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贞观之治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魏征至李世民前行跪拜礼。

李世民将小札放在小几上,看向魏征:魏征,这之前是拜见太子,这之后也还是拜见太子,我读书不多,但小时候背《论语》,至今记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你身为前太子谋士,活到现在,到底是忠呢,还是不忠呢?

魏征再拜了一下:殿下提到曾子,曾子之师孔子,周游列国,以图实现理想,未有忠与不忠。以忠来说,孔子应该呆在鲁国,忠于鲁君才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贞观之治 第十二章(6)

李世民没有想到让魏征钻了空子,顿了一下,想了想:依你这样说来,君臣之间,难道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

魏征:所以要看,是忠于君王呢,还是忠于社稷。从前春秋时候,齐国的管仲说过,忠于社稷高于忠于君王,社稷亡了,臣可以死,若社稷还在,而只是君王死,无非只是难过而已。

李世民:所以前太子死,你只是难过而已!

魏征:因为大唐社稷还在。刚才说到齐国,齐侯问过宰相晏子,忠臣是怎么样的呢?晏子说社稷有难,君王出逃,不跟着走。齐侯说,臣子平常接受君王的封地爵位,危难的时候反而如此回报君王,能算忠臣吗?晏子说,君王若听忠臣的话,社稷怎么会危难?君王怎么会出逃?反之,不听忠言的君王,又何必跟着他去死呢?

李世民:我听说你的忠言就是劝前太子杀我。

魏征:是这样。

堂内一阵骚动。

魏征:因为殿下与前太子争,天下不安,社稷不宁,所以两人之中,当杀一人。

席间责怪声四起,魏征平静地待责怪声小下去后继续说道:所以当初太子若听我的话,必无玄武门之祸。玄武门之变后,我不出逃,因为我做的是管仲、晏子这样的大唐社稷忠臣。

李世民被打动了,不禁肃然:免跪。如果我只认忠于我的忠臣呢?

魏征:依我之见,古来治天下,良臣比忠臣重要。良臣是可用之才,尤其是当今天下大势底定,治天下当用可用之才。忠于君王的忠臣嘛,若无才,只是本分而已。不过若殿下要杀魏征,也是好事。

李世民:好在哪里?

魏征:六月初四刚过,天下人皆不知殿下要做什么,现在杀魏征,正可安社稷。

李世民:为什么?

魏征:天下人只知道殿下与前太子有争,而不知因何而争,天下人因此而不安,社稷因此不安。杀魏征,正可以告诉天下人这个缘由,天下人知道了缘由,心自然安,社稷也就安定了。

李世民:我以为杀你正可以告诉天下,你挑拨前太子杀我,才有玄武门之变这件事。

魏征拜了一下:谢殿下看重魏征。

李世民真的不明白了:怎么讲?

魏征:玄武门之事,殿下欲以我为缘由,不是看重魏征是什么?天下混乱已久,需要安定。君王立功,立德,可传世,不在立言。我等读书人为谋士,则立言即可传世。今天与殿下同在堂上,左史记言,魏征死而无憾。

李世民:那你岂不是很容易就名垂青史了?

魏征:容易?代价很高,需要你杀我。杀我,右史记行,殿下的代价也很高啊。

李世民点点头,明白魏征在将自己的军,慢慢笑了:所以,照你说来,我不杀你,你应该很难过了?哈哈哈……

堂内笑声,魏征明白杀机已无,也笑了笑。

李世民:好,我已昭示天下,赦免前太子及齐王属下无罪。天下初定,我为执政太子,正需要有用之才。刚才来急递说,庐江王瑗与前太子勾结,在幽州叛乱,已被平定。我要下令,庐江王所属人员不予追究。再次诏令天下州县,重申大赦条款,所有前东宫和齐王府僚属,加上六月十七日以前,受李瑗叛乱事件牵连者,一律不予追究,并量才使用。

李世民:魏征,前太子和齐王府的人,不少都逃逸河北,所以我要命你为东宫詹事主簿。

堂内哗然。

魏征:臣魏征,谢殿下。

李世民:我还要再命你为制使,去安抚河北,晓谕我大赦的诚意,许你全权,便宜从事。你有何意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