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民主的细节 > 第20部分(第2页)

第20部分(第2页)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性地使用摩加迪沙的比喻反对战争,并不希望美国士兵损失生命”也无济于事,因为爱国青

年不怕愤青犯错误,就怕愤青不犯错误,此类“**的错误”对爱国青年们这么有利可图,澄

清了就没劲了不是。

但是

DE GENOVA事件算是对愤青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国情教育。愤青们发现他们三十

年不遇的反战狂欢节其实是四面楚歌。麦卡锡的幽灵早已浮现在美利坚的上空。人们开始抵

制法国货,因为法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叫板;一些零售商开始拒销麦当娜唱片,

因为麦当娜没事吵吵什么和平;某地方电台一个主持人公然号召谋杀一个反战分子;一些反

战名人开始收到各种威胁和被取消公开露面的机会;一个教师因为穿反战汗衫而被解雇……

一股政治寒流笼罩美国,再次证明了自由在“群情激愤”面前的脆弱。

不过也不用难过得太早。愤青的下场也并不总是这么悲惨,另一个美国著名愤青的故

事就比

DE GENOVA的故事要振奋人心得多。这个超级愤青就是

MICHAEL MOORE。MOORE

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战斗在愤青第一线,他的愤怒品质纯正,营养丰富。如果要在全

球设立一个诺贝尔愤青奖的话,他恐怕是当之无愧的得主了,至少也能和那个鞠躬尽瘁死而

后己的老愤青

CHOMSKY平分秋色罢。

MOORE最大的愤青作品应该就是他获今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的

BOWLING FOR

COLUMBINE(中译名《黑枪文化》)了。这个记录片以美国枪支问题为线索,以“都是美国惹

的祸”为主题,彻底全面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国内国际上的种种劣迹。其中最经典的镜头就是

将美国在亚洲、拉美、欧洲、非洲的警察行动和

911串起来,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精炼

了回答了让美国人民困惑不已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憎恶美国?

当然,MOORE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白宫里那一小撮“走资派”的观点是形成鲜明对比

的。走资派们普遍认为美国的自由民主招致了全球性妒忌,很有点“红颜祸水”的论调。

MOORE对“红颜祸水”论这么响亮的一记耳光,竟然能得到主流的奥斯卡奖委员会的承认,

不能不使友邦感到惊诧了。

不出所料,MOORE在奥斯卡颁奖会上表演了一场超级愤青秀。他在颁奖台上发表了如

下言论:

“咱们这年头,一个扯淡的选举产生了一个扯淡的总统。眼下这场战争更是一场扯

淡。你们发扯淡的防毒气胶布也好,搞扯淡的橙色警报也好,俺就是要跟这场战争过不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