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肯德基中国式进化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前来餐厅。一时盛况空前,吃肯德基成为奖励孩子最好的礼物。“六一”儿童节,肯德基人民公园门店门口竟然排起了200多米的长龙。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北京前门店的办法又一次被使用,特意请了三位警察来维持现场秩序。

北京和上海是当时全国的风向标。20世纪90年代中期,肯德基逐渐扩张到南京、杭州、苏州、无锡、青岛、西安和沈阳等中等城市。当肯德基开到了家门口,很多时尚的青年男女就会赶时髦地去消费,他们是这些新兴城市的主力消费群。

中国市场给了肯德基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肯德基为首的洋快餐开始席卷中国。1993年,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全球餐饮集团将中国地区的总部设在上海。2000年11月,肯德基在中国开出了第400家门店。此后,它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到2007年年末成功地在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所有省份的400多座城市开出了2 000多家门店。

1。5  不得不说的中国掌门:苏敬轼(1)

1082年7月16日,我国宋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长江沿岸的赤壁赏月游玩,遥想800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诗兴大发而作《前赤壁赋》。赋中结尾写道:“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此文已成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然而令苏东坡绝对想不到的是,900多年后,他在赤壁吟出的“不知东方之既白”竟成了一家美国人开的中式快餐连锁店店名的灵感来源。

2004年4月27日,擅长卖炸鸡、汉堡包、比萨的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快餐品牌的东家—百胜全球餐饮集团,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徐家汇,正式开出了第一家中式快餐店,名字就叫“东方既白”。百胜借助文绉绉的中国千古名句,卖起了包子豆浆和米饭面条。

一家地道的美国餐饮企业在中国的地盘像模像样地开起了中式快餐店,他们在用洋快餐改造中国年轻人口味的同时,又尝试用传统的中式快餐来攻占另一部分市场。而更耐人寻味的是,想出这个招牌名的就是百胜全球餐饮集团大中国区总裁——苏敬轼,这个名字和“苏轼”很相近,于是很多人都猜测新品牌的命名融入了苏敬轼的个人怀旧情愫。

尽管20年的发展让肯德基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其母公司百胜全球餐饮集团却尽量保持着低调,以至于很多人都对苏敬轼感到陌生,更对他的履历茫然。其实这是可以谅解的,见过他的人都知道,苏敬轼个头很高,如果不是这一点,在人群中这个背着双肩包大步流星的人可能并不引人注目。

然而,就是这个家伙在肯德基全球市场,唯一能够率领团队战胜其老对手麦当劳的那个人。美国《财富》杂志对此评价说,百胜全球餐饮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其大中国区总裁苏敬轼灵活机动的管理方式”。

苏敬轼:肯德基中国掌门人

苏敬轼,男,祖籍山西,出生于台湾。

苏敬轼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化工学士学位,后赴美国宾州大学就读,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并在美国沃顿商学院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在加入肯德基之前,苏敬轼先后就职于宝洁(P&G)公司德国和台湾分公司。

1989年,当这位台湾人从宝洁公司离职而以肯德基公司北太平洋地区市场企划总监的身份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时,中国只有4家肯德基餐厅。苏敬轼的中国开拓之旅,正是从这4家门店开始的。

了解中国市场后,苏敬轼唯一的感受就是:“中国市场很大,我们完全有机会将肯德基做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

1993年,苏敬轼成为肯德基北亚地区副总裁,并于次年担任百事餐饮国际集团亚洲地区副总裁,开始同时管理肯德基和必胜客两个餐饮品牌。

1997年10月,百事可乐公司决定将所属的餐馆业务剥离,其中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塔可钟在内的三个连锁快餐业务,成立了百胜全球餐饮集团。此时中国已有近200家肯德基,而一手创建了这近200家门店的苏敬轼无疑是最佳的中国区管理人选。1998年,苏敬轼正式被任命为百胜大中国区总裁,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征途。

“对餐饮真正抱有热情的人,怎么可能不重视中国?”从那时起,苏敬轼的目标就从没改变—将百胜发展成中国餐饮业第一品牌。此后他致力于不断宣传和阐述这个目标,几乎所有的员工都知道百胜将来要发展成什么样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5  不得不说的中国掌门:苏敬轼(2)

AC尼尔森公司于2000年在30座中国城市发出的16 677份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肯德基名列“顾客最常惠顾的国际品牌”第一位;2001年的调查显示,肯德基已经成为在中国市场知名度最高的品牌,而可口可乐和麦当劳仅屈居第四位和第五位。

很多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外国游客,都会对街头遍地开花的肯德基留下深刻的印象。须知,以全球来说,肯德基有13 000多家餐厅,而麦当劳餐厅有30 000多家,是前者的两倍多。遍布全球的麦当劳自然被公认为“老大”,而肯德基最多不过被人们当成是快餐行业的“老二”。但在中国却正好相反—肯德基的餐厅数是麦当劳的两倍多。

2007年年底,随着四川成都火车站门店的开业,肯德基在中国内地发展20周年后,开店数突破了2 000家,比全球快餐业老大麦当劳在中国所开的分店数量,足足多出一倍有余,并且这个差距是越来越大。

可能没有人意识到,肯德基过去20年间在中国的异军突起,实在算是个另类。苏敬轼认为,中国是为全世界赢家重新洗牌重新定位的市场。

引人注目的是,百胜大中国区(包括台湾和泰国)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美国区。近来,美国的快餐业在本土市场正受困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而中国市场带来的巨额利润,让百胜的股票市值自2003年以来翻了一番。

这一出人意料的成功,可归功于多个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中国经济改革造就了一个令人兴奋而动荡的外部市场,肯德基幸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苏敬轼也承认,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中国市场本身丰厚的价值。而内部因素则来自于其决策的创新,本地化带来了战略上的主动。

进入中国市场20多年,肯德基并未采用全盘照搬美式快餐的经营方式,而是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方法。肯德基、麦当劳都根源于美国,但来到中国之后,就需要在美国一词后面加注“中国特色”。一个既西方又中国的品牌较一个纯西方的餐饮品牌更能被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所接受,这就是中国肯德基与麦当劳之间一个根本上的差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