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七品封疆 > 第77部分(第1页)

第77部分(第1页)

忽略不计。至于说到地方上的武力冲突,柳叶青自己就有一身功夫,广州最强的武力是守备营兵,守备营兵的头目是李天梁,自己想要多少兵就有多少兵。任什么人物,能是自己的对手?

再者香山开市经营,这广州的地痞无赖,也大多跑到香山找饭吃。这广州的治安实际上大有好转,还有什么可怕的。道路萧条,也没多少行人,可是柳叶青情绪丝毫不受影响,与李炎卿把臂而行,于路上行人的奇怪眼光,也只当看不见。

好在广州也是沿海地区,风气远比内地开放,百姓倒也见怪不怪。反倒有人嘀咕着。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看柳叶青那喜笑颜开的模样,李炎卿道:“这广州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等回了香山。咱们再出去转。”

“热闹不热闹有什么关系?我只是要和你一起这样逛逛,我就高兴。至于看什么,买什么。我都不在乎。等回了香山,你是县太爷。要注意影响,注意舆论。还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还得在内宅讲个平衡,我就没法和你出来了。”

李炎卿心中颇为愧疚,轻声道:“叶青,对不住。”

“没什么对不住的,我当初发誓不做侧室的,可是听了你那天和师姐的对话我就知道,遇到你是我的福气,我们江湖女人,谁能给做官的人当正室?而那高进忠不过一个太监,对水姐也算不错,可是跟你对我比起来,差的远了。就冲你那句你不在乎,我这辈子就跟定你了,想甩都甩不掉。”说到这,她抱住李炎卿胳膊的手,又用了用力。

“叶青,你说江湖上的姑娘这么苦,你们为什么还要入江湖?”

“还能为了什么,为了希望呗。我们这出身的女人,能有什么属于自己的路呢?要么就是等着家里,给自己找一个农夫相公,然后嫁过去生儿育女,一辈子默默无闻。要么就是豁出去,搏一个希望。我是孤儿,被师门从小带走的,没的选了。很多有的选的姑娘,是看着江湖上那些成名女侠风光,有豪华马车坐,穿好衣服戴好首饰,却不知道她们要付出什么,就这么一头撞进去了。那些侠少不是一样?也是看到大侠吃好穿好,有美丽的侠女陪,就去学武功,当侠客。一入江湖难回头,再想撤出去,就难了。不过我比他们都幸运,因为我有了你啊。”

“是啊,你有了我啊,保证你今后比他们所有人过的都好。”柳叶青正在享受着这难得的二人时光,忽听旁边有人道:“这位公子、这位姑娘,你们画张画么?”

寻声望去,路旁原来有一个画摊,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站在那里,向二人施了个礼。

见他生的身材高瘦面皮白净,五官周正。只是面有菜色,看来营养不良,皮肤泛出病态的苍白。那一身长衫已经浆洗的发白,有的地方还打了补丁,衣着寒酸,倒是十分整洁,在他身前放着纸笔等画具。

“你这摊子交税了么?”李炎卿问完这句才想起这不是在香山县,不是自己的收税范围,忙话锋一转,“怎么,你善于给人画像?”

“不敢说擅长二字,只是略懂。一副画只要五十文。”

柳叶青看了看几副成品,知此人画功确实不弱,只是她想了想,摇头道:“我不画了。画完之后,这东西我又没地方放,难道裱起来啊,那也太不要脸了。算了相公,我们走吧。”

李炎卿从怀里拿了一把铜钱道:“你这书生看来是肚子里没食吧,去买点吃的。过几天就要府试了,你若是这科的学子,只要中了功名,就不怕没有钱花。”

哪知那书生却往外一推“晚生文必正虽然贫穷,但气节不改。大丈夫不受嗟来之食,我是书生,不是乞丐,施舍的东西,我不要。”

柳叶青冷哼一声,一拉李炎卿“相公,咱们走。这种酸丁我最是看不上,明明都要饿死了,却死要面子活受罪,活该他受穷。”

李炎卿摇头叹息,难道自己就没有王霸之气,居然不能虎躯一震,对方立刻跪舔么?遗憾遗憾,走出老远之后,他回头看去,见文必正依旧是在路上等着给人画画,没有追上来投奔的意思,才算彻底死了心。

这几天时间,柳叶青被李炎卿拉着不是逛大街,就是坐船四处去逛,日子过的好不惬意,心里便如吃了蜜糖一般。只是心里想着:师姐想找一个像炎卿对我一样的男人,哪里那么容易,她的终身倒是难了。

眨眼之间府试之期已到,李炎卿冠带整齐,在科场里伺候着,望着如临大敌的胥吏和考生,他不由心生感慨,轻声唱道:我心中只把圣贤怨,平白无故造谣言,他说了短短一句话,叫我长长作一篇……。

那些负责搜检的胥吏早得了密令,对于香山学子并不搜检,可是对其他各县的学子搜检的格外仔细,翻出了几个人的夹带,闹了个小风波。而这考试的时间,倒是不算太长,到了傍晚时分,众人交了卷子,离院而去。李炎卿本来想要回店房与柳叶青逍遥,不想被赵学道叫住“刘大令不要走,这阅卷的事,你不能不管啊。”(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头名案首梁满仓

李炎卿本以为跟着把这事忙过去就算了,居然还让自己阅卷?他拱手道:“大宗师,下官这点文才,阅卷合适么?”

赵学道和颜悦色道:“刘大令不必太谦,您是吴军门青眼有加的高才,这卷子如何阅不得?这一科的卷子若是刘大令阅不得,依我看,也就没人阅得。”

他心道:这卷子若是不把你拉下来,将来万一出了问题,我又找谁背锅啊。只是表面上却道:“这朝廷抡才大典,非得朝廷栋梁不能为,这事离开刘大令,我绝不能答应。来人啊,准备点心,咱们挑灯夜战。”

这府试的卷子,并不糊名。赵学道、林守正两人将学子的卷子按着人名籍贯,依县分好。其中香山县那一叠墨卷递到李炎卿面前“这些卷子,就请刘老爷来阅吧。”

这种阅卷自然不符合规定,不过这是在科场院内,是否符合规定,全由赵学道做主,别人自然无从开口。不单是香山县那些卷子,就连告李炎卿的那些学子的卷子,也全由他审阅。李炎卿向来公正,恩怨分明,决无偏私。那些学子全军尽没,悉数折戟。

等到将卷子初审完成,几人挑选的卷子放到一处,赵学道看了看李炎卿的选拔结果,不住点头道:“过去人说香山县百姓未奉教化,本官就说是一派胡言。今天你看一看,这篇文章做的好啊。这样的文章若是拿去考个举人也是绰绰有余。此子……叫梁满仓是吧,当为本科案首。”

李炎卿心知那是张若兰的功劳,以她的才学。若是做不成案首,那才叫奇怪。他又看了看那些落选的卷子,却无意中看到文必正这个名字,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卖画的穷书生,忍不住道:“这文生的文字,我看也不错啊。”

“哦?也许是老夫方才看漏了,拿来再看看。”赵学道反复看了几次。点头道:“这人的文字么,第一次看时只觉平常。第二次看时就觉得颇为不俗,第三次看时,可称字字珠玑。若非刘大令慧眼识英才,险些让朝廷失了位栋梁啊。怪不得刘大令到任后大兴文教。设立县学,果然是我辈中人。我现在对贵县的县学可是大有兴趣,定要去看一看。我还有个好朋友,是咱们广东有名的笔杆子,有他为贵县宣传宣传,保证让刘大令名满两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