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新汉艳史 > 第32部分(第1页)

第32部分(第1页)

?br>

然而事实证明,郦食其的的确确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外交官,但并不是一个出谋划策的好谋士。

主子既然叫自己来了,郦食其也不可能不献计吧,要不然这不仅仅是被汉王看扁的问题了,还关系到自己的人生安全。(城破了他能不受牵连吗?)

他口一张,便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起来:我看这一次项羽几乎动用了全部兵马,誓夺我荥阳不可。再加上现在敖仓粮道又被项羽的部将钟离昧弄的乌七八糟的,现在缺粮又是一大问题了。以目前的形势,仅凭我汉军的实力,怕是不足以抗敌。

他说到这里迈了个关子,引得刘邦问道:那该怎么办呢?

郦食很自信的说出了他的计谋:只有一计可以让天下诸侯共同来对付项羽,那就是分封原六国诸侯,让他们以“国”的名义来参与这次军事行动,只要他们牵制住了项羽,荥阳之围不解自破了。

这个主意粗粗一听还不错,刘邦也有点心动,不过当时他也有疑问:分封各诸侯真能让他们来联手抗楚吗?

这个时候,郦食其充分展示其嘴上功夫,开始发表他的长篇大论了。

他首先讲了《书经》里的一段故事。他说:远古之时,有一位名叫汤的为善之王,是殷的始祖,当###夏舛这个暴君之时,将舛灭掉后,仍封其子孙在杞(今河南境内)为诸侯,以不绝夏的祭祀,这充分说明汤王是有德之人。

他还说:周武王也有不断绝先祖祭祀的思想,虽然曾###暴君殷纣王并将殷灭掉,但其后仍寻找古代圣王的子孙,予以适当封赏。然而秦可谓是暴虐之极。灭亡了六国,却不给那些王孙封赏土地,以至于全部绝了他们的六国的祭祀,由引世人都对他不满。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百姓不满后一旦生气,后果很严重。

面对这样高深的理论,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刘邦除了点头称赞还能做什么。

既然大王你都点头了,郦食其也不想再浪费口舌了,开始下结论了:鉴于上面所说,大王应该努力寻找六国的王孙(以假充真也行),分封他们为诸侯,如此六国的君臣百姓无不对大王感恩戴德,甘愿做大王的臣民。这样一来,项羽岂不是孤独的很,说不定他也愿意加入分封的队伍中来呢。

这样的话谁听了都会高兴。刘邦当随表态,高,实在是高。

接下来郦食其就负责赶制印玺去了。

但也就这个看似不错的好主意,其实是个坏主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张良是怎么来给你答案的吧。

就在赶制印玺的期间,张良有一次去刘邦那里窜门,(说不定也是来商量破敌之策),当时不巧的是刘邦正在吃饭。

都说有饭同吃,有衣同穿,刘邦见了张良便要自己碗中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当时城中的粮食是有点紧),张良就算没有吃也不敢吃啊,更何况他已经吃过了。

鉴于对张良的信任,随后刘邦把分封原六国赶制印玺的事对他说了。

张良听完,很平静的说了一句:大王的事业,只怕到此就要结束了。

刘邦见张良脸色难看之极,情知不妙,赶紧放在筷子,询问原因。

这时张良拿起筷子做道具开始对郦食其的长篇大论展开反驳了。

一场精彩的正反辨论马上上演,可惜当时正方郦食其先一因为赶制印玺并没有在场,错过了一睹张良是怎样来精彩反驳的。

这里且把他的话主要归纳为三反问。

反问一:从前商汤王、周武王、是分封过夏桀、商纣的后裔为诸侯的,但那是有前提的,他们当时有实力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能够照得住他们。现在大王你呢?你能做到吗?

反问二:目前这些跟随大王的人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为了能得到封妻萌子。如果现在就分封了各诸侯,那大家各事其主,都回家去了,那还有谁来帮大王打天下呢?

反问三:更何况退一万步来讲,你分封了各大诸侯,他们见楚国实在太强,还不纷纷又转投项羽那里去了。到那时,大王的事业还不结束么?

张良就是张良,他的三个反问就把刘邦彻底征服了。

于是刘邦马上下令消毁印玺。只不过他为了顾全郦食其的面子,还假惺惺地说道:难得你此番婵精竭虑,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掏心挖肺的献言献计,但很遗憾,最终我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决定不能采纳你的计。不明事宜去找张良问问吧。

郦食其是明白人,哪时还敢去张良那里自讨苦吃,回家好好反醒去了。

张良把郦食其的坏主意扼杀在萌芽状态后,这件事算是暂且告一个段落了。

这个坏主意除了低毁了郦食其本人的声誉和浪费了刘邦仓库里多余的RMB外,并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从此,郦食其一心去当好外交官的本职工作,不敢再来刘邦身边随便献计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受这件事的影响,后来郦食其居然成也外交,败也外交,居然载在对齐国的外交上,以自己的生命做代价,为自己的外交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第十九章:反间计

(3)反间计

这时荥阳城外楚军就象涨水一般越来越多。刘邦已把外城的兵马调到了内城,实行坚守不出的政策。

在打不嬴的情况下,坚守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但此时刘邦坚守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军中已快没有粮食了。

没有粮食意味着什么,要行军打仗总得吃饭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