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新汉艳史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得造一点神秘感来才好。”陈胜不由思索起来,不久,一丝笑意袭上了他嘴角。

于是乎,接下来出现了两件怪事。

第一件怪事是,一大清早厨师剖开一条卖来的大鱼时,从鱼肚子里挖出一块白绢来,一块最普通不过的白绢。

只是,这样一块最普通最寻常的白绢上却写着三个极为不普通不寻常的字:“陈胜王”。

众人见后无不暗自心惊,谁都知道大雨误程的事,他们的心思也和陈胜吴广一样,已生“反骨”,此时自然认为是神仙授意。

第二件怪事是,当天夜里,东边林子中一个大祠堂,断断续续,隐隐约约传来似狼非狼似狐非狐的怪叫声。

大楚兴,陈胜王。

这六个字是夜却飞进了每个人的心扉里。

他们都是属于亡楚出身的人,这两句话的意思再通俗易懂不过了:楚国即将兴旺,陈胜就要为王啦。

这里不得不佩服陈胜吴广。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两件事虽然多费了些神,尤其是后一件事,吴广一夜躲在祠堂中学鬼叫装狐嚎,累的够呛。

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收到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一竿见影。

第二天,众人再看陈胜时的眼中已多了几分敬意(可惜当时没有MM在场,不然,肯定多了几分柔情)。

你把事情弄的越神化,别人就对你越崇拜。

从古到今那些装神弄鬼的骗子为什么能屡屡得手,原因很简单,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明明知道真实的成份几乎为零,却便生就爱吃这一套。

眼看时机一到,陈胜在吴广的配合下,开始发表“革命”宣言。

先是一些必要的客套话,把众人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七姑八舅都问侯个遍,然后才谈到此次服役的事来。

好家伙,一谈到这里,只见他口沫横飞,滔滔不绝,把他们从阳城到这大泽乡进行了总结性的回顾。

看来陈胜真是天生当官料,叫他做政府工作报告一定得心应手。

“此番大雨误了行程,怎么也不可能按时到达渔阳了,该怎么办?”吴广不失时机的发话了。

是啊,该怎么办?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陈胜和吴广两人在表演上配合的天衣无缝,他不急不慢的说出了他此番演讲的中心思想。

“当王侯的人也好,当将相的人也好,不都跟我们想象中的一样,是生活在世上普普通通的人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的意思连傻子也听得懂:(以目前的形式)反是死,不反也是死。反还可以留有一线生的希望,不反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样的情况下,众人只有“反”这一路可以选择了。

顿时,掌声如雷,响彻云霄。

陈胜的演讲成功了。他的话象利椎一样刺痛了众人心底那根最脆弱最敏感的神经。

官逼民,民要想生存,不得不反。

于是,陈胜和吴广杀了两个监督,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只革命军就这样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形成了。

以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个这样奇怪的象现,一群拿着竹竿木棒之类最原始最朴实武器的农民,没有队形也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看似毫无章法的队伍,所到之处居然战无不胜。

附近县市的官兵根本就不想给这群农民军队任何缎练的机会,政治觉悟高的赶紧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说白了就是投降),政治觉悟不高的进行百米冲刺(逃跑)。

就这样,兵不血刃的占了几座城池后,革命队伍开始逐渐壮大。

在新加入革命队中的人,张耳和陈余是其中最耀眼的人物。

张耳是大梁人,年轻时是魏公无忌的门客。后来,他和别人发生纠纷,闹出人命案子来,后隐姓埋名浪迹于江湖。

陈余也是大梁人,自幼学习儒术,精通儒家经典。喜交天下朋友。

他们两人都有很高的抱负和远大的理想,认识后一见如故,很快结为生死之交。

这次,闻知陈胜吴广率领广大农民进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革命,知道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两人推手呼拉拉的来报名参加革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