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27日。所有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终于到了登船的时候。
这一次远航意义非凡,我让码头上的族人准备好足够多地鼓号,为我们的探索之行壮行。
27日上午10时许,码头上鼓声雷动,人头楼动,50名船员和家人依依惜别。
我和梅梅站在码头上。彼此心意相通,已经不需要再过多地说明。眷恋之情都在不言中。
“起航!”鼓声中,我站在大楚号船头,下达了升锚的命令。为了节省铜材,两艘新船都采用了石质的锚,有了青铜工具,开凿几个石锚已经不在话下,却大大节省了铜的使用,
石锚缓缓离开水面,大楚号和湘楚号终于离开大楚码头,顺水东去。
在岸上颇为高大的两艘新船,眼下行进到江心,在天地间显得渺小而脆弱,由于是顺水而下,不需要辛苦荆桨,族人们得以放松下来,一路饱览大江两岸的风光。
入夜前,为了安全,也为了能够煮一点热食,我们在大江右岸宿营。在岸边抛下石锚后,我让水手们在岸边钉下木桩,将两艘船再用缆绳固定在木桩上,才放心地在岸上宿营。
如此晓行夜宿,一路上我们多次在岸边搜索,十多天时间转瞬即逝却没有发现人踪。
2月5日,我们到了江面特别宽阔的地方,这段水路我们再靠大江左岸行驶,这两天却根本看不到右岸。时间有限,我们已经没办法去探索右岸的情况。
这些天在江边行进,顺水东流,无非见到两岸丛林茂密,连野兽都不容易见到一只,水手在船上都已经闷出鸟来。
我却在那里回顾,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长江的这一段应该进入鄱阳段了吧,怪不得江面如此之宽。
这一段的枯燥在我的预料之中,我的目标却不在此,而在大江的入海口。
今天的上海,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崇明岛已经有了么?
这些问题只有到了海面上才会有最终的答案。
让我失望的是,直到2月12日,江面越来越宽,我们已经只能靠左岸航行,却一直没有见到上海的一丝迹象。
大江右岸早已经不见踪影,有时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已经到了海面上。
要不是船下的水仍是淡水,我真的已经想放弃了继续往东进的念头,但一再的确认,船下仍是淡水。
如此苦苦坚持,到了2月18日,算来我们已经在江面上漂浮了近30天,船下的水才开始变咸。
“我们到了海上了!”我向船员们宣布,引来一阵欢呼。
可是后面这几天我们明明已经在向北行了,我要找的上海却踪影全无,崇明岛到哪里去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 … 江南遇敌
我们在哪里?上海?江苏?
眼看我们的航向已经完全向北,在我的地理概念中,再继续往北,一定会回到大元的山洞去!
可是我要找的上海呢?我的苏州呢?
左边的岸上,一望是茫茫的平野,长草直延伸到天边,偶尔有几处孤零零的树丛,没有我想看到的任何地标性的东西。
想一想,这里还要在数千年之后才会有繁华的都市,眼下的景象倒应该是合理的,只是让我难掩心中的失落。
这一带的岸边,应该就是后世的苏州到南通一带了吧。
我们应该往哪里去呢?
族人们在岸上高兴地准备今天的晚餐,我却有些食不知味。
这一路行来,没有找到我心目中的野生招,也没有发现更多的原始部落,我东来的两大目标,一个是扩大种植作物种类,寻找到适合南方发展所需要的作物,另一个就是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原生态”部族,为我的文明发展大计增加人群基础。
到今天为止,这两个任务都无一例外地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