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新武林恩仇录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汗靠拢的选择。

兴教和兴国一样,全靠机心。理想主义的标准在历史长河中其实没有什么仲裁力。其后全真教代表道教和喇嘛教、汉地佛教争为国教,李志常张志敬大败。所以孙德彧老成持重,处变求稳。七彩神女就去造不成乱。

龙虎山正一教就不同。从东汉光和年间起,千多年的一个大教派,走的是上中下三层均衡发展的路子,改朝换代如走马灯一般快,正一教却永远是新皇朝借以治理人民的宗教工具。正一教的霸权地位也就在这么一个亮点上永远闪烁。

而茅山上清坛和阁皂山灵宝坛,它们的少数宗师时而进入这个亮点,多数宗师却又接近或游离开这个亮点。霸权地位永远是它们的一个不能实现的梦。

正一,上清、灵宝三坛,同为符箓教,却暗中较着劲力。

所以,中枢省臣哈喇哈孙在龙虎山造乱成功。

灵宝坛宗师乐静修从阁皂山飘掠下来,带了十二名随从道人,向龙虎山飘掠而去。

十三名道人不骑马不坐车,尽皆步行。阁皂山灵宝观老住持乐静修当前飘掠,十二名门人弟子则随后分两列而行。众道人步履沉稳而娇健,头脖端正,腰板直得如一杆杆长枪。为首乐静修,更是仙风道骨,行走之际,好似脚未沾地一般。十三人向东而行,朝龙虎山飘行而去。

他们是到龙虎山去论道证术,以期决出道教符篆派三大宗坛——龙虎山正一坛,茅山上清坛、阁皂山元始坛——谁优谁劣。

从阁皂山到龙虎山不过两三百里路,乐静修带门人弟子日行百里,可谓不快不慢,即不至疲累,又舒活了经脉。

第三天下午,众人到了龙虎山天师府前的泸溪河南岸。乐静修向着正一教派在北岸接客慢吞吞撑过来的船冷眼一看,轻声说:“架桥过河。”

乐静修话音一落,只见十二名阁皂山道士,各自从怀中取出一尺长半尺宽的木板一块,依次扔进泸溪河中,隔得两三丈远扔置一块,浮垫在河面上。说亦奇怪,乐静修往河边一站,那木板便不随水漂去,一溜浮在水面,就象静塘中钓鱼的浮筒。

然后,十二名道士依次从西岸纵掠出去,踩木过河,轻功好的,那木板晃的一晃,轻功差一点的,那木板最多沉得一沉,十二名道士,却无一人湿了青布圆口鞋或十方鞋。

乐静修最后过河,只见他轻轻一步跨出,既不是纵射,也不是飘掠,而是如常人走路一般跨步,一步却跨出了两丈多远,踩在第一块木板上,借力又跨出了第二步,踩在第二块木板上。对于道教高人来说,这手功夫纵能登堂入圣,但也不是前无古人。奇就奇在乐静修第二步跨出,那第一步木板,就沾吸在乐静修的脚底,随他一起向河对岸走去,就象常人走路脚下沾了泥草一般随便。

如此跨了十二步,十二块木板便吸附在乐静修的双脚上,左右脚各吸附六块木板。等乐静修上了河岸,那由十二块浮在水面的浮桥,便干干净净地收了起来。水面上再无半点痕迹。

只听得天师府那边传来龙虎山正一教飞龙长老的赞叹声: “好俊的灵宝派交泰气功!够资格到龙虎山来论道证术了。”这话听起来是赞叹,其实那“够资格”三个字,却是居高临下,犹如老师评点学生一般。

乐静修正想反唇相讥,只听北边道上一个笑声响起,一个苍老与圆润混为一体的声音平和地说:“乐宗师这手轻气功,不管够不够格,老道想来,飞龙长老却是不会御使的。”

随着话音,一辆马车和十数骑马如飞而来,奇怪的是,那马蹄落地无声,那马车的铁车轮从官道上如飞而来,也没有一点声音。等到乐静修十三人上了河岸,到了天师府门前,那马车正好驰到。众人一看,大吃一惊,只见那车轮似乎并未着地,好象是在凌空飞转,而在车轮下,若有若无,似有一层白气裹垫一般。

马车停下,众人眼睛一花,并未看见车门打开,一个年约七十的老道士已经站在了众人面前。茅山道士的穿墙破壁神功,自古以来就是一绝。

这个老道士就是茅山上清官主持茅匹真人。此老之叫茅匹,是因他太谦虚。元成宗元贞三年,皇上召他去大都作法祈雨,他去了,以雷法祈得一日大雨,皇上喜曰:“先生法术通神,深得三茅真君真传也。”

此老却摇头道:“皇上过奖了。贫道所学,不过三茅先祖之神功的一点匹毛而已。”

成宗笑道:“先生叫茅匹,其音正合匹毛之意,莫非所名之意正在于此?”

老道笑道:“匹乃匹夫不可奇志之意。不过这谐意既能引皇上一乐,那就附会一下也无可无不可。”

灵宝宗师乐静修跨木踩木过河,这轻功已经惊世骇俗了,他却还以内吸神功收回所踩的漂木。从气功的学理来讲,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轻功靠提气,以减轻人体对载物载体的重量。而吸物附体的气功,却要外发真力,将异物吸住以后,牢牢吸附在身体外面,那又如何提气轻身?所以从气功学理上讲,这踩木过河与吸木收木两种气功法门是不可能同施为的。可乐静修却同时施为了,而且随意之极,显示出极为奇诡极为高深的内功修为。

但茅匹老道却更上一层楼。他坐在车中施为神气功,竟使十数匹马的马蹄于奔驰中不发出一点声响,他的马车更是飘浮在一层真气之上,使得铁轮无声,这要何等深厚的功力?何等精绝的法门?

龙虎山十大长老之首飞龙长老竖掌作礼道:“茅宗师神功盖地,佩服佩服。”

这飞龙长老也真会说话。常用语赞人说“神功盖世”,他轻轻巧巧易一个字,说成“神功盖地”,不知他是在赞人还是讽人。

茅匹怒道:“长老是否也将你的神功盖地一回?将马车托起与贫道开开眼界?”

飞龙长老直是摇头:“在下有几年修为?敢托马车?茅宗师笑谈了。请!敝教主在三才洞恭候二位宗师。请!”飞龙长老说完,趋前引路状极恭谨。可那脸上的笑容却恭谨得太过,反而显得很为不恭。

两位宗师对望一眼,随后而去。

三才洞在天师府附近的一个山拗中。一个两三亩大的大水塘的周围,成三角形有三匹小山。道士们平日称为天材山地材山人材山。三座小山的面湖山壁上,各有一个山洞,俱是面湖鼎立。

龙虎山正一教三十八代教主张与材,已经坐在天材洞口。他开口说话,声音平和,却震得三材山的山坳中嗡嗡作响,水面波浪翻腾。阁皂山灵宝宗师一到天师府对岸就显示出一种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功法门同时施为的高超法门,而茅山上清派宗师则显示了一种无以伦比的深厚内力,如今龙虎山的张与材开始显示他的神绝功夫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