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596秘史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五一九队先是在新疆找矿,后来又去东北。东北找矿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因为原始森林多,气候极端寒冷。曾卓荣说,我们去辽宁、吉林、黑龙江,另外加上内蒙古东部赤峰这一边。当时已经是10月底,黑龙江很快就要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了,可我们为了抢进度,给下一年编制计划做准备,仍然集中了一些技术骨干去那里找矿,这个队管技术工作的是李耕,十八子李,耕田的耕。他带领我们冒着白天零下10度到20度的严寒出发。这是1960年冬天,不仅天寒地冻,而且正处困难时期。为了找矿,我们每天要爬一二百米的山,完了再回到据点,要填地质图,填放射性图,每天早去晚归。晚上没有棉帐篷,睡的都是单帐篷。你想想,零下10度20度,这还是白天。晚上要降到零下30度到40度。我以前没有经历过,光听说在哈尔滨,在黑龙江北边天冷得人小便之后要拿个棍子敲,那是笑话了,但这尿在大冷天确实冻得很快。我们晚上睡觉时,下面垫了个皮大衣和棉被挡着寒,上面还是非常冷。单帐篷里生一点柴火,不管用,那时候又不容易弄到煤。所以,大家进了帐篷,都不大敢伸手。有时晚上小便,只能撒在一个铁桶里。第二天早晨一起来它都结成冰了。只有用凿子凿,凿完以后晚上再用。还有这个粮食,那是太缺了,一个人才八两,没有油。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坚持着把工作做完。坚持着怎么把铀矿找出来,使我们第一颗原子弹能够得到充足的铀资源宝藏。

地质勘察人员活动的地方,往往都是一些人迹罕至之处,有时也要在防范甚严的边境地区行动。有一次,在云南和缅甸接壤的国境线上,边防部队扣留了几个地质队员。因为他们头戴耳机,身背步枪,盘查中还拒绝说出到这里来的理由,只说是地质部三局的。边防部门只好打电话,通知三局到云南办理人员交接手续。

9。抓住了一群“空降特务”(2)

三局听说自己的人被边防部队扣住了,反倒放下心来。勘察队员在野外只顾集中精力探矿,有时走着走着发现了国境标记,感觉到事情不妙,正想赶紧往回撤,边防部队早已发现了。边防战士把他们扣起来以后进行审查,问他们带的是什么东西?他们不能说。问他们是来干什么的?这个就更不能讲了。如此一来,人家就不免怀疑了:这真是些奇怪的人,又是小分队,又有报话机,又有武装人员,又有这样特别的新式武器(探测器),会不会是台湾派来的空降特务?

当然,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不顺当的事情存在。刘杰和雷荣天在向薄一波主任和中央汇报关于地质工作的情况报告中,就专门谈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所调干部中有人不安心工作,还有人逃跑,有人拒收津贴费,准备任分队长的南昌地委工业部长拒绝接受工作,等等。至于一些工作人员以特殊人物自居,不能正确处理同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关系,甚至产生违法乱纪的情况在一些勘察队也不同程度地发生过。老百姓反映说,这不是地质队,这是野蛮队。这些不顺的事情后来随着事业的发展和有关工作的加强都得到了化解。

在地质部最早成立的铀矿勘探队伍中,三○九队主要负责中南地区的铀矿地质勘察。他们活动的范围大致在湖南、江西、广东和广西一带,和新疆等地还不太一样,这里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也比较便利。除了调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外,三局还招收了大批初高中毕业生,以满足铀矿勘察的需要。陈金陵就是三○九队在湖南招进的中学生。

1955年7月,陈金陵在长沙市一中读完初中,因为家庭很困难,念不下去了,做木匠的父亲就让他跟着自己学手艺,眼下可以帮着养家糊口,以后也可以凭手艺吃饭。母亲不情愿,觉得儿子会有出息的,想让他继续读书。学校也劝说陈金陵升高中继续学习,可他家里的确十分贫困,姐妹六个,父母要养活八口人,还欠了很多债,实在没什么好办法。这时三○九队正好要招一批人,条件是历史清白,本人表现优秀,学校便推荐了陈金陵。第二天一清早,陈金陵和50个年纪差不多都是十七八岁的学生赶到了三○九队,这一天是8月23日。他记得三○九队的一位副队长在食堂讲了一通话,然后大家一起喝了些酒,第二天便将他们拉到了郴州。

在郴州下了火车又上汽车,陈金陵他们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这个三○九队到底是干什么的。晕晕糊糊到了宜章县里的一个老汽车站,这里是三○九队的二分队。周围环境非常陌生,怎么在汽车站里住下了?陈金陵心里直犯嘀咕。紧接着,队里就让他们学习探测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这种装备是苏制的4M仪器。只学习了一天,就把他们分到小队去了,做找矿员,也叫操作员。陈金陵被分配到了一小队,队长是伍锡祥。

陈金陵说,第一站到妙城,那个地方很苦,正好是10月份下雨天,不到一个星期,我们的脚指头就都被水泡烂了。一块来的年轻人情绪都不高,说这么苦啊,天天爬山,后头还有一个公安跟着。过了些日子,领导发现我们心思不对,就给我们说,公安不是冲你们来的,不是怕你们跑掉。这个机器是苏联的,一架设备相当于是用一车皮鸡蛋换来的。你们学过保密纪律,千万不要把仪器搞坏了。你们不管走到任何地方,都不能和老乡交谈。有时我们碰到老乡,如果看到有人在看这个仪器,公安就会马上过去把他赶走,所以神秘得很。后来到桂东工作了不到一个礼拜,就接到上级命令,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工作。我问到哪里去?他说你跟我们走,到那里你就知道了。后来我们才得知,我们新到的是金银寨地区,那个时候叫15号航测点。

1955年9月,三○九队的航测分队在湖南郴州地区进行测量。一架苏制飞机在郴州以北的粤汉铁路线一带盘旋,在距地面约60米的高度,沿地形超低空飞行。机舱内,航测仪的模拟记录不停地在纸带上打出反映地面放射性强度的曲线。突然,模拟记录纸带上出现了一个又尖又窄的峰形。航空操作员米沙立即兴奋地向机长格里申克报告:发现异常!

txt小说上传分享

9。抓住了一群“空降特务”(3)

按照预定程序,飞机抛下了一个石灰包。包内的石灰落地破碎后,在一面山坡上形成了一片白色,以便于地面找矿人员寻找。飞机发现有放射性反应的地方在许家洞附近的一片山上,反应强度大于23伽玛。

三○九队二分队立即派陈金陵所在的小队去马头岭一带进行测量。这天下午刚吃过午饭,分队派来两辆苏制嘎斯,队长带领小队的几个操作员和十几个公安人员,赶到了郴县马头岭的公路旁边。陈金陵他们下车一看,来的人挺多,另几辆车已经将一个棉帐篷和四个军用帆布帐篷以及行军床等物品卸在马路边了。他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看了很好奇,不知怎么回事。陈金陵问组长,这是到哪里去?张万生说,不要问,跟我走。他们背上仪器,又请了一些民工帮着扛东西,沿着条小路一直爬山,走了十来里路才赶到一个山窝里,那里有一间老乡放牛住的茅草小屋。组长张万生招呼大家说到了,把帐篷一支,公安排长派了岗哨后就住下来了。

吃过晚饭,伍锡祥小队长把队员们叫到一起开会,他压低声音说,我们到的这个地方叫金银寨。上级派我们来这里搞强测,是1∶2000的,就是20米一个测线,5米一个点,按照苏联的网格法操作。大家明早就上山,要找这个航测点的具体位置。

湖南郴州许家镇附近有一个小山村,是一个亘古莽荒之地,历史上,韩愈、秦观、苏轼等文人墨客都曾被朝廷流放到这里,几十年前,张学良也曾被蒋介石囚禁在离此不远的苏仙岭。传说公元8世纪末期,农民起义首领黄巢率军南下,就安营在这里。黄巢豪情勃发,宝刀挥处,但见祥云纷飞,有的黄如金塔,有的白似雪莲,无数黄金白银挥洒在群峰之下,这个地方因而叫做金银寨。

金银寨没有金银,却有着比金银还贵重许多的铀。铀是核工业最基本的原料,搞原子弹第一步就要找到铀矿。由于技术手段落后,铀矿勘探初期遇到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第一条铀矿异常地带的发现,就付出了十几条生命。

1955年10月下旬,三○九队第二分队的一小队赶到了这里,进行地面勘探,以证实金银寨铀矿带的存在。第二天早上,组长张万生吹响哨子,叫大家赶快从行军床上爬起来吃饭,七点半跟他上山。山比较高,大家要克服困难仔细工作。

到了一个山沟口上,张万生对陈金陵说,小陈,这条线路是最苦的,你从这里到前边那个很陡的山头翻过去,你的测线就这么多。陈金陵估计这条线大概有三四公里。张万山之所以给陈金陵分配了一个比较难爬的区域,是因为他是大个子,随同他一起进沟的是公安战士李九斤。陈金陵头戴耳机,左手拿着《野外工作手册》,右手拿着仪器,伸出探管东点点西探探,每20米记一个数值。山沟里有一条小河,水有齐腰深,陈金陵只好把仪器举起来,让李九斤用枪拖着拉过河去。走了一两公里,耳机里突然哗哗响了起来,仪器上的指针升到三档了还打不住,把探管一拿开,机器就不叫了。陈金陵注意一看,眼前有一块很大的石头,陈金陵以为是仪器坏了,忙换个地方探测,一测又正常了,但一接触那块石头,反应值又很高。陈金陵这还是头一次碰到这么高的异常情况,便马上告诉李九斤,不要忘了这块石头,一定要记住这个石头的位置,以后还要找人来看的。

又爬了半个多小时,他们才到了山顶。一看好险,一条长长的硅化带,露头约两百多米长,形成一条屏障,很难爬上去。陈金陵说,公安李九斤个子也挺大,生下来有九斤重,所以取了这么个名字,我们两个互相拉拽,慢慢攀登,人扛人,把我顶上去。爬到大概二十多米的地方,突然发现探管又响起来了,我就说老李啊,到底是刚才把机器搞坏了呢,还是地方找不到了?我说我实在爬不上去了,你上去看一看。结果这次是我硬把他顶上去的。他的劲还是蛮大的,一撑就撑上去了。我当时背着仪器不好上,他上去以后就把那支日本鬼子的三八枪顺下来一截,死死地抓住那条枪带,我就抓住那个枪托拼命地爬上去了。爬上去以后,哎哟,怎么搞的,仪器打开不得,一打开就叫。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9。抓住了一群“空降特务”(4)

陈金陵以为仪器坏了,往远处走了一段,结果走了好远,仪器又正常了。这一下他心里有数了——石头可能是从这个地方滚下去的。陈金陵就往回走,仪器又叫,耳机里的脉冲声响个不停。陈金陵兴奋不已,说,哎呀老李,找到了,我们要找的地方找到了。

测了一会儿,陈金陵取出地质锤,想按地质员的要求敲块石头标本,敲了一气没敲下来。李九斤说,你没劲,让我来打。结果却啪的一下把锤子打断了。陈金陵说,咱们都记着这个地方啊。李九斤一边点头一边说,一点半左右了,吃饭吧。两点左右,陈金陵想到前面看看有没有异常,结果那边下不去,就说今天不早了,回去告诉他们明天再说吧。

下午一回到驻地,陈金陵便直奔张万生住的帐篷,汇报了异常点的情况。第二天,他们四个人抬了一筐石灰上了山,陈金陵把众人带到异常点上,张万生亲自背仪器开始听测,万茂勤还画了一张地形地貌素描图。他们交谈了一会儿,叫陈金陵把石灰拿到一块比较平的石头面上,撒了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圈。到了晚上,伍队长把陈金陵和殷俊显等在不同测线发现了异常点的操作员叫到一个帐篷里,并且还在外面站了四个公安战士放哨,怕别人听见。

伍队长悄悄对大家说:我们在这里找到了造原子弹的铀矿。除了我告诉你们的这句话,从现在开始,谁也不准对外人说这件事!

苏联对中国的原子能援助有个前提,就是发展核工业离不开资源,必须等中国勘探提交一定的铀工业储量后,两国再具体谈判苏联援建后续核工厂、实验室等各类项目的建设规模,以及完成设计、交付设备的期限等事宜。当时,铀矿勘探人员已经在全国发现了多处铀矿点,第十分队接下来对金银寨一带铀工业储量的初步揭露表明,这里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袁成隆当过武工队长,做过地委书记,1956年到二机部担任副部长之前,他在中央书记处二办当局长。现在由于是新组建的一个部,所以他既要管生产,又要兼着搞政治工作,还要处理苏联专家的相应事务,编办部里的报纸,并且兼管着劳动、人事这些工作。周恩来说他,你怎么管那么多事啊。袁成隆说我们刚建的新部,有工作就抓吧。他和宋任穷、刘杰都相处得很好,两位部长几次去苏联谈判,一走几个月,家里工作就都由他来担着。袁成隆说,我到二机部第一件任务,就是让我带着专家去看矿。先到广州,那时候是冬天,我们去广州一个花市看了看,然后坐火车到湖南,主要看湖南郴州的金银寨。这个矿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我们在这个矿脉上发现了铀的金属脉,当时世界上的权威,包括西方的,都认为花岗岩不可能有铀矿,但是中国的地质工作者就在花岗岩里头发现了铀矿。我们的地质队在郴县深山老林里打了一百多米坑道,伽玛反应很高,而且储量还不小,品位比较高,从山顶到山脚有三条这样数百米长的深沟。金银寨完全是花岗岩,我们后来好多试验用的原料都是从金银寨这个矿开采的。苏联专家一开始不相信,他说花岗岩里头不能有铀矿的,所以我带着专家专门去看这个。看了以后,他们信了。我们给了他数据,给他伽玛仪试验,一看那里确实有矿。原来他是不相信的,开始看不起我们的。我们的地质队刚成立不久,但是能从花岗岩里发现铀,这一发现,不仅中国,甚至在国际上都重视了在花岗岩里找铀矿,对以后原子能事业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在金银寨呆了几天,苏联专家也很佩服我们,说这是对铀矿发展的一个新的重大发现。金银寨是中国第一个建成的大型铀矿。

1957年2月,刘杰和刘伟到苏联谈判,谈了半年,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就是苏联提出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规模取决于中国有多少铀矿,有多大规模。中方提出一边建设工厂,一边找铀矿,苏联人说,这是冒险的,也不合乎逻辑。苏联过去有过这样的教训:矿山建起来了,储量却只有很少几吨,只好关闭。

9。抓住了一群“空降特务”(5)

苏联人所讲的这些是有道理的。刘杰他们经过研究,当即决定,启动核工业设计工作,一定的铀金属储量由勘探程度较好的金银寨提供;派三局副局长张华率领工作组,坐镇现场,6月底以前必须完成任务。要求张华三天汇报一次工作情况。

张华带着有两名苏联地质专家参加的工作组到了金银寨,勘探设计工程正在展开,地表部分每50米一个工段,五层坑道,四层已经开工了。工作组看到,工地上的厨房都没弄好,大家在露天吃饭。张华和工作组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施工地方的石头硬度非常高,虽然专门请了苏联有30年钻探经验的老专家古德耶夫,还是打不进去。因为石头太硬,打进去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