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天,群兽毕至,族人奔逃不及,伤亡惨重。
骊琴为此深为自责,力请辞去族长之职,让长老们另选贤能。
作为骊琴叔叔的大长老极力阻止,仍难以安骊琴之心。
“族长不必担忧!我太昊族骑兵一定将城外的兽群消灭,保骊山城平安!”我对骊琴保证。
接下来的数天里,太昊骑兵频繁出动。将骊山城外十余里的地面全部清扫干净,死难的族人已经没有了尸骸,骊山族人随太昊骑兵出动,将怒火发泄到猛兽身上。
在太昊骑兵的强大力量面前,未及逃走的猛兽都成了箭下亡魂,令骊山族人得以快意复仇,所猎杀的野兽甚至比此前地还要多。太昊骑兵甚至故意将野兽驱赶到城下,任由骊山族战士射杀。
十天之后。我们已经没有在骊山族呆下去的必要,留下了200骑协助骊山族人肃清不时从林中跑出的猛兽,骊山族人的生活都已经恢复了正常。
“骊琴谢过太昊族长大恩!”临走时骊琴盈盈一跪。让我避之惟恐不及。
此时我最迫不及待的事是赶往大方城。
多日没有和元方、梅梅团聚了,从北方回来后。若非骊山告急,我就会先到大方城,和元方一起商量到长江边上去的事情。
12月11日。赶到大方城时,已经是冬深时节。但大方城却比太昊或骊山城要暖和得多,气温起码要高上数度。让我打起了在大方城养蜂的主意。
不过现在可不是时候,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告诉我,你怎么到南方去的!”我问元方的时候可能急了一点。
风极在宗庙内,脸色有点尴尬,我把元方托付给他,却没有法子控制元方的活动范围。
梅梅在一边则满脸惶急,怕我对元方动武。
而当事人也颇为不安,此时紧张战栗,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不要那副模样!”我笑斥道“告诉我怎么发现地另外一条大河!”
气氛一下子宽松下来,梅梅和元方打了个眼色,看得出来,这让他们俩放心不少。
元方这才大着胆子向我介绍这一趟南方之行的始末。
自上半年我把元方接回大方城后,元方揣摸了半天,发现我并不是很反对他跟苗族和南蛮人打交道,只是对他的安全放心不下而已。有了这个结论,元方并没有老老实实呆在大方城,而是往南方跑得更勤了,但每一次前往南方,都少不了20骑以上随行。
风极干涉过几次,却对元方的任性无可奈何,太昊骑兵们更不可能让元方单独行动,就算没有元方要求,只要看到他单骑出城,也必然跟随。
久之,大方城的数十骑几乎都跟随元方往南方去了数次。
何况元方地好战性格为骑兵们带来不少作战机会,也让在太昊城里闷出了鸟的骑兵们大呼过瘾。到后来不是元方要逃跑,而是骑兵们私下怂恿元方带着他们到南方打仗。
以全装甲的太昊骑兵去对付南方的蛮人,固然有绝对的装备优势,而南方的苗族人对太昊骑兵礼敬有加,对太昊骑兵的支援感激涕零,也让骑兵们非常满意。
就这样你情我愿地多次战斗下来,蛮人意识到,对付苗族和太昊骑兵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从而促成了山区的蛮人组成联盟。
在9月初,大方城的秋收即将开镰时,元方本来已经打算带上大部分骑兵回城保卫秋收工作,却从与他交好的蛮人那里得知,一场针对苗城的战斗即将开始,这一次有数百蛮族战士将发起对苗城的全面攻击!
但蛮人对太昊骑兵也颇多顾忌,正在等待太昊骑兵力主力离开(其实也就50余骑)。
元方得讯大喜,带上骑兵佯作离开,却在离城北方数十里外停下来,静等城内的骑兵烧起狼烟。
果然,元方离开后的第三天早上,数百蛮人包围了苗城,颇为嚣张地破坏城外的庄稼,并积极攻城。
看到狼烟升起,元方抓起藤甲就跳上马,一边跑一边束甲,其他骑兵也有样学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了苗城。
第二百四十五章 … 南征之战正士气高昂的蛮人没有料到太昊骑兵并未远离,这一招“回马枪”让蛮人措手不及。
城中的苗族人见来了外援,军心大定,甚至开始反攻。
元方率五十余骑从战阵外围掠过,一路上不停发箭,等到绕城一圈过后,每人箭囊中最多只剩了一半下来。
蛮人在多次与太昊骑兵交锋之后,已经对太昊骑兵的利箭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应对之策一一将身上裹的兽皮解下撑在身前,虽然不免光腚,也不过是难看一点,比丧命要好多了。
所以元方回过头来一看,面对的是一大群裸男。
蛮人也不是没有损伤,这一趟已经有数十人倒在地面呻吟,四个城门处的蛮人已经开始疏散,边缘的蛮人甚至已经习惯性地往森林里狂奔。
但为首的蛮人部族比较强悍,看到形势略有些不利,竟然凶性大发,不退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