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明末风暴 > 第388部分(第2页)

第388部分(第2页)

但旋即,多尔衮又意识到,这样做不妥。如果方才吴三桂不在,他召诸亲族议事倒也无妨,可现在,以吴三桂狡诈,定然知道,北边有失。他为了自保,即使不立刻改投俞国振,只怕也会竭力阻挠自己退军。

多尔衮心中悲凉,他不是没有想过,继续天津卫的战事。被他围住的田伯光与顾家明部,或许可以成为建虏自保的人质。但他更清楚,如果山海关被断的消息是真的,那么田、顾二人被围,只可能是一个陷阱。

就在多尔衮在呕心沥血寻找破解目前局面的方法时,在德州,俞国振仰观天穹,长长一声吁叹。

已经回到了他身边的宋献策笑道:“主公何必叹息,有茅参谋长在,必然顺利。”

“嗯,我叹的不是这个,叹的是,建虏败后,明面的敌人就基本上收拾干净了,接下来才是头痛的事情,那些敌人会想方设法混入我们当中,腐朽我们的灵魂……自古以来,得天下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可不谨慎对待啊。”

这是正理,宋献策虽然觉得,现在就思考这些问题,未免有些远了,但还是拱了拱手。

“不过,我们要想在此事竟全功,有一地就必须夺了。”俞国振也知道这种观点甚是无趣,笑着道:“茅先生、王浩然办事,我是放心的,就是不知道,王启年这家伙,能不能办好这件事。”

“王启年可是有飞将之称,他带着龙骑去办此事,哪有不成的道理?”宋献策也笑了起来。

原本有些迷糊的王启年,现在也已经成长起来,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了。此次大战,所有的棋子都已经落下,只余他这一枚,在他抵达位置的时候,接下来就是收获了。

“算算时间,现在王浩然那边已经动手了,多尔衮应该快得到消息,为了避免他走脱,我们也准备北上!”俞国振感慨完之后,下令道。

“是!”周围诸将,一一应命。

(给大家拜年啦,感谢昨天SNCC和各位书友的压岁钱!祝大伙新年大吉,开门见喜!)

六二八、奇兵既出围已合(四)

王启年得意洋洋地看着自己身后,大队的骑兵紧紧跟随着他,浩瀚的大草原就在他们的脚下,而指南针则是在他的手中。

席特库同样得意洋洋,不过他和王启年的得意有所不同,他多少有些衣锦还乡的感觉。

他的兄长莫尔庚额的表情,则是喜忧参半。

对于这两个那拉氏的女真人来说,此次出征,一方面代表俞国振对于他们的绝对信任——经过十年的时间,原先只属于俞国振个人的牧奴军,现在已经正式纳入到华夏军的龙骑兵系列。王启年成为龙骑团的团正,莫尔庚额与席特库兄弟则是两个营正。整个龙骑兵,大多是由蒙、满各族出身的牧奴组成,他们在骑术上不逊于建虏,又装备有骑兵火枪,这支三千人的骑兵团,实际上战斗力,绝对不逊于两万建虏。

“快要到了吗?”王启年问道。

“报告团正,快要到了,前方就是雾临山!”

“好,席特库,你记得,冒充来自辽东的使者告急,只说我们已经打到了盛京啊。”

过了雾临山,就是古北口,也就是密云后卫。按照俞国振、茅元仪、宋献策拟定的战术,王浩然在夺取山海关之后,立刻派龙骑兵飞驰,绕道塞北前往古北口。这里同样掌握在建虏手中,也是建虏出关的另一条道,只要再控制住密云,建虏想要大队退出关内,唯有取道张家口了。那里不但要多绕好几百近千里的路,而且给了俞国振追击更为从容的时间。

更可怕的是,张家口中颇有影响的几大晋商,多尔衮虽然为了拉拢他们,封赐他们皇商的身份。可是面对新襄层出不穷的压力。这些晋商已经在谋划着将功赎罪。象范家,更是付出极大的代价,目的就是与俞国振拉上关系。

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张家口堡所处的万全右卫卖给俞国振,就象他们将大明卖给建虏一样。

守卫古北口的是镶蓝旗的一部建虏,他们此时尚未得知山海关失守的消息。因此,他们还只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南面,担心南面多尔衮会出事,却不曾想,真正的致命危险出自北面。

席特库咧着嘴,隐藏在众多同伴之中,他和莫尔根额在建虏中也算是出名,因此有事,他指派手下去做。免得被人发觉。

“你们当真是从朵颜来的,饶余郡王……死了?”

看到这队全部戴孝的族人出现在视线中,守卫古北口的建虏原本就很吃惊。派人上前询问的结果。更让他们震惊。

饶余郡王即阿巴泰,他原是奉多尔衮之命来朵颜卫收拢蒙人。然后自古北口入关,与多尔衮会合。但是到了朵颜之后,他身体便觉不适,最初时还强自支撑,到后来只能让自己的儿子岳乐代掌兵权,前往关内接应。多尔衮当初对此还极为不满,派人专门去朵颜察看阿巴泰病情,在得知确实病得骑不上马,这才作罢。

“正是,饶余郡王三日前薨,我等奉命兼程赶往关内报丧,还请开关放行。”

这事情极为重大,死的可是多尔衮的兄长,因此守关的旗将不敢阻拦,顿时就开关放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