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生命的呐喊 > 第23部分(第1页)

第23部分(第1页)

周贺玉是佳木斯队成绩最好、最有才气的小伙子。他爱写诗。1959年夏天,佳木斯举行大型文艺报捷演出,体工队报捷的四十五分钟散文诗,就是由他执笔与韩玉华、王政平三人创作的。当时他只有十九岁,演出时我和他一起领诵。我到速滑队不久,他就被选进省速滑队了。我在心里一直很崇拜他。

于是,在我最痛苦、最落寞的时候,这个憨厚、善良的小伙子,带着这本书走进了我的人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外国小说,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它使我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我把书中好多精彩段落都抄到日记本上,今天翻开那些精彩的人生格言,仍然感到很受启发。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临终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朋友,你是个假英雄,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果他自己。这是怯懦的最容易的出路,觉得不好活下去,就一枪倒下,你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你是不是已经尽一切努力来挣脱这个铁环呢?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找出活下去的理由,让你的生命有用处吧!”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崇尚英雄的时代,许多人都有崇拜英雄的情结。那时候,人们的头脑很简单,一本书,一部电影,就能成为前进的动力,成为一生的启迪。

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睡不着,默默地对自己说:保尔受那么重的伤,眼睛都失明了,还那么坚强呢,你呢?得了一场病就完蛋了,就整天哭天抹泪的。这样下去,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我用贬损和诋毁来鼓励自己,让自己振作起来。

从此以后,曾感动过几代中国人的保尔走进了我虚弱的心,成为我人生的楷模,每当我懦弱、气馁、彷徨之际,保尔的精神总会像灯塔一样照亮我迷茫的心……

不久,全省速滑队要离开齐齐哈尔回各地训练了。

这天晚间,周贺玉来我房间向我告别,我正在织手套。我们女队员除了训练,最爱忙活两件事,一是缝乳罩,乳罩紧了训练不舒服,松了又太显眼,所以整天缝乳罩,一来人敲门,就赶紧把乳罩塞到屁股底下。另一件事就是织手套,把手套织得红一道白一道很是漂亮。

周贺玉拿起一只手套,欣赏道:“噢,挺漂亮啊。”

我急忙说:“你要喜欢我给你织一副!”我正想找机会报答他呢。

他却摇摇头笑了,说出一句几乎改变我一生的话。

“我劝你还是收起你的手工作坊,有时间多看点书。当运动员毕竟是短暂的,你应该考虑今后干什么。”

在体工队,整天沉浸在超负荷的训练中,从没想过要看书、学习,更没考虑今后的出路问题。不仅是我,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如此,只有周贺玉第一次说出这种话,提出一个似乎很遥远的问题。但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红着脸说:“以后我不织了。”

我拿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给他,他却说:“送给你了,留着看吧。别忘了,今后多看点书,别整天就摆弄你那手工作坊了。”

我说:“可我……不知道该看什么书……”

他笑了,抬手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儿:“你呀,真是一个小傻瓜!”说完,转身走了。

我站在门口,看着他宽阔结实、并不高大的背影越走越远,他憨厚、淳朴的脸庞却越来越近,越来越走进我的心灵……我这颗单纯的近乎傻气的心,第一次被人搅得乱七八糟的,不像从前那么平静了。

从此以后,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直陪伴着我,除了给我精神上的鼓励,还使我感到一种朦胧的、说不清也不敢承认的东西……

《生命的呐喊》 第四部分 《生命的呐喊》 第四十九节(1)

那是1962年的春天——

这天傍晚,我训练回来,收发室的老大爷递给我一个厚厚的纸包,我打开一看,是一本《马克思的青年时代》。

可我在书里没有找到信,只找到一张写着“知名不具”的字条。我不明白“知名不具”是什么意思,但我认出是周贺玉的笔迹,这使我很受感动。

晚上,我把这本书压在枕头底下,久久难以入睡……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就醒了,听到走廊里传来说话声,好像是周贺玉。我急忙爬起来推门一看,啊,果然是他!原来,他所在的省二队宣布撤销,所有队员都归队了。

我不记得是怎样跑过去的,只记得握住他手的刹那,一股渴盼已久的幸福就像电流一般传到了我心里……

初恋,这人类最美妙、最幸福、最甜蜜的爱情。我还没弄明白它是怎么回事呢,就在我十八岁这年春天悄悄地降临了。

随着周贺玉的归来,我们的初恋也偷偷地开始了。

我像所有初恋的女孩子一样,偷偷地跟他约会,因甜蜜而兴奋得彻夜难眠,常常半夜三更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唱起歌来也比过去更深情、更开心了。

但是,一切都得偷偷地进行,幸福和甜蜜也只能是偷偷地享受,因为体工队不许谈恋爱,只能告诉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冉桂兰。

我们女队住在体育馆楼上五号房间,周贺玉一个人住在靠楼梯的一号房间,这给我们的约会提供了不少方便。晚间,趁楼梯口没人,我就悄悄地溜进他的房间,熄灯前再偷偷地跑回来。

在他小小的房间里,他给我讲马克思和燕妮的故事,讲泰戈尔的《红帆》,给我朗诵海涅的诗……

而我则双手托着下巴,聚精会神地听着他那绘声绘色的故事,越发觉得他了不起,知道那么多东西,在心里越发崇拜他。

的确,运动员爱读书的人不多,爱读这些作品的人就更少了,全体工队只有他一个。所以“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第一个就被打成了“小邓拓”……

1962年5月9日,我和贺玉的日记都记下了这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