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110部分(第2页)

第110部分(第2页)

难道那天我们见到的汇入长江的竟然是汉水!

这么说我居然在不经意间到武汉去了一趟?

摇摇头,我甩开这个念头。

开玩笑。后世地武汉虽然规模庞大,但这时我所看到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姜鹦鹉渊”还不过是一片丛林或波光,崔灏题诗时地景象连有没有露出水面都不知道。

快马加鞭,四月中旬,我终于带着疲惫不堪的这个骑兵小队抵达了运城。

不出所料,此时战事早已经结束。

2月的暴寒的天气并没有持续多久,河面很快开始解冻,隗王那边的反应也不是很及时。总共就过来了近3000骑敌人,关口处的200余战士眼看着敌人在眼前跑过,就是弓箭够不着,眼得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要不是为了保护山口,不让敌人抄近路,战士们差点用为数不多的骑兵去冲一下敌人的大队。

但悬殊的数量力让战士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快速派遣侦骑翻山赶往运城。向那里地斟戈原报信。

斟戈族长接到情报后。要说不慌那是骗人的。

但幸好我留了400余骑给他。

公孙氏和姜氏的战士主要任务是制盐和监督俘虏们造城,根本没有富余的机动力量和敌人对抗,眼下要是这些俘虏们也作起反来,场面就会失控。

不过运城的建设工作也已经进入尾声,虽然城中的规划还没有完成,但住进去是没有问题了。眼下大量的战士和俘虏都是在城巾住宿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所以斟戈原立即下令将所有物资、人员全都在一天之内搬进城内。所有俘虏全部集中关押,严密看守,城内外的其他建设工作全部暂停,这时甚至城外地护城河都还没有灌进水,只是一道旱坑。

同时考虑到从关口处得到地情报反映,翟族人这一次的规模要大于上一次太昊族长所面对的那一次,斟戈原向公孙氏、姜氏和太昊同时派遣了小分队,火急求援。

两天以后,翟族人如期赶到城下,却只能面对坚城,无计可施。

3000四余骑翟族部队还远不足以围城,翟族人也没有轻易放弃,干脆就在离城数百米远的地方驻下营来,每天不停地派遣小队绕城转圈,向城中大声喝骂。

这时,语言不通的弊端变成了优势:战士们根本就不知道敌人在骂些什么。

按斟戈原的盘算,是要以坚城固守待援,等三族部队抵达后,再一举击溃翟族人。

但明显翟族人没有那个耐心。

2月27日晚上,趁守军松懈时,一队翟族战士弃马潜到城墙下,以“人梯”地方式攀上了墙头,将几名不幸的守军杀死,再偷偷打开城门。

但这时城门地门枢还没有做得很好,开门时的巨大声响惊动了城中的守军,以太昊骑兵为首的抵抗力量迅速反应过来,一场突发的“城门攻防战”就这样打响了。甚至由于敌人有备而来,近200骑翟族人已经突入了城中,一度还爆发了巷战!

不过所幸的是,这群翟族人并没有找到俘虏营所在的地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的运城东门如同一台绞肉机,不断吞噬着双方投入的生命。

不到两个小时后,从城墙顶上射下的疾箭将护城河外的敌人阻住,已经到了城门边上的翟族人后继无援,成为孤军,再坚持了一个小时以后被全歼。

这一役,城中守军损失113人,伤170人,收集到的翟族人尸体达到214具,逃走的和被抢走尸体的不算。

这仗还带来了一个直接的后果:双方都杀红了眼!

从此僵持的局面被打破,太昊骑兵们不满足于在城中当守军,一看到翟族人的小队出动,就会组织两到三倍的力量出城打击,直到所有的翟族分队在眼前消失。

3月11日,木驼率600余骑赶到时,城中的太昊骑兵已经不到300人,而攻防对象已经转了过来,翟族人已经被驱赶到离运城5公里以外的地方才敢扎营。

“下面该交给我了!”木驼红着眼大叫,不知道是因为愤怒还是兴奋。

第二百五十三章 … 木驼庙算

事实证明,木驼只是红了眼,并没有昏了头。

接下来的时间里,木驼取代了木芒,成为太昊骑兵的实际指挥者。近1000骑的骑兵也是木驼的最爱,能够指挥这样一支部队,比让他当城主更能满足木驼的好战特性。

但木驼并没有仗峙这一点力量,就轻易地去向翟族人发起攻击。

抵达后的第三天,木驼带着一个数十骑的小分队,缓缓的靠近翟族人在盐湖边上的营地。

这时已经近暮,木驼的目标并不是带这点人就进行一场试探性的骑兵对抗,而是来侦察敌情。

但结果让木驼很不爽。

显然翟族人已经吸取了上次被我率队踹营的惨痛教训,不仅在营地外不断有游骑巡视,甚至在近2米高的临时木栅上还搭上了荆刺棚,若贸然冲上去,包管会变成一群刺猬。

显然,突袭或踹营的想法被眼前的翟族人营地布置扼死在摇篮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