望母后原谅。”

太平公主看不惯,不耐烦地讽刺道:“得得得,你是名满朝野的仁爱孝悌的皇太子,就差举国上下都给你歌功颂德了。不要在这里献殷勤,扰了母后与我钓鱼的乐趣!”

武后略于指责:“疯丫头,你怎能这样态度对兄长。弘儿,那王勃终非正式科举及第,不能由吏部轻率授职。按已往贯例,已册封了朝散郎,可安置在亲王府去为舍人。弘儿你东宫左右春坊已人才济济。你看安置在你三位弟弟,谁的王府中合适。”

李弘出乎意料,还不死心笑道:“儿臣东宫虽有些人才,但像王勃这样才智的……”

“吴子璋有过之无不及!”太平公主久已在胸的气恼发了出来:“你不要得陇望蜀。马上就随心所欲,想要占尽了天下美事。”

李弘被刺心病顶撞道:“妹妹怎能这样说话!”

武后笑着:“看你俩,从小就爱顶牛绊嘴,你是兄长就让她点。这个王勃我想安置到沛王府,让他去当李贤的陪读舍人,也许他能让你二弟有所长进。”回首观浮楼,轻轻吩咐:“去吧。”

太平公主幸灾乐祸;李弘无可奈何;武后软硬兼施意图得逞,若无其事继续钓鱼并催公主:“鱼儿上钩了!”

公主急提鱼竿,鱼饵被鱼夺去:“唉哟,我这条大鱼又给溜掉了。”

“你是自作聪明尽出错,你呀什么时候才有长进!”

李弘慢慢离去,句句话都听在耳中,砸向心头,猛的加快了脚步。

李弘气冲冲向前走,在假山旁与沛王李贤撞了个满怀。李贤火爆脾气怒斥:“混账!……啊是大哥你呀!”

“二弟你这位二圣贤,什么时候才能真真像个圣贤,走路四平八稳的。”李弘十分友爱地,为李贤掸尘土。

“得得,我可不是豆腐做的经不起碰!”李贤并不十分友爱:“我可比不得大哥,监军忙得团团转,还要每天忙着来给父王端汤送药。和你这忙人比,我是多余的‘剩人’,是无事的‘闲人’。随便你们怎样挖苦,我啊,就是爱当这么个逍遥自在的圣人贤人。”

李弘亲切地道:“龙子凤孙自有天赐福。我位居皇太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人指手划脚挑毛病。我真想和你换个位置,也享享那与兽为伴,与鸟共舞的悠闲清福。”

“什么换位置,我可没有篡权谋位的野心,这可不能胡说。”李贤略有警惕。

李弘谦意地:“为兄哪有这层意思。”关心的问:“二弟不在府中与鸟兽同乐,今日怎么有空进宫来了。”

李贤叹道:“好久好久前,母后就将一个娃崽王勃写的谏言,要我阅读后写个感想。”

“沛王府内文人雅士不少,让他们替你写写交了卷不就得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