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04陈赓 > 第28部分(第3页)

第28部分(第3页)

陈赓响亮地回答:“是!”立即跑出指挥所。

宿县,位于徐州、蚌埠之间。又称“南徐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城墙保持完好,城墙上城垛高耸,远远望去,在淮北平原上显得气势雄伟。

环城有一条宽十米、水深两米的护城河、城墙,护城河成了宿县守军的最坚固的屏障。

陈赓领受任务后,即以第四纵队二十二旅迂回堵击孙元良兵团;以第十一旅、第十三旅分两路向符离集、李庄车站出击;第十旅进至李三集、李小棂地区,以分割围歼的战术手段歼灭该敌。第四纵队各旅在攻占上述各地的战斗中,切断了津浦铁路,歼敌后尾第四十七军军部及第一二二师三千四百多人。11月13日,陈赓接到刘、陈、邓指示,立即带领第四纵队沿津浦线向徐州急进。沿路所向披糜。

14日,陈赓各部直扑宿县城下,一举攻破宿县。

攻击宿县至徐州一线的行动,是淮海战役的重要一步。黄伯韬、邱清泉等四个兵团被关在宿县大门以内。另两个兵团被关在大门以外。这就打中了敌人的要害,卡住了敌人的咽喉。

南京。蒋介石官邸。

蒋介石在他富丽堂皇的屋子里不安地踱步。

这时顾祝同走进来,报告说:“13、14、15日三天,夹沟、宿县、固镇等相继失守。”

蒋介石一听,本来严肃的面孔更加阴沉了。宿县失守,徐蚌交通被切断,出乎他的意料,不禁怒气冲天。他宣布“夺回宿县,命令黄维火速向宿县推进”。

顾祝同立刻起身说:“我亲自去徐州。”

蒋介石:“好,救出黄伯韬,全局就会主动……我不相信三个兵团九个军夺不回宿县,我要在这里击破刘伯承。”

然而,一切都晚了。陈质已完成了对宿县的包围,全歼宿县守敌。这对歼灭黄伯韬兵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1月22日,黄伯韬兵团五个军十个师共十二万人马被华野全部歼灭。

黄伯韬兵团被歼,使敌人“一点两线”的防御计划破灭。徐州“剿共”

和蒋介石最高统帅部一片惊慌,上下埋怨,互相指责,又一筹莫展。而此时,毛泽东设计的淮海战役就要进入第二阶段了。主要打击目标就是黄维兵团。

战马奔腾,人声嘈杂,炮声隆隆。广播里播出新闻:“新华社11月24日电:在我中原野战军配合下,我华东野战军在全歼黄伯韬兵团后,挥兵西进,包围徐州,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

黎明,大地升腾着薄雾。

黄维十二兵团奉令挥戈驰援。这个兵团是这年9 月间刚刚成立的。为对付共军,蒋介石决定采取兵团战术,使我军“吞不下”,“啃不动”,以此挽回其惨败的局势。这个兵团下辖四个军及第四快速纵队,全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号称国民党的“精锐”。其第十八军,全部美械装备,乃陈诚一手培植,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一向为蒋介石担负战场重要任务,是蒋介石的宠儿。徐州吃紧,黄伯韬被围,黄维兵团仓促挥戈东援。

黄维跳下车,身披大衣,手插在衣袋里,迈着大步走向涡河边,眼望着前方。心想:“刘伯承的几支游击队怎奈何我?这次看他逃到哪里去!他已经处在我们三个兵团的夹击之中!”想到这,他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随后,他命令其部下杨伯涛:“迅速架桥。”

黄维绷着脸站在涡河岸边,监督架桥工作。很快,桥就架好了。黄维下令:“用炮火掩护渡河。”

炮兵阵地上大炮轰鸣。黄维的部队从桥上源源不断地跑步通过。

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看了前边情况之后提醒黄维:“我看形势不对,过去,刘伯承和陈毅是各自为战,现在他们联璧。我军如入无人之境,会不会中刘邓的诱军之计?”

黄维不理,伸手从大衣口袋里掏出电报给杨伯涛,冷冷他说:“南京命令,总统亲谕,向宿县急进。”

黄维仍然豪威无比,认为十二万铁军威风凛凛,谁能阻挡!

黄维已占领赵集,离南平集只有三十里路了。

南坪集,一片平野,地形开阔,便于机械化部队和大兵团的展开。它的背后就是浍河。一道古老的坚固的石桥横跨在浍河上。公路通过石桥伸向宿县。黄维要争夺这座石桥。陈赓率第四、第九纵队担负起挡头阵、坚守南坪集的重任。

此时陈赓手里共七个旅,十八个团的兵力。而黄维兵团则有四个军、十一个师、三十三个团,兵力总数达十二万人。

这个任务是陈赓争来的。在中野纵队以上干部会议上,陈赓建议:“四纵背靠浍水,在南坪集对黄维摆开阻击阵势。背水作战敌人无法包围我们,而敌人过河必须夺桥,南坪集只有一座坦克能过的桥,可利用敌人夺桥予以重大杀伤。”

说到这里,陈赓请求道:“让我回部队指挥吧,黄维是我的老同学,在军校时,黄维打架就不是我的对手,战场上也不会是我的对手!”

“陈赓这个建议很好,就由四纵守南坪集,时间暂定为三天。”刘伯承高兴地说。

陈赓带着参谋部的人骑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