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明末风暴 > 第380部分(第2页)

第380部分(第2页)

“俞国振本人便在德州坐镇,他部下诸将中,田伯光、齐牛、顾家明等尽数到阵!”

“王浩然呢?”多尔衮又问。

自从王浩然水淹三军之后,俞国振部下又多了一位让敌人不得不小心的将领。而且王浩然用兵多诡异,因此多尔衮倒是有些担心此人。

“王浩然的旗号未曾出现,镇南侯军报中说,王浩然依旧在镇守徐州,以备明国!”

上回金陵小朝廷纵容江北三镇攻掠山‘东之事后,王浩然就一直镇守徐州,淮北军务,掌握在他手中,南面与他对峙的便是黄得功,乃是江北四镇仅存的一位,而且也是大明最后的柱石。

“召各亲王、大贝勒议事。”多尔衮厉声道:“传旨下去,擂鼓聚旗!”

洪承畴微微叹了口气,接下来的事情,孔有德、耿仲明之流都能参与,而他们则只能退下了。

陈名夏得意洋洋留在了大殿之内,见其余汉臣被屏出,他心中不由有些轻蔑。他却不知,宁完我在离殿之前,用冰冷的眼光又看了他一眼。

吴三桂传来的军报其实是简报,而且为了夸大情势危急,并没有将全部真相都说出来。事实上,八月八日俞国振督大军乘军列到济南府,大军下车之后并未停留,直接顺路到了德州。在德州呆了一天,与顺运河北上的船队会合,乘船抵达东光。得知这个消息,吴三桂部未曾交锋,便主动撤离南皮,而另一路华夏军则自富平镇北进,猛攻盐山。守卫盐山的吴三桂一队人马千余人,只逃出了不足三十人,余众尽皆覆灭。

在收复诸县之后,俞国振两军合指沧州,不过他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让俘虏带话,向守军劝降。

对于吴三桂来说,现在是极为难过的,他手中有拼凑起来的近二十万军士,战争起后,还抽调了数十万民夫,此时正值秋收,这对于今年的收获有极大的影响。而这些兵力,还不足以让他有战胜的信心,沧州城他原本也是想放弃的,只不过华夏军推进得太快,他的撤退命令刚刚下达,便已经被咬住了。

若他不救沧州,也就意味着放任近两万精锐被俞国振消灭,而且极有可能是直接投降。

因此,他第一时间便向多尔衮求援,同时,自己亲领主力出京城,顺运河南下。

“俞国振,就让老子瞧瞧,十多年未见面了,你究竟有多大的本领!”

六一五、金鼓缓敲试蛟龙(三)

沧州自古水陆便利,便是名镇。从武术到杂耍,从运河到渤海,人杰地灵。但此时因为战云低垂,血光隐现,城中一片寂然,宛若死城。

田伯光远眺此城,见城头吴三桂的镇南侯旗帜依旧高县,忍不住骂了一声:“自己找死,却怪不得我了。”

“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人啊,都是如此。”旁边顾家明懒洋洋地道。

“你这厮也是,一副有气无力模样,莫非你家媳妇又让你跪搓衣板了?”

“胡说八道,这几日我可是在军中,我家媳妇儿仍在济南府呢。”

“可以信件遥控嘛,我可是听说,将岸那厮每次到了倭国,他媳妇每天一封信……”说到这,田伯光一脸暧昧地笑了起来。

“你啊,早些成家,把心定下来,省得总胡说八道。你瞧瞧和我们年纪差不多的,有几人还象你!又不是没有人要,据闻可是有无数佳丽对你芳心暗许啊。”顾家明依旧慵懒。

“天下未平,何以家为。”田伯光义正辞严,不过接下来一句就曝露了本性:“况且,我也不欲象将岸和你一般,为了一根草儿,放弃整个花园,啧啧,如今我可是横波社里最受欢迎的的人物,嫉妒吧,嫉妒吧,哈哈哈……”

他二人神情极为轻松,周围的将士们也同样如此。齐牛从不参与这种讨论的,只是微笑着在旁听,田伯光与顾家明斗了一会儿嘴,两人都觉得无聊了,田伯光道:“总得做得象一些,再放个俘虏进去。说再不降。我们就要开炮轰城了!”

“吴三跪那龟儿子的手下阴着,和百姓混在一起,我们开炮。百姓的伤亡怎么办?”顾家明摇头道。

“吓唬人呢,而且对着墙轰几炮就是。”田伯光性子始终有些跳脱。

“随你怎么去弄。”顾家明也拿他没有办法。

如此轰了两炮,吴三桂的部下干脆将百姓押上了城。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你若再开炮轰城,那么这些百姓便是你炸死的。

田伯光原本是玩儿,但吴三桂部下的这种手段也激起了他的真火:“沧州城中是吴三桂的部下挺忠心啊,王浩然当初下的绝杀令,看来我也要下一次了。”

“先不急吧,反正我们不是要在这里拖时间么?”顾家明低声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