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大楚城主的岗位的确让元方着紧啊。
元方生日头一天,恰逢太昊的运输团送到了一批物资和人手,秋收的工作已经可以启动了。
大楚的第一场秋祭是由元方主持的,让我自愧不如地是,尽管祭文是这起草的,却在元方手里变成了“双语祭文”!元方先后用太昊语和戎语念完了这篇祭文,后来地太昊族人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戎人对此也敬若神明。
要是在北方,懂得翟人语言的有狐族战士见了,一定羡慕得要死,在他们族里,像元方这种“双语人才”那可是海了去了,根本享受不到元方所享受的这种崇慕。
看到元方在广场边的祭台上抑扬顿挫地祭祀天地神灵,我在台下默祝他生日快乐,梅梅却止不住地泪满脸颊。
我们的儿子长大了!在台上,看到的是戎族人地尊崇与敬仰,掌握着这上千族人的前途与命运,已经不再有太昊城时那船顽劣地言行,突然间竟然感觉距离我和梅梅都有些遥远。
难怪梅梅会喜中含悲。
这一天,远在太昊的梓桦也满过了15岁生日两天了,他比元方生日早上两天,不过此时,梓桦却已经不再需要我和梅梅牵挂,她早就已经成为太昊宗庙内的顶梁柱,现在太昊的重要事物已经离不开梓桦的参与,没有精算司的意见,多数太昊长老甚至不敢轻易地作出决策。
梓桦,爸也祝你生日快乐!
我看着北方遥远的天空,在心中默念。
梅梅可能感应到了我的相思,握着我的手,也看着北方的天空。
这时,大楚村长元方的祭祀仪式已经结束。
“开镰!”元方在台止大声宣布,脸上流光溢彩。
在全村劳动力走出村子那一刻,元方从台上往下与我对视一眼,看到了我眼中的嘉许,他终于知道,他在这一刻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村长,并不可逆转地将成为大楚的城主!
第二百六十一章 … 迁家使命
最后的收割结果出来,比我们此前预期的要多一些,平均亩产近150斤,大楚村在太昊8年的收成达到370吨左右,共需要7间大的仓库。由于眼下村中的仓库和晒场建设都跟不上需要,多数粟穗是在屋顶上和木架上晾晒的。
等粮食入库时,临时的“宗庙”内都放了数个大型木斗仓,将人们赶建的几间木屋全部派上了用场,却仍不能满足存放所需。元方此时开始急着要我将粮食运往码头了。
“爸,新建的那个码头叫什么名字?”元方对铜码头和盐码头是甚为熟悉的,也随骑兵们去过几次,所以对这个新码头颇为好奇。
“呵呵!离大楚最近,当然叫‘大楚码头’了!”我笑道,并在计划里将渡过大江后的在对面兴建的那个码头叫作“湘楚码头”,算是对后世的一点纪念吧。
近百吨粮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运到了大楚码头,从此码头上的族人们没有了对粮食的担忧,可以全力投入到码头建设上去。
进入十月以后,秋高气爽,大江边上应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在我的记忆里,后世的秋季应该比现在要冷一些,但我现在基本上还是在穿着过夏的那些麻衣,一点也没有觉得冷,虽然有时温差大一点,对我也没有什么影响。太昊的麻衣已经运到,十来位熟练的纺织工也随之赶到,为码头建设者们带来了按族长风格缝制的“工作服”。
初时,刚脱下兽皮裙的族人们穿上这麻布衣,还满身的不自在,但看到族长“以身作则”,加上前来的纺织女工们穿着麻布裙的效果不错,也就扭扭捏捏地接受了。过了几天。发现这东西又轻又透汗,工作时穿着挺舒服,便再也不愿意脱下来。
这可不行。时间长了,这麻衣上的污渍太多,看上去就有问题了,味道甚至比原来地兽皮也好不到哪里去。为此。仿织女工们临时组成了一个“洗衣班”。为码头工们洗涤穿脏了的衣服。
这时,族人们才体会到麻衣的另一个好处:兽皮衣服是基本上不用洗地,一穿就穿到脏烂不堪才抛弃,但麻衣却可以不断“再生”,稍洗一下就会跟新的一样。
但这种示范并没有让工人们养成自觉洗衣的习惯。刚开始我看到工人们在纺织女工的催促下,当面就把衣服脱得精光,连底裤都取下来,然后浑不在意地转身立即投入工作,对此我还有一点视觉上地冲击,到后来看到码头工人中有少数幸运者已经开始与纺织工们单独外出,神态亲密,才发现这些家伙对纺织工打地什么主意。
“建房!迁家属!”我咬牙切齿地下令。
尽管太昊主张自由恋爱。但对于某些“有妇之夫”而言,再这么放任下去,恐怕太昊礼部的许多铜牌得重新铸过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